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邦是一處河谷小平原。
從棟邦繼續向東邊前進,路上又都是深山老林。
並且東南半島的山脈跟河流走向,絕大部分都是從北向南。
所以順著河谷往南走會比較容易,而想要橫穿那些大山的話,難度就增加了n多倍。
李定國他們休整了兩天時間。
船隊又送過來了兩批將士,聚集在這里的兵力達到了2萬多人。
還沒有恢復過來的人留下進行休整,已經恢復了的人就一起出發。
李定國帶著部隊開始向著臘戌方向出發。
這一次他們行進的速度更慢。
總共12,000多人的先頭部隊,分成三批輪流著在前開路。
路上遇到敵人的小城鎮,那就順手拿下。
深山老林里面的小城鎮,其封閉程度超乎想象。
面對朝廷大軍的到來,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投降。
那些投降的土著當然要利用起來。
李定國讓翻譯去跟對方溝通,找了一些熟悉地形的人來帶路。
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少走很多彎路,並且避開一些很危險的地方。
要是萬一不小心闖進了險地,比如摸進了萬蛇林之類的地方。
那肯定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傷亡,而且這會影響到士氣和軍心。
對于當地的土著也不是一味的進行鎮壓。
這一點朝廷已經給出了方案。
那就是拉攏和利用其中願意配合的少數人,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他們一點甜頭。
有了那些土著幫忙的話。
朝廷大軍將會省事很多。
剩下的土著該處理的就處理掉,該抓去干活了就抓去干活。
等到朝廷大軍在這邊站穩了腳跟,農場和各種采礦冶煉行業都逐步成熟之後。
到時候駐扎在這邊的士兵,以及那些將士們的家屬。
慢慢的就會成為當地的主宰者。
加上炎黃子孫那恐怖的繁衍能力,以及對土地的千年情結。
只要在這一代人的時候穩住幾十年。
東南半島的漢人數量肯定會猛增。
那麼以後的土著就很難翻起浪花來了……
……
李定國覺得這個方案非常不錯。
他也是按照這個方案去執行的。
十六兵團的先頭部隊。
在路上整整走了20天,李定國他們才終于到達了臘戌附近。
這個時候的臘戌其實叫做木幫府,又叫木邦宣慰司。
木邦宣慰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時期。
在明朝時期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和鞏固。
明朝洪武年間,將此地區改設為木邦府。
據說從1404年到1517年之間,木邦府與明朝之間的貢賜活動很頻繁。
雙方之間也有不少貿易往來。
可隨著明朝的日漸衰弱,雙方之間的來往就變少了。
甚至以前馬幫常走的一些道路,現在都已經徹底荒廢了。
所以李定國他們才會這麼麻煩,要跟著沐天波他們先到了密支那,然後順江而下繞一圈再殺向臘戌。
而不是直接從雲南邊境殺向臘戌。
在到處都是深山老林的東南半島廢棄的道路,可不是道路破碎那麼簡單。
而是很快就會被密密麻麻的藤蔓,或者是各種各樣的灌木佔據了道路。
不熟悉情況的人連老路都找不到。
在山林里面搞不好還會迷失方向,又或者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
而跟著第十五兵團一起行動的話,哪怕是在分頭行動之後,雙方都知道彼此的打開位置。
萬一真的遇到了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
那也可以互通消息,或者是相互支援。
李定國他們到了臘戌附近,在那里找地方休整了一天一夜的時間。
等到疲憊的將士們恢復了精氣神。
李定國親自帶著部隊發起了進攻。
“轟隆隆轟隆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