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風再起

第110章 鄭芝龍的來信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浮世蒹葭 本章︰第110章 鄭芝龍的來信

    崇禎六年,公元1633 年,天下局勢波譎雲詭,各方勢力在時代的舞台上粉墨登場,演繹著不同的故事。

    六月,紫禁城的宮殿內,一聲嬰兒的啼哭打破了寧靜,崇禎皇四子朱慈煥誕生,這位皇子日後被封為永王,為這風雨飄搖的大明皇室又添了一抹希望的曙光。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內憂外患,猶如一艘在暴風雨中艱難航行的巨輪,隨時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七月,東南沿海的局勢陡然緊張起來。駐台荷蘭殖民侵略軍妄圖進一步擴張其在大明沿海的勢力範圍,公然侵犯廈門。消息傳來,朝野震動。福建巡撫鄒維璉深知局勢危急,迅速調兵遣將,以鄭芝龍為前鋒,積極籌備迎擊荷軍。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而遠在安南的李長風,雖身處異域,卻也時刻關注著大明國內的局勢變化。他深知荷蘭人的野心與貪婪,也明白這場戰爭對于大明沿海地區的重要性。此時的他,已在安南建立起了相對穩固的統治,軍隊經過擴充與訓練,實力愈發強大。他思索著,是否該在這場戰爭中為大明出一份力,以進一步鞏固自己在大明朝廷中的地位,同時也彰顯自己對大明的忠誠。

    李長風一邊密切關注著福建沿海戰事的動向,一邊加緊在安南的軍事部署。他命令槍炮作坊加速生產轉輪手槍,計劃將其配備給精銳部隊,提升軍隊的戰斗力。同時,他也組織人手,收集關于荷蘭軍隊的情報,分析其戰術特點與武器裝備,試圖找到應對之策。

    在福建,鄭芝龍率領的前鋒部隊嚴陣以待。鄭芝龍,這位海上梟雄,在大海上縱橫多年,有著豐富的海戰經驗和一支戰斗力極強的水師。他對荷蘭人的挑釁極為憤怒,一心想要給予侵略者沉重的打擊,以揚大明國威。

    隨著九月的臨近,大戰的氛圍愈發濃烈。荷軍在澎湖大嶼、金門料羅一帶集結,戰艦林立,炮火森嚴。他們自恃船堅炮利,妄圖一舉擊敗明軍,實現其在東南沿海的殖民野心。而明軍這邊,士氣高昂,眾志成城,決心保衛自己的家園。

    在這局勢緊張的當口,李長風收到了來自福建的來信。拆開信件,熟悉的字跡映入眼簾,竟是鄭芝龍親筆所書。信中言辭懇切,詳述了荷蘭殖民侵略軍在沿海的猖獗行徑,以及即將在澎湖大嶼、金門料羅展開大戰的嚴峻形勢。鄭芝龍在信中直言,荷軍船堅炮利,此次來勢洶洶,雖福建水師上下一心,但仍覺壓力巨大,懇請李長風施以援手,共御外敵。

    李長風看完信後,略作思索,便毅然決定答應鄭芝龍的請求。他深知,荷蘭人若在沿海得逞,日後必將對大明沿海乃至安南的局勢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唇亡齒寒,此時助大明擊退荷軍,也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

    李長風隨即招來李長林與鄭瑤。李長林,作戰勇猛且心思縝密,在李長風麾下屢立戰功;鄭瑤,出身福建鄭家,對海戰戰術有著獨到的見解。李長風神情嚴肅地對二人說道︰“如今大明沿海告急,小瑤的大伯鄭芝龍將軍求援,我決定派你們夫婦率第一艦隊前往台灣海峽助陣。此去責任重大,荷蘭人狡詐且裝備精良,你們務必謹慎行事,配合鄭芝龍將軍的指揮,與福建水師協同作戰,務必將荷軍擊退!並順勢拿下台灣,與鄭家一起瓜分,建立據點。”

    “是!大哥放心,我們夫婦定不辱使命!”李長林與鄭瑤齊聲應道,眼中透著堅定與決然。

    很快,第一艦隊便在軍港集結完畢。一艘艘戰艦整齊排列,艦身堅固,旗幟飄揚。艦上的士兵們精神抖擻,他們身著統一的軍裝,手持武器,眼神中滿是對即將到來戰斗的期待與無畏。火炮被擦拭得 亮,彈藥也已裝填完畢,隨時準備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李長林與鄭瑤登上旗艦,隨著一聲令下,艦隊緩緩駛離港口。海風呼嘯,海浪拍打著船舷,第一艦隊如同一群出海的蛟龍,朝著台灣海峽破浪前行。

    與此同時,在福建沿海,鄭芝龍得知李長風答應派艦隊支援,心中大喜。他一面加緊對福建水師的訓練與部署,一面密切關注著荷軍的動向。鄭芝龍深知,李長風派來的第一艦隊將成為此次戰役的關鍵力量,雙方里應外合,定能給荷軍一個慘痛的教訓。

