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便是如今盤踞冀州的渤海高氏高乾與封隆之之子封子繪,他們只是帶十余名輕騎一同而來。
高歡此行對外聲稱的便是討伐冀州,而今他們自己倒先行來到了高歡的軍營,高歡便猜出了其來意。
高歡急忙上前迎接,並令人備下了酒菜招待!
高乾幾口酒下肚便開始大聲痛罵道︰
“爾朱氏殘暴不仁,欺君叛逆,人神共憤,天下之人皆欲討伐。
明公您威德遠播,天下人不無敬你,若您能興兵討伐,這天下沒有能抗衡您的。
冀州雖小,人口足卻是不下十萬,賦稅足夠軍資。”
高歡雖欣喜,但覺此時還不宜與爾朱氏公開決裂,亦未當即同意,又未表示拒絕。
只是與之訴說一番後,又扯道︰
“你我皆是渤海高氏,論著這族中輩分,我還得叫君一聲叔父呢!”
隨即眾人大笑起來。
高乾亦听出其中有意合作的意思,自是欣喜,于是幾人一番痛飲。
之後循序漸進最終高歡與高乾達成了入冀州共討伐爾朱氏的協議,當日也就與高歡同帳而睡,第二天一早便又回到了冀州。
當高歡行軍至大王山,李元忠也駕車來到了高歡營中,車上備有素琴濁酒。
高歡听說過此人嗜酒並沒有什麼政績便聲稱不見。
之後便見那李元忠在大營門店席地而坐,大口喝起酒來。
一邊吃喝還一邊罵罵咧咧︰
“我本以為高公是大英雄,能招攬賢才豪杰。
可如今國士在營外,他卻不能如周公那般吐哺、輟洗,快走迎接賢達。
我李元忠斷定高公並不是治世大才,請還我投名狀,我這就打道回西山。”
一時吸引了眾多士兵圍看,高澄亦被吸引前去查看。
高歡听到屬下來報後,便親自走出營帳,禮貌的扶起李元忠,進到軍營。
又命人備了酒菜便與李元忠痛飲。
幾杯濁酒後,李元忠便開始撫琴,亦開始搖頭吟唱,高澄進到營帳中,一時跟著他的吟唱愣神。
李元忠卻突然停止了彈唱,隨即開門見山說道︰
“天下恨爾朱氏已久,高公難道還要繼續效忠爾朱氏嗎?”
高歡一時驚愕,但只是淡定說道︰“我賀六渾今日全因爾朱氏,我當誓死效忠。”
李元忠有問道︰“如今高公是否為了糧草而來?渤海高氏高乾兄弟是否已經來找過你了?”
高歡眼色一沉,繼續說道︰“高乾兄弟叛逆爾朱氏,怎會來見我?”
于是李元忠說道︰“高氏兄弟雖是武人,但卻心里明鏡。”
高歡對手下說到︰“李公醉了!”
便命人扶他下去,此時一旁的孫騰便忙過來說道︰
“李公是來輔助主公您的,可待他繼續說下去!”
高歡便屏退了身邊守衛,亦呵退了高澄,獨自與李元忠相談。
此時李元忠便說道︰“我願保證趙郡李氏助高公取殷州,但需公開討伐爾朱氏。
但殷州不如冀州,糧草短缺,不足成大事。
而若是去冀州,高氏兄弟必能支持高公。
若是如此,我李元忠也願為公守殷州,而後殷州冀州一體,滄州等地也就會順服。”
李元忠直說到高歡心坎上,便連聲謝過李元忠,之後李元忠便回到趙郡開始召集鄉兵。
高歡也開始行軍向冀州,經過鄴城時又命人通報相州刺史劉誕借糧,可劉誕並未同意。
高歡只有令軍入城搶了軍糧,並留給劉誕一個欠條,讓其找爾朱兆還糧。
公元531年二月,高乾信守承諾與封隆之敞開了城門,迎高歡軍隊入城。
而在外行軍打仗的高昂知道大哥竟然將辛苦打下的冀州拱手送人,便命令手下送給了一件女人的衣裙給了高乾。
高歡知後便與高乾商量,要了一封其父高翼的書信,在信中言︰
“高歡與渤海高氏本是同根同源,希望敖曹你放下成見,兄弟幾人好好輔佐高歡成就大業。”
同時讓人備上了厚禮與信件快速送到高昂軍營。
回到營帳中,見到了高澄前來問安,便說道︰
“子惠啊!阿爺想要勸服渤海高氏一勇猛之將,你能否代父前去?”
高澄答道︰“阿爺,我自是願意前去的,必不辱命。”
高歡便說道︰“好,子惠,那你明日便以子孫之禮去見見三叔爺吧”
高澄回道︰“好”,隨後退出了高歡營帳。
第二日一早高澄便整理好了行容,獨自騎上馬,跟隨士兵指引直奔高昂營中。
高昂先已收到書信,礙于父親情面已經消氣一半。
這日士兵來報其二哥和高歡之子來到營中,便出營查看。
高昂剛出營帳,卻見高澄飛快跳下馬來,跑到了高昂面前,一個撲通跪拜。
高澄用童聲,卻很響亮的喊道︰“子惠見過三叔爺。”
高昂一愣,便忙扶起了高澄,心里的氣又消去一大半。
又見高澄立身後,朝著自己再是鞠躬一拜,其舉止優雅有禮,立直身子後顯得卻是氣場十足,形象盛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後便領了他進了營帳之中,備了酒菜,留下二哥與高澄。
高澄坐下後又說道︰“三叔爺,我從家父處听聞三叔爺威名已久。
家父常言三叔爺是當世難得的英雄猛將,我亦久仰,老早就想來見見三叔爺了。”
高昂听他一口一個三叔爺叫的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便細問了高澄年紀,喜好等,高澄一一回答後又說道︰
“如今家父欲討爾朱氏,救民于水火,家父亦常感言,若是當真起義又怎能缺得了三叔爺您這樣的英雄!
