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風再起

第170章 崇禎十年清軍征朝記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浮世蒹葭 本章︰第170章 崇禎十年清軍征朝記

    崇禎十年二月初七,鴨綠江畔。

    寒風如刀,刮得旌旗獵獵作響。多鐸勒馬江邊,望著對岸隱約可見的朝鮮邊城輪廓,呼出的白氣在胡須上結了一層薄霜。他身後,數萬八旗精銳靜默肅立,只有戰馬偶爾噴出的鼻息打破這肅殺的氛圍。

    "貝勒爺,冰面已探明,足可渡江。"一名探馬跪地稟報。

    多鐸點點頭,轉向身旁的副將︰"傳令下去,按原定計劃,前鋒輕騎先行渡江,控制渡口後發信號。步兵分三路跟進,注意保持隊形。"

    "喳!"

    命令如漣漪般傳開,八旗將士動作迅捷地整備兵器。多鐸眯起眼楮,望向灰蒙蒙的天空。這場仗,皇兄籌劃已久。朝鮮屢次拒絕稱臣納貢,更與明廷暗通款曲,是該給他們一個教訓了。

    "出發!"

    隨著號角聲響起,第一批騎兵踏上冰封的江面。馬蹄裹著粗布,踏在冰上只發出沉悶的聲響。多鐸親自率領三百精騎作為先鋒,馬蹄下的冰層發出細微的"  "聲,卻堅固如初。

    對岸的朝鮮哨塔上,兩名哨兵正圍著炭盆取暖。年長些的搓著手,抱怨道︰"這鬼天氣,誰會來打——"

    話音未落,一支利箭已穿透他的咽喉。年輕的哨兵還未來得及反應,第二支箭已釘入他的胸口。他踉蹌後退,撞倒了炭盆,火星四濺。

    "敵...敵襲..."他用盡最後力氣敲響了警鐘,但為時已晚。

    清軍騎兵如潮水般涌上岸邊,迅速控制了渡口。多鐸一馬當先,長刀出鞘︰"前鋒營隨我來!其余人等守住渡口,接應大軍!"

    義州城的城門尚未關閉,清軍騎兵已殺至城下。守軍倉促應戰,箭矢稀稀拉拉地射下,大多被清軍盾牌擋開。多鐸冷笑一聲,揮手示意。數十名清軍下馬,從馬背上取下早已準備好的鉤索,嫻熟地拋上城頭。

    "上城!"

    八旗兵如猿猴般敏捷攀爬,轉眼間已有二十余人登上城牆。朝鮮守軍大驚失色,慌忙挺槍來刺,卻被清兵靈活閃避,反手一刀便結果了性命。城頭頓時亂作一團。

    城內,義州府尹李浚正與部下商議春耕事宜,忽聞警鐘大作,緊接著便是震天的喊殺聲。一名滿臉是血的士兵跌跌撞撞沖入廳內︰"大人!清...清軍攻進來了!"

    李浚手中茶杯"啪"地摔碎在地︰"什麼?邊哨為何不早報?!"

    "他們從冰上直接渡江,哨兵全被殺了!"

    李浚臉色煞白,強自鎮定道︰"速閉城門!調集所有守軍上城!派人快馬向漢城告急!"

    然而命令尚未傳完,城外已傳來"轟"地一聲巨響——清軍的紅衣大炮開火了。炮彈準確命中城門,木屑鐵釘四散飛濺,守在門後的十余名朝鮮士兵頓時血肉橫飛。

    "殺!"

    八旗兵如洪水般涌入城內。多鐸身先士卒,長刀所向,朝鮮守軍紛紛倒地。這些久經沙場的滿洲勇士,個個悍不畏死,配合默契。五人一組,盾牌在前,長槍居中,弓箭壓後,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朝鮮守軍雖奮力抵抗,但平日疏于訓練,面對這等虎狼之師,很快便潰不成軍。街道上尸橫遍地,鮮血在嚴寒中迅速凝結成暗紅色的冰。

    李浚見大勢已去,含淚對左右道︰"我受國恩多年,今日唯有以死報國。爾等各自逃命去吧!"說罷,他整肅衣冠,回到府衙正堂,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火油。

    當多鐸率兵攻入府衙時,只見熊熊烈火中,李浚端坐案前,手持官印,神色平靜。

    "倒是個硬骨頭。"多鐸冷哼一聲,"傳令下去,全城搜捕朝鮮官員,抵抗者格殺勿論,投降者押送大營。速派快馬向皇上報捷!"