    荷蘭殖民侵略軍方面,他們似乎並未察覺到李長風艦隊的動向,依舊在為即將發起的進攻做著準備。他們仗著先進的戰艦和強大的火炮,妄圖在與明軍的戰斗中速戰速決,實現其在大明沿海的擴張野心。

    安南被李長風佔領之後,局勢並未就此平息,反而在大明的朝堂之上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莫朝的遺老們不甘心就此失去家國,他們一路奔波,來到北京,決心向崇禎皇帝告御狀,狀告李長風無故侵佔安南,妄圖恢復莫朝昔日的統治。

    當莫朝遺老們在宮門外擊鼓鳴冤時,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朝堂。崇禎皇帝听聞此事後,當即下令召開朝會,商討此事。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大臣們各懷心思,議論紛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莫朝遺老們身著破舊的朝服,跪在殿中,涕淚橫流,哭訴著李長風的“罪行”︰“陛下,李長風無故興兵,侵佔我莫朝領土,我等臣民苦不堪言,懇請陛下為我等做主,恢復我莫朝正統啊!”

    然而,就在此時,那些收受了李長風銀子的大臣和太監們紛紛站了出來。一位老臣率先開口說道︰“陛下,此言差矣。想當年永樂帝時期,安南本就是我大明的交趾布政使司,那莫朝自立,本就是犯上作亂的叛黨。如今李長風收復安南,實乃順應天命,恢復我大明舊土,有何過錯?”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紛紛附和。一位平日里與李長風交好的大臣接著說道︰“陛下,李長風在安南不僅穩定了當地局勢,還大力發展生產,將安南治理得井井有條。且他此舉,也讓我大明聲威遠揚,何罪之有?反倒是這莫朝,多年來游離于大明正統之外,實乃逆臣賊子。”

    朝堂上支持李長風的聲音此起彼伏,這些大臣們言辭鑿鑿,從永樂舊制到李長風在安南的治理功績,一一列舉,試圖說服崇禎皇帝認可李長風佔領安南的合法性。

    而另一部分大臣則面露猶豫之色。他們雖未收受李長風的好處,但也深知此時大明內憂外患,北方有後金虎視眈眈,國內又有流民起義不斷,實在不宜再因安南之事大動干戈。況且,若承認李長風佔領安南的事實,也可為大明擴充疆土,增強國力。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對此堅決反對。他們認為,李長風此舉雖打著恢復舊土的旗號,但實則是擅自行動,未經朝廷許可,若不加以懲處,恐日後藩鎮效仿,朝廷威嚴將蕩然無存。

    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听著大臣們各執一詞的爭論,心中也是猶豫不決。一方面,他深知李長風在安南的行動確實對大明有利,且收復舊土也能彰顯國威;另一方面,他又擔心李長風此舉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會影響朝廷對藩鎮的掌控。

    正當崇禎皇帝在朝堂上為李長風佔領安南一事舉棋不定之時,一個猶如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傳來——後金皇太極竟然準備登基稱帝。這一消息瞬間打破了朝堂上關于安南問題的爭論,整個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旋即又被憤怒和震驚的情緒所填滿。

    崇禎皇帝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目圓睜,臉上的肌肉因憤怒而微微顫抖︰“皇太極這逆賊,竟敢公然稱帝,實在是欺朕太甚!”皇帝的震怒如同狂風,席卷了整個朝堂,大臣們紛紛跪地,大氣都不敢出。

    原本圍繞著李長風佔領安南展開的爭議,此刻在皇太極稱帝的巨大沖擊下,瞬間被擱置一旁。後金一直以來都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如今皇太極稱帝,無疑是對大明正統地位的公然挑釁,這讓崇禎皇帝和滿朝文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一位大臣戰戰兢兢地起身說道︰“陛下,後金此舉意在與我大明分庭抗禮,其野心昭然若揭。當務之急,是商討如何應對後金之威脅,以免其坐大,危及我大明江山社稷。”其他大臣紛紛點頭稱是,此時安南的事情已然被眾人拋諸腦後,後金稱帝所帶來的危機成為了朝堂上下關注的焦點。

    崇禎皇帝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心中的怒火,說道︰“眾卿所言極是。傳朕旨意,即刻召集各地將領,加強九邊防御,不可讓後金有可乘之機。同時,戶部、兵部需緊密配合,籌備糧草、軍備,以備不時之需。”

    大臣們領命而去,朝堂上一片忙碌景象。而李長風佔領安南一事,就這樣在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中不了了之。遠在安南的李長風得知後金皇太極準備稱帝以及朝堂上的這一系列變故後,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深知,大明面臨的局勢愈發嚴峻,自己在安南的地位或許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風再起》,方便以後閱讀明風再起第110章 鄭芝龍的來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風再起第110章 鄭芝龍的來信並對明風再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