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集量子網戰略勝局從實驗室到國防線的破局之戰 那年深秋,當「墨子號星海」衛星在酒泉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時,沒人想到這顆直徑不足兩米的金屬球體,會在半年後徹底改寫國防通信的格局。地月之間首次實現的量子密鑰分發實驗成功後,總參作戰室的紅絨窗簾整整三天沒拉開過——牆上的電子地圖閃爍著密密麻麻的光標,將軍們面前的搪瓷缸子積了厚厚的茶垢,討論聲里全是「絕對安全」「不可破譯」這些燙嘴的詞。 當時的國際局勢像團亂麻。中東戰場的無人機集群作戰剛刷新戰術認知,某大國的太空軍司令部已經在同步軌道部署了七顆偵查衛星。傳統加密信道每隔七十二小時就被爆出新漏洞,總參通訊處的保險櫃里,鎖著厚厚一摞被破譯的演習密電抄本。當量子通信團隊把實驗室里的原理機搬到指揮所演示時,老軍長拍著桌子喊出那句「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上」時,會議室的暖壺蓋都被震得跳了起來。 決策過程遠沒書面報告寫得那麼順。工程院的王院士為了信道穩定性的事,在論證會上和航天科工的總師拍了三次桌子。有次半夜十二點,秘書還看見兩位老人蹲在走廊里,用粉筆在瓷磚上畫糾纏光子的軌跡圖。最後是當值的警衛員端來兩搪瓷缸子熱糖水,才讓這場「學術武斗」暫時休戰。等專家意見書摞起來有半米高時,作戰部長在文件末尾批下的那句「同意試點」,鋼筆尖把紙都戳出了個小窟窿。 量子網絡鋪進指揮系統那天,正巧是大雪節氣。通信團的技術兵們抱著服務器跑過營區時,棉鞋在雪地上踩出一串黑腳印。某集團軍的演習指令通過新信道發出後,作訓參謀盯著秒表愣住了——從軍部到前沿哨所,三百公里的指令傳輸,秒表的指針甚至沒跳完一格。更讓人捏把汗的是同步進行的攻防演練藍軍動用了市面上能搞到的所有黑客工具,連著七十二小時沒摸到新信道的半點破綻,最後只好在復盤會上苦笑著承認「這玩意兒跟鐵桶似的,撬不開。」 變化是肉眼可見的。聯合指揮部的電子屏上,各軍種的部署動態像活水一樣實時更新,過去需要層層轉發的軍情通報,現在點開就能看見前線偵察兵剛拍下的陣地照片。有次西部戰區搞跨晝夜演練,裝甲旅在戈壁灘機動時遭遇強電磁干擾,傳統電台全部失靈,沒想到備用的量子終端「滋啦」一聲就接通了軍部,旅長對著話筒吼出的那句「請求炮火覆蓋」,清晰得像站在身邊說話。 最慌的要數董西寧。他守著電腦屏幕看了整整一夜,衛星傳回的數據流從密密麻麻變成斷斷續續,最後徹底變成一片雪花點。這個在情報圈混了二十年的老手,手指抖得連煙都點不著——他那些藏在同步軌道的「眼楮」,就像被人蒙上了黑布,過去能清晰拍到坦克編號的高分辨率鏡頭,現在只能拍到戈壁灘上的沙礫在隨風滾。當第七顆衛星的信號確認丟失時,他砸了手里的咖啡杯,褐色的液體濺在牆上那張標注著各基地坐標的地圖上,像朵正在暈開的血花。 消息傳到量子實驗室那天,泉雯倩正在調試新的光子源。她穿著白大褂蹲在儀器前,听見走廊里傳來喊叫聲時,還以為是哪個實驗組又燒了電路板。直到人事處長喘著氣沖進來說「國防科技勛章」,這個常年和儀器打交道的女科學家,才發現自己的白手套被手心的汗浸得發皺。 授勛儀式那天,人民大會堂的穹頂燈光亮得晃眼。泉雯倩站在台階上時,突然想起七年前在青海湖畔做實驗的夜晚——零下二十度的寒風里,她和團隊守著望遠鏡等光子信號,凍得連按鍵都按不動,就把儀器抱在懷里暖著。當李青語把勛章別在她胸前時,冰涼的金屬觸感讓她猛地回神,听見領導人說「這是給所有鑽山溝的科研人員的」,她突然覺得鼻子發酸,那些在高原上被紫外線曬脫的皮,在實驗室熬壞的三台咖啡機,好像都在這一刻有了分量。 台下的掌聲響起來時,泉雯倩看見後排坐著幾個熟悉的面孔——是當年一起在青海吃沙子的同事,他們正舉著手機錄像,鏡頭蓋都沒打開。她突然想起某次實驗失敗後,大家蹲在帳篷外啃冷饅頭,有人說「等咱這玩意兒成了,得讓全世界都知道」。現在看來,這話沒說錯。散場時路過走廊,她看見自己的照片被掛在「科技強軍」的展板上,旁邊配著一行小字「量子通信團隊用光子編織的國防盾牌」。夕陽透過玻璃窗照在字上,那些筆畫好像都在微微發燙。
喜歡我掌握外星科技超越地球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掌握外星科技超越地球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