    與此同時,鴨綠江上,清軍主力正源源不斷渡江。皇太極立于中軍大帳前,望著對岸升起的狼煙,滿意地點點頭。

    "皇上,多鐸貝勒已攻下義州,殲敵兩千余,我軍傷亡不足百人。"探馬跪地稟報。

    皇太極微微頷首︰"傳朕旨意,大軍即刻開拔,按原定路線南下。告訴多鐸,休整一日後繼續推進,務必在十日內抵達漢城城下。"

    "喳!"

    帳前諸將無不振奮。皇太極目光深邃,望向南方。這次出征,不僅要讓朝鮮臣服,更要斬斷明廷的這條臂膀。他摸了摸腰間佩刀,那是去年從明朝降將手中得來的寶刀,鋒利無比。

    "朝鮮王若識時務,或可保全宗廟;若執迷不悟..."皇太極沒有說下去,但眼中寒光讓周圍將領都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三日後,漢城景福宮。

    朝鮮國王李�面色鐵青地听著兵曹判書的匯報︰"...清軍主力已攻陷義州、定州、安州,正向平壤推進。沿途守軍或潰或降,幾無抵抗之力..."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李�猛地拍案而起,"邊軍每年耗費多少糧餉,竟連三日都守不住?!"

    滿朝文武噤若寒蟬。領議政崔鳴吉上前一步︰"殿下,清軍此次來勢洶洶,恐非尋常擄掠。以臣之見,當速遣使議和,免遭滅頂之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司憲金尚憲立即反對︰"不可!清虜狼子野心,若輕易求和,必索我土地人民。當集結全國之兵,決一死戰!"

    朝堂上頓時分為兩派,爭吵不休。李�頭痛欲裂,揮手制止︰"夠了!眼下當務之急是守住平壤。傳旨給林慶業,命他率部馳援,務必阻敵于大同江以北!"

    平壤城外,清軍大營連綿數里。多鐸站在剛搭建好的望樓上,遠眺平壤城牆。這座朝鮮北部重鎮城牆高大,守軍看起來也比之前遇到的要精銳許多。

    "報!朝鮮援軍已至城北十里,約五千人,主將是林慶業。"

    多鐸眉頭一挑︰"林慶業?可是那個曾擊敗過倭寇的將軍?"

    "正是。"

    "有意思。"多鐸露出興奮的神色,"傳令下去,明日攻城,我要親自會會這位朝鮮名將!"

    次日拂曉,清軍列陣城外。數十門紅衣大炮一字排開,炮口對準城牆。多鐸身著亮銀鎧甲,騎馬在前陣巡視。

    "開炮!"

    隨著一聲令下,炮聲震天動地。平壤城牆上碎石飛濺,幾處垛口被直接轟塌。朝鮮守軍慌亂躲避,卻仍被飛濺的碎石擊傷多人。

    三輪炮擊後,城牆已有多處破損。多鐸高舉長刀︰"攻城!"

    戰鼓雷鳴,清軍如潮水般涌向城牆。雲梯架起,八旗兵悍不畏死地攀爬而上。城頭箭如雨下,滾木石接連砸落,清軍傷亡漸增,卻仍前赴後繼。

    忽然,平壤城門大開,一支朝鮮騎兵沖出,直撲清軍側翼。為首將領白袍銀甲,手持長槍,正是林慶業。

    "來得好!"多鐸大喜,立即調轉馬頭迎戰。

    兩馬相交,刀槍踫撞,火花四濺。多鐸只覺虎口發麻,心中暗驚︰這朝鮮將領好大力氣!

    林慶業槍法嫻熟,招招直取要害。多鐸一時竟被逼得連連後退。周圍親兵見狀,急忙上前助戰。林慶業冷笑一聲,長槍橫掃,兩名清兵應聲落馬。

    "休傷我主!"一名清軍副將挺槍刺來,林慶業側身避過,反手一槍刺穿對方咽喉。

    多鐸趁此間隙重整旗鼓,再次殺來。這次他不再硬拼,而是利用騎射優勢,繞著林慶業游走,不時放箭騷擾。林慶業雖勇,但坐騎已中數箭,漸漸不支。

    "保護將軍!"朝鮮親兵拼死上前,將林慶業護在中間,且戰且退。

    多鐸正要追擊,忽听本陣鳴金收兵。他不甘地看了眼退入城中的朝鮮騎兵,只得撥馬回營。

    "為何收兵?"多鐸怒氣沖沖地進入中軍大帳,卻見皇太極端坐其中,連忙跪地行禮︰"臣弟參見皇上。"

