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

第522章 日新月異的農村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喜歡橙子的菠蘿 本章︰第522章 日新月異的農村

    在溝通好晚上的工作後,陳錦年、余華、以及趙今麥,從蘑菇屋里出來,在村里當街溜子。

    浙江的農村和國內其他地方不一樣,尤其是杭州市下轄的農村,經濟水平和基礎配套都是非常高的。

    自來水、天然氣和電力供應齊全,隨處可見自建的三四層的小洋樓,路邊和房前停滿了汽車,其中不乏bba這樣的傳統豪車的身影。

    陳錦年自然不會單純的認為,國內所有的農村都是這樣的,也只有共同富裕示範省,才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放到其他的省里,農村只是被城市吸血用的,除了求落葉歸根的老人,村里早已沒有人氣。

    同時這些所見,讓陳錦年對杭州的好感大增。

    畢竟放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會把市中心好好運營,千篇一律的都是繁華熱鬧的廣場和高聳的地標性奇觀。

    但在遠離聚光中心的小鎮和農村,往往破敗蕭瑟。

    表面文章都會做,能在體制內混到廳局級的,沒有傻子,凡是中央督導組經過的道路,那都是花了大心思大氣力的。

    所以只有在中央看不到的地方,你才能真正知道這些地方城市的父母官,他到底是在想什麼。

    “現在農村發展的確實是好啊!”余華對家鄉的變化,感到十分欣慰。

    “不是現在農村,只是浙江的農村。”陳錦年在旁邊糾正著,“一笛去年暑假跟著同學去做公益項目,去了很多農村,實際情況,我不太好講,只能說很難,很難。”

    他有些感慨的搖了搖頭,“她想讓我拍部紀錄片,但我一直沒有提上日程,余老師,你知道的,農村題材的紀錄片,我不敢踫,里面牽扯到太多人的烏紗帽了,他們是不會讓紀錄片播出來的。”

    紀錄片和偏現實性的文藝片,問題並不出在廣電的審核上,只要在正規流程立項的片子,過審上映並不難。

    真正問題出在舉報上,陳錦年如果在紀錄片中展示了某地方真實的農村現狀,那一定會被扣上“局部真實、整體失真”的帽子,接著地方政府會迅速出手,將片子舉報掉。

    解決問題很難,但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很容易。

    這種項目,除非是央視牽頭,否則只能是拍一部封一部。

    “明白,影視和文學是兩回事,有些我們能寫,你們不能拍。”

    余華作為先鋒派文學的代表人物,自然懂得其中的規則。

    “不過你還是要對政府抱有期望的,你能知道的情況,他們也會知道,給點時間,慢慢都會變好的。”

    “我當然是想相信政府的,但那批害群之馬……算了。”現在是錄綜藝,後面還跟著攝影師,陳錦年不想繼續話題。

    他站在原地前後了望,確定目標後,“走,咱們去村里的小超市看看。”

    “哥,手機都被收走了,你身上還有錢嗎。”趙今麥昂著頭問道。

    “當然。”陳錦年轉身提醒攝影師,“你和我們保持距離,別離得太近踩到我的影子。”

    攝影師眨了兩下眼楮,明明都是普通話,怎麼沒听懂。

    而旁邊跟隨的工作人員听懂了,陳錦年肯定是去化緣了,剛剛的那桶魚就是這麼來的。

    大爺送了陳錦年一桶魚,陳錦年送給大爺幾張百元大鈔當壽禮,主打的就是一個禮尚往來,在劇組的眼皮底下卡bug。

    “陳老師,咱們不能買東西,只能靠勞動交換。”

    “你們蘑菇屋里哪有勞動交換啊,只有一拍腦門,你讓你們導演把小學上完再來找我說話。”

    陳錦年根本不理工作人員這套。

    《向往》內的勞動交換規則設計的非常垃圾,或者說根本沒考慮過綜藝內的經濟運行規則,單純是為了卡預算而卡預算,數值崩的比頁游都快。

    上一季,陳錦年就吐槽過王正宇設計規劃。

    等到這一季,大獲成功的王正宇更是徹底擺爛,在蘑菇屋的經濟賬上完全不管。

    見到工作人員無話可說後,趙今麥笑容異常燦爛,平時她都是被工作人員這麼管的,現在有人替她懟回去,甭提心里多爽了。

    趕緊拖著陳錦年的手臂往里去

    幾人在小超市里大肆采購,順便和超市老板閑聊。

    能在村里開超市的人,那都是十分健談的,再加上余華這位老鄉,幾人聊的十分投機,村里的家長里短都打听的清清楚楚。

    陳錦年沒有借到爆米花爐子,南方不種玉米,借不到爐子很正常,但結賬走人的時候,老板送給他兩根玉米。

    個頭很小,上面的玉米粒也很小。

    “專門做爆米花的玉米,和做菜一樣,油熱後,倒入玉米粒和糖,不停在鍋里翻炒,等有玉米粒爆開了就蓋上鍋蓋。”

    “謝謝老板,不過兩根太多了,我拿一根就行,剩下的留著給孩子吃吧。”陳錦年把另一根放到櫃台上。

    “都拿著就行,不值錢的。”

    老板熱情的想把兩根玉米都塞給幾人,可陳錦年堅持不收。

    經過一陣激烈的推辭後,他們最終還是只帶走了一根。

    趙今麥對幾人的推辭都習以為常了,她在東北,每次收壓歲錢和外出吃飯的時候,都會遇到相似的爭吵。

    幾人滿載而歸,蘑菇屋則是五個人分成四隊,頗有宿舍六人建八個群的架勢。

    潘月明能保持清醒已經很不容易了,他坐在一樓的客廳,進入待機省電模式,隨時有睡過去的可能性。

    而李曉冉則在跟碗較勁,仿佛要把碗洗成鏡子,這是女明星上綜藝的常用人設,大力人設和潔癖人設二選一,是經紀團隊提前安排好的。

    彭彭在努力劈柴,黃雷和何靈在房間里做飯。

    看似有條不紊,實則一言不發。

    如此詭異的寧靜將拍攝組都整不會了,昨天吵吵鬧鬧的一整天,兩個公鴨嗓比兩千只鴨子都亂人,無時無刻不在大呼小叫,堪稱是魔音灌耳。

    而今天下午卻靜悄悄的,安靜的讓攝制組都不敢說話,生怕引起嘉賓們的注意。

    直到陳錦年推門進來,才將院子里帶來些人氣。

    “彭彭,木柴夠不夠,咱們要開鍋做爆米花了。”

    喜歡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請大家收藏︰()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方便以後閱讀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第522章 日新月異的農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第522章 日新月異的農村並對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