所以家父希望三叔爺不要芥蒂冀州之事,能夠放下嫌隙,成就大事,倒是一起為了渤海高氏爭光。”
高昂連連笑道︰“子惠,你不必一直叫我叔爺,我這听著啊,心里甚麻,也怪不好意思!”
隨後又說說道︰“爾朱氏惡貫滿盈,人人得以誅之,我高敖曹亦願跟隨高公謀事!”
而後高澄歡起,又依著小孩心性,纏著要三叔爺帶自己策馬射鷹!
高昂見高澄如此討喜,也都依從,期間兩人相處甚是愉快。
高昂初見高澄時,見他行了跪拜之禮,本就喜歡此子,如今再听高澄這般言語,亦覺高歡對自己的看重。
又觀高澄形貌也是動人,便也就放下了成見,同意一起合作歸附。
在高澄離開後不久,便領著屬下兵將一起回到信都。
回到信都以後,眾人亦是一番痛飲,高昂親見高歡以後,也覺得此人乃是當世英雄,再無過多異心。
之後高歡對昭君說道︰“這次子惠倒是幫了我一個大忙,看來以後應當讓他知些兵法軍務了!”
昭君之言︰“天下易取不易治,我看啦應當讓他多學學權謀理政之事!”
高歡亦覺此言不錯,便開始想著怎麼培養好自己的接班人。
第二日便看到高澄正與軍士一同練習騎射,高澄一箭便中靶心。
正在欣慰之時,卻見之前收養的秦姝一把接過高澄手里的弓箭。
然後一箭竟然射穿高澄已中靶心的箭,頓時把高澄原本的箭擊落在地。
一時感嘆這小女娃,竟然有如此好的箭術。
高澄見到了父親,便快步跑到高歡面前,也未見被秦姝比下而不悅的神情。
只是喊道︰“阿爺!”
高歡對他點了點頭,便轉向秦姝問道︰
“阿姝你之前與人學過射箭?”
秦姝還未來得及說話,高澄便說道︰
“姝妹妹是跟著我學的,怎麼樣,阿爺?我這個師父厲害吧?”
高歡听後仍是問道︰“阿姝之前沒有學過?”
秦姝只是微微的搖了搖頭,高歡一時感嘆她的天賦。
而後想起正事,便對高澄說道︰
“如今你也漸漸大了,要少些玩樂,過幾日我便拜訪一些名士高人,教你一下書文,別以後只認得幾個字!”
高澄未表示反對,隨後便與秦姝別了高歡跑開了。
高歡便叫來了一旁的軍士,問道︰“阿姝真的是跟阿惠學的箭術?”
那軍士回道︰“是的,將軍,剛開始著她還不會射箭姿勢,但一日不到,便能中靶,我也為之驚嘆!”
高歡听後便有所思,而後命人開始教導秦姝武術騎射。
又專門派人請來杜洵,教導高澄及其兄弟姐妹幾人功課!
這日殷州刺史爾朱羽生卻率五千人馬襲擊信都。
高昂听到消息後連鎧甲都未披掛就率十余人前去迎擊。
高乾看著魯莽的弟弟,便急忙用繩子放下五百人想協助三弟,結果五百人趕到時。
高昂已經擊退了爾朱羽生,從此高敖曹得“在世項羽”稱號。
月余後爾朱世隆洛陽加封高歡為渤海王的詔書送到了冀州,召高歡前去洛陽入朝。
高歡便以昭君生子以及冀州賊匪太多為由拒絕了去洛陽受封。
爾朱氏只得在加封高歡為大都督、東道大邢台、冀州刺史。
但高歡此時卻是計劃著何時與爾朱氏公開決裂,如何決裂。
這日高澄偷偷拉來了一匹馬,把秦姝一同拉上馬背,楊起馬鞭就往城外跑了。
直至來到城外的空地便與秦姝放起了風箏,直到風箏飛到了高空,他們才找了棵樹把風箏線纏到樹上。
而後兩人坐下,秦姝便找到一節枯草,想要編螞蚱。
可是這會兒還是冷天,草都枯得一折就碎,試了幾次以後,秦姝只得扔掉了枯草。
高澄便問道︰“姝妹妹想編什麼?”
秦姝答道︰“以前外公總給我編螞蚱,但那些螞蚱都已經丟了,我想自己編一個。”
高澄听後知道她又開始想家里了。
便問到她的家鄉,可她小小年紀怎麼說得清楚,只知道靠近南方靠近東邊。
兩人聊著天看著風箏不一會兒盡都疲憊,相互倚靠著睡著了。
這時找到他們的士兵,才一人抱著一個孩子,上了馬回到城內。
當月末劉靈助被擊敗斬首,消息傳到了信都,一時河北明目反對爾朱氏的勢力,開始群龍無首。
就差高歡一紙宣言,成為這新的牽頭人。
喜歡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請大家收藏︰()南北朝妖顏權臣高澄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