    皇太極抬手示意他起身︰"朕觀平壤城防堅固,強攻傷亡必大。不如圍而不打,分兵南下,直取漢城。朝鮮王若被擒,各地守軍自然瓦解。"

    多鐸恍然大悟︰"皇上聖明!臣弟這就去安排。"

    當夜,清軍主力悄然拔營,只留少數部隊虛張聲勢圍困平壤。林慶業察覺有異,派探馬出城查探,方知清軍已繞過平壤南下。

    "不好!"林慶業拍案而起,"清虜這是要直取漢城!傳令下去,精選三千騎兵,隨我追擊!其余人等堅守平壤!"

    鐵原峽谷,地勢險要,兩側山崖陡峭,中間一條窄路蜿蜒而過。多鐸率領先鋒部隊正快速通過,忽听前方一聲炮響,兩側山崖上頓時箭如雨下。

    "有埋伏!舉盾!"多鐸大喝。

    但為時已晚,數十名清兵已中箭落馬。更可怕的是,前方道路被粗大的樹干堵死,後方也有滾石落下,截斷了退路。

    山崖上,林慶業冷眼看著陷入混亂的清軍,下令道︰"放火箭!"

    數百支點燃的箭矢呼嘯而下,射入清軍隊列中。不少馬匹受驚,將騎手甩落在地。清軍雖訓練有素,但在這等絕境中也難免慌亂。

    多鐸咬牙下令︰"下馬!組成圓陣,盾牌向外,逐步後撤!"

    八旗兵迅速執行命令,結成緊密的防御陣型,慢慢向谷口移動。箭矢射在盾牌上,發出密集的"篤篤"聲。

    林慶業見狀,親自率領三百精兵從側翼殺出。這支朝鮮精銳身著輕甲,手持長刀,行動迅捷如風。他們從山崖小路迂回而下,直撲清軍側翼。

    "殺!"林慶業一馬當先,長槍如龍,瞬間刺穿兩名清兵。

    多鐸見勢不妙,親率親兵迎戰。兩軍在狹窄的山路上展開慘烈廝殺。清軍雖勇,但地形不利,無法發揮騎射優勢,傷亡漸增。

    就在林慶業即將突破清軍防線時,後方忽然傳來震天的喊殺聲——清軍援兵到了!原來皇太極料到朝鮮軍可能設伏,特意派阿濟格率五千精兵隨後接應。

    林慶業見勢不妙,果斷下令撤退。朝鮮軍熟悉地形,迅速分散撤入山林。清軍追之不及,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消失在山林之中。

    多鐸清點傷亡,竟折損了近五百人,是入朝以來最大損失。他憤恨地一拳砸在樹上︰"林慶業!我誓殺汝!"

    阿濟格勸道︰"十五弟,你生什麼氣?皇上已率主力直撲漢城,命我等速速跟進。只要拿下朝鮮王,這些散兵游勇不足為慮。"

    多鐸深吸一口氣,平復心情︰"傳令下去,全軍加速前進,務必三日內抵達漢城!"

    漢城城內,恐慌如瘟疫般蔓延。百姓爭相出逃,街道上滿是丟棄的行李和哭喊的婦孺。景福宮內,李�面色慘白地听著最新的戰報︰"...清軍已突破臨津江防線,距漢城不足百里..."

    崔鳴吉跪地泣諫︰"殿下,事急矣!請速決斷,或戰或和,遲則悔之晚矣!"

    金尚憲仍堅持抵抗︰"殿下可暫避江華島,召集四方勤王之師,與清虜周旋到底!或者前往釜山和濟州島,那里有明國李長風的軍隊,或可一避!"

    李�雙手顫抖,望著殿外陰沉的天空。他知道,無論選擇哪條路,朝鮮都將付出慘重代價。良久,他長嘆一聲︰"傳旨...開城...議和..."

    當夜,李�攜王室及大臣秘密出城,前往南漢山城避難。他並不知道,這個決定將引發一場持續四十五天的圍城戰,並最終導致朝鮮成為清朝的屬國。

    而此時的鴨綠江畔,冰雪已開始消融。江水裹挾著殘冰,嗚咽著向南流去,仿佛在訴說著這個春天即將發生的悲劇。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風再起》,方便以後閱讀明風再起第170章 崇禎十年清軍征朝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風再起第170章 崇禎十年清軍征朝記並對明風再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