“純電?大六座?陳總,我們啟界M5上市時間應該是明年?
這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點?”
市場營銷總監周揚第一個忍不住,聲音帶著明顯的遲疑和焦慮。
他指著副屏上剛剛調出的數據︰
“您看,當前市場上所有在售的純電中大型SUV,續航里程用戶滿意度普遍低于70%,實際續航打7折是常態!
‘里程焦慮’是實實在在壓在用戶心頭的大山!增程至少能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充電。”質量與運營部部長雷厲緊接著開口,他翻著面前的報告,眉頭擰成了川字。
“800V超充樁的普及率?
陳總,我這邊有數據,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全國支持真正800V超快充的公共樁佔比不到3%!
而且集中在一線超充站。
用戶買了車,去哪充?
充得慢,這‘省心’從何談起?增程至少加油站遍地都是!”
“成本!”供應鏈管理的一位副總也坐不住了,聲音急促。
“中大尺寸純電SUV,要達到您說的650km+ CLTC續航,電池包起碼得80度以上!
再加上800V平台本身的高壓部件成本、全新的熱管理系統、還有您要求的全系高速NOA的硬件...
這BOM成本要飆升到什麼程度?
您定的26萬起售價,這怎麼可能兜得住?
賣一輛虧一輛嗎?增程方案,電池小得多,成本壓力可控!”
矛頭瞬間集中到了陳默最激進的兩點︰純電路線和六座大尺寸帶來的成本與市場接受度問題。
會議室里充滿了嗡嗡聲,連徐平都下意識地用手指敲著桌面,目光凝重地看向陳默。
姚塵風臉上卻顯示出猶豫不決的神色。
面對撲面而來的質疑,陳默臉上沒有絲毫波動。
他甚至沒有立刻反駁,而是微微側頭,對坐在他斜後方的政策專家王工,低聲快速說了句︰
“王工,麻煩調出去年底至今,全國主要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蓉渝)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建設規劃及落地進度,尤其是超充樁部署計劃。
還有頭部第三方充電運營商(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未來24個月的超充樁投放目標和選址模型。”
然後,他才重新看向眾人。
“各位的擔憂,基于當前靜態的視角看,非常有道理。”
陳默開口,先肯定了質疑的合理性,但緊接著話鋒一轉。
“但啟界M5的目標交付時間是什麼時候?是2019年底,甚至2020年初!
我們還有近20個月的時間窗。
看市場,做產品,不能只看腳下,更要看趨勢,看勢能!”
他說話是娓娓道來,聲音沒有什麼起伏,但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穿透力︰
“第一,續航焦慮的本質,是補能焦慮。
用戶怕的不是電不夠用,是沒地方充,充得慢。”
陳默的激光筆點向主屏幕,此時王工已經默契地將一組新的數據和圖表投了上來。
“看這里!”陳默的紅點落在一條陡峭上升的曲線上。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牽頭,聯合頭部運營商,正在發起‘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建設攻堅戰。
目標︰2019年底前,覆蓋全國80%以上的高速服務區。
其中,800V超充樁的部署佔比,規劃超過30%。
再看城市端,”
紅點跳到另一組柱狀圖。
“北上廣深等20個核心城市,市政配套規劃明確要求,新建大型商超、公共停車場、交通樞紐,10%以上的車位必須配備快充樁,其中超充樁比例不低于20%。
特來電、星星充電的24個月投放計劃,超充樁年增速超過200%!”
一組組清晰的目標數據、規劃藍圖、投資計劃,極具沖擊力地展現在所有人面前。
“20個月!當我們的車交付到用戶手上時,這張覆蓋主干道和核心城市的超快充網絡,會初步成型!
這才是解決焦慮的根本!
增程?它解決的是‘沒有電樁’時代的焦慮。
而未來,當電樁像加油站一樣觸手可及,並且充電速度以分鐘計時,增程的‘油電兩套系統’帶來的復雜、高故障率、高維護成本劣勢,就會像放大鏡一樣暴露在用戶面前!
我們是在為一個即將過時的‘過渡方案’投入巨大資源,還是擁抱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
而且,我們擁抱新技術的同時也沒有放棄過渡方案,完全可以兩手抓,兩手都硬!”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只剩下圖表切換的細微聲響。
周揚和雷厲看著屏幕上那代表超充樁部署的、近乎垂直的增長曲線,張了張嘴,卻一時找不到反駁的論據。
趨勢,確實是壓倒性的趨勢。
有句話叫大勢所趨,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要逆勢而為。
“第二,成本問題。”陳默不等眾人消化完,激光筆瞬間指向了供應鏈那位副總,“王總說得對,大電池、800V平台、高階智駕硬件,成本壓力巨大。但是!”
他話鋒再次轉折,大家似乎也都習慣了陳默的欲抑先揚︰
“成本,是設計出來的,是通過規模化去攤薄的!更是用技術壁壘和品牌溢價去支撐的。”
“首先,電芯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咳...”陳默一次性說話太久,喉嚨都給他整得有點癢。
他趕忙端起依然是溫熱的茶杯,噸噸噸得喝幾口,看得徐平直皺眉。
陳默當然知道對方是啥意思,又嫌棄他山豬兒吃不來細糠,浪費他的好茶葉了唄。
他放下茶杯,繼續開口道︰
“根據最新的行業權威機構預測,三元鋰電芯,到2020年,成本預計比現在下降25%30%。
這得益于材料體系優化、工藝改進和規模效應。
另外以我們華興的技術能力,我預估在電池管理系統(BMS)上的利用算法能比行業平均水平提升至少5%的續航達成率。
這意味著,同樣的續航,我們可以用更小的電池包。
或者同樣的電池包,我們能做到更長的續航!
這就是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化空間!”
“其次,800V平台是投入,更是壁壘和未來。”陳默的語氣帶著強烈的信念。
“它不僅意味著更快的充電速度,還意味著更高效的電驅系統、更細的線束、更優化的熱管理架構!
是一次性投入,全生命周期受益的平台性技術!
現在投入,看似成本高,但拉通未來35年的車型迭代,其邊際成本會迅速下降。
更重要的是,這是拉開與對手代差的硬核技術標簽。
當別人還在400V平台上掙扎時,我們已經為用戶提供了‘充電如加油’的體驗。
這個溢價空間,不值得投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