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長軍听後,忙對張曼說道︰“既然是這樣,那你趕緊去門口等著,待會兒會有一輛車去城外運送東西,你跟著一起去,順便熟悉一下。”說完,他便領著一臉茫然的張曼走出門去。
楊明對魏長軍這種行事風格頗為贊賞,他覺得魏長軍做事果斷、干脆利落,這可能和他當過兵有關。只要弄清楚事情原委,就會立即付諸行動,絕不會有絲毫拖沓和猶豫。
正因為魏長軍不是一個魯莽行事的人,所以楊明心中才會對他這次不打招呼就帶回來這麼多人感到十分疑惑。
沒過多久,魏長軍回來,他徑直走到楊明對面坐下,深深嘆了口氣,說道︰“我知道老板您心里肯定有很多疑問,剛才人太多,有些話我不太好意思跟您詳細解釋。現在正好沒人,我就把這件事情前因後果都告訴您吧!”
隨著魏長軍的講述,楊明逐漸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魏長軍老家位于秦嶺大山深處一個小縣城,這里人口稀少,不足十萬。他家距離縣城還有十幾里崎嶇山路,交通十分不便。
魏長軍剛回家沒幾天,有一次去供銷社買東西,在路上偶然踫到一個熟悉的朋友。閑聊中,他隨口提了自己所在單位正在招人。
他老家這個地方,消息傳播速度比山間溪流還要快。不到三天時間,魏長軍回家探親以及招工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山坳里每一戶人家。
先是鄰居家的二小子,背著沉甸甸的山核桃,走到他家門口,站在低矮門檻前,猶豫好一會兒,才終于鼓起勇氣,囁嚅著踏進他家的門。
接著是拐彎抹角的遠房親戚,手里提著自家腌漬的臘肉,小心翼翼敲開門。
後來,連鎮長也登門了,他帶著自家內佷,一臉鄭重站在門口。鎮長的出現,讓原本就有些擁擠的小堂屋顯得更加局促。
魏長軍望著鄉親們一張張被山風吹得粗糙的臉龐,上面寫滿了熱切期望。他听著那些帶著濃重鄉音、近乎懇求的話語,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
他知道這些人都是真心希望自己能給他們的孩子一個機會,一個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機會。
可他也有自己的難處,心里不知道楊明能不能要下這麼多人。想給楊明打個電話吧,還得翻山越嶺去縣城打,條件不允許。
當魏長軍看到那些充滿期待的眼神時,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說出那個“不”字。那感覺就像是他的喉嚨被什麼東西堵住了一樣,無論如何也發不出聲音。沒多久,就已經招了二十多個高中生。
就在他即將回程前一天,一輛沾滿泥點的綠色吉普車,吭哧吭哧停在他家院外土路上。
車門打開,一個穿著筆挺滌卡中山裝年輕人,從車里鑽出來。他的衣服雖然有些陳舊,但卻被洗得干干淨淨,沒有一絲褶皺。年輕人步伐穩健,眼神明亮,透露出一種自信和朝氣。
跟在年輕人身後的,是縣辦公室的秘書。秘書臉上掛著溫和笑容,走到魏長軍面前,指著那年輕人介紹道︰“魏同志,這是咱們王縣長家外甥,高中畢業,品學兼優!”
秘書一邊說著,一邊將一張蓋著鮮紅印章的介紹信,悄然遞到魏長軍手中。
魏長軍捏著那張薄薄的信紙,視線從秘書那張殷切笑臉上移開,落在縣長外甥那年輕卻已略顯世故的眼楮上。
縣長外甥目光中透露出一種讓人難以捉摸的復雜情緒,似乎在觀察著魏長軍每一個細微反應。
魏長軍感到一陣壓力襲來,目光越過縣長外甥,投向門外那些尚未離去的鄉親們。他們靜靜站在那里,屏息凝神,所有的目光都如同千斤重擔一樣沉甸甸地壓在魏長軍的肩上。
魏長軍深深吸了口氣,感到自己的心好累。一邊是招的人早就突破了楊明的交代,另一邊則是這錯綜復雜、剪不斷理還亂的鄉土人情。
在這兩難境地中,魏長軍喉嚨里不由自主滾出一聲幾乎微不可聞的嘆息,用低沉聲音說道︰“好……好,都登記上吧。”
听完魏長軍的敘述,楊明心中一陣唏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改開已經進行十年,然而城市沿海地區的飛速發展與山區的落後形成了如此鮮明的對比。
山區的鄉親們在面對熟人提供的招工機會時,那種爭先恐後態度,深刻反映出他們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以及對生存的極度焦慮。
山區自然條件過于惡劣,土地貧瘠不堪,交通極為閉塞。在這樣的環境下,務農所帶來的收入不僅微薄,而且還極不穩定。
對于許多家庭來說,僅僅是能夠吃飽穿暖就已是一個巨大挑戰。家里雖然勞動力富余,但是土地卻非常有限,根本無法將這些勞動力有效轉化為生產力,反而成為了吃飯的“負擔”。
魏長軍提供的招工機會,對于這些家庭來說,無異于生存的希望。哪怕這份工作工資不高,但只要有一份穩定收入,對于那些一直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的家庭來說,也絕對是改變命運的曙光。
父母們深感務農的艱辛與無望,他們最大心願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擺脫這種命運。
這種為孩子爭取更好未來的強烈本能,使得他們哪怕知道孩子出去可能會受苦,也覺得總比讓孩子在山里一輩子沒有前途要強得多。
“普通老百姓家孩子還好說,你說你們鎮長,縣長家親戚怎麼也沒工作呢?”楊明琢磨琢磨,開口問魏長軍。
魏長軍苦笑道︰“他們家直系親屬大多都安排在縣城各個單位。但僧多粥少,縣城就那麼多單位,現在各個單位效益都不好,開不出來工資。
縣長家外甥工作單位就是這種情況,他听說我要招人去京城工作,就求他舅舅幫忙成全。”
楊明嘆息一聲︰“都收下吧!我在南城那邊還有兩處閑置院子,你把他們分開,男的住一處,女的住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