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禎不听勸,開局秒變太上皇

第113章 大戰開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本章︰第113章 大戰開啟

    這兩支明軍隊伍。

    各有一個百戶的兵力作為前鋒,全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後面還跟著更多的明軍將士。

    其中就有著200多名火槍兵。

    他的行動極為迅速、且悄無聲息,所有人身上穿著黑色的夜行衣,使得他們與夜色融為了一體。

    當他們接近建奴的防線時。

    負責巡邏的建奴士兵絲毫沒有察覺。

    而這時明軍那邊的炮兵實時地開了兩炮。

    “轟隆隆……”

    隨著炮聲響起。

    守在防線上的建奴士兵被驚醒。

    實心的炮彈轟在厚實的防線上,砸得土石紛飛,看起來動靜不小。

    但是對于建奴那厚達數丈的防線來說,其實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已。

    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所以建奴的士兵確實被驚醒了,但是他們對于這種動靜已經麻木了。

    所以那些家伙該睡覺的睡覺,該巡邏的繼續巡邏。

    而明軍那200多人的先鋒隊。

    是從兩邊的山林里面悄悄摸過去的。

    他們悄無聲息地摸到了敵人防線的兩端。

    像是非常有耐心的獵人一樣。

    靜靜的潛伏在附近等待著時機。

    當建奴的巡邏隊伍巡邏到了兩端,然後轉身向回巡邏過去的時候。

    明軍立刻身手矯健地沖了出去。

    從背後捂住別人的敵人的嘴巴,一刀捅穿了敵人的心髒。

    “噗嗤噗嗤……”

    兩支巡邏隊共20多個建奴士兵。

    在眨眼之間就全部被干掉了。

    不過敵人也不全是草包。

    除了明面上的巡邏隊伍之外,暗中還安排了好幾處暗哨。

    當明軍動手的時候,立刻就被那些暗哨給發現了。

    “敵襲……”暗哨立刻扯著嗓子喊起來。

    喊聲在戰場上四處回蕩,其他的敵人也都被驚醒了。

    民軍的士兵立刻拿出手榴彈,拔掉引線扔向了防線後方。

    因為晚上天氣較冷的緣故,敵人的士兵大部分都聚集在防線後邊。

    明軍的200多人同時扔手榴彈。

    那情景堪比亮劍當中的名場面了。

    大量的手榴彈飛向了敵人。

    緊接著響起了一連串的爆炸聲。

    “轟、轟、轟、轟隆隆……”

    大部分敵人在那密集而恐怖的爆炸聲中,直接被炸成了碎片。

    第1道防線上的建奴士兵,一輪轟炸之後幾乎全滅。

    即使有少數沒死的幸運兒,那也都是受了重傷,根本就沒有戰斗能力了。

    緊接著明軍的將士沖上第1道防線。

    直接將敵人的八牛弩調轉方向,就用敵人的八牛弩轟向了第2道防線。

    這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

    第2道防線上的建奴將士。

    听到動靜之後想要進行反擊,但是月色之下他們很難看清楚明軍的位置。

    加上此時的夜晚氣溫比較低。

    敵人剛剛從睡夢中醒過來,一下子手腳不是那麼靈活。

    這就使得敵人錯過了最佳的反攻時機。

    明軍卻是不管不顧地,快速把炸藥綁在弩箭之上,立刻對第2道防線進行轟炸。

    “轟隆隆……”

    激烈的爆炸聲再次響起。

    爆炸產生的火光映照出了敵人的身影和位置。

    明軍的火槍兵弓箭手還有八牛弩。

    立刻對敵人發起了瘋狂的攻擊。

    從山林兩邊潛行過去的民間隊伍,電子機會快速沖上了第1道防線 。

    這下子防線就落在了明軍的手中。

    建奴想要奪回防線已經不太可能了。

    而在遠處的袁宗第。

    听到爆炸聲之後立刻下令出擊。

    明軍的大部隊開始出動。

    快速殺向了建奴的防御陣地。

    同時在建奴的第3道防線後方。

    阿巴泰和瓦克達他們,听到動靜之後就知道糟糕了。

    明軍表面上看起來是正在忙著打造攻城器械。

    結果真正的目的卻是夜襲。

    阿巴泰趕緊下令︰“勇士們立刻出擊,絕對不能讓敵人攻佔了防線,一定要把防線給奪回來。殺……”

    雙方的大軍都在快速出動。

    建奴與明軍的大戰再次開啟……

    ……

    ……

    ……

    今天請假一天,就只有這一章了。

    感謝大家的支持,明天恢復正常更新。

    喜歡家父崇禎不听勸,開局秒變太上皇請大家收藏︰()家父崇禎不听勸,開局秒變太上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家父崇禎不听勸,開局秒變太上皇》,方便以後閱讀家父崇禎不听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第113章 大戰開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家父崇禎不听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第113章 大戰開啟並對家父崇禎不听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