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雲峰忘乎所以地用他四川人的幽默說︰“您手里要是有幾幅張先生的畫,那該多好啊!別說幾幅了,哪怕就是有一幅張先生的畫,拿到香港去拍賣,那也是不得了的一大筆錢,您還做什麼節能燈生意啊?”
陳先生略微遲疑了一下,欲言又止,笑而不答。
段雲峰見狀,並沒有繼續追問,轉移話題道︰“這個德園現在情況如何?是否對外開放呢?您能不能帶我們也去參觀一下?”
陳先生感慨地說道︰“當年,聖保羅州修建水庫時,將德園的土地給征用了,德園沒有保留下來。”
段雲峰和賈勇听到這里,異口同聲地嘆息道︰“實在是太可惜了!”
陳先生接著說︰“可不是嘛!那德園可是一位山水畫大師親自設計的園林啊,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充滿了藝術氣息。
“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仿佛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畫卷之中。入園即入畫,身在園中,人在畫里。”
段雲峰問︰“這麼好的園林被征收了,總得給一些補償吧?”
陳先生哼了一聲,說︰“補償?巴西人根本無法領略到東方美術和東方園林的獨特魅力和藝術價值。
“在人家眼里,這就是些磚頭瓦塊,茅草棚子,斷壁殘垣,又不是什麼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估計人家就是按照一般土地補償的,沒有考慮園林價值和藝術價值。張先生在這事上了傷心了。”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繼續說道︰“畢竟身在異鄉為異客,別管你原來是什麼高官巨賈,在這里,人家要征用土地,高官巨賈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別說什麼高官巨賈了,就是張先生那種有國際聲譽的畫家,也不得不接受。這種客居他鄉的感覺,可真是不好受啊!”
這時,賈勇壓低了聲音,請教著問道︰“這里的政府對華僑友好嗎?”
陳先生緩緩說道︰“總的來講,巴西人和中國人之間的關系還是比較友好的。兩國之間的交往有一定的歷史淵源。
“巴西這個國家其實是一個移民國家,葡萄牙人並非這里的原住民。真正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葡萄牙人來到這片土地後,建立起了國家。”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後掌權的時候,巴西政府曾經向清政府提出,希望引進中國移民。
“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中國人非常勤勞,而且還不生事端。
“清政府對于這件事情並不是很積極。據傳聞,慈禧太後當時的想法是,怎麼能讓天朝的子民去那麼偏遠的蠻荒之地受苦呢?
“巴西政府為解決自身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向其他國家尋求幫助。他們發現日本這個國家人口眾多,但土地資源相對匱乏,于是便將目光投向了日本。
“日本政府對于巴西政府提出的移民計劃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畢竟,這可以緩解日本國內人口壓力、拓展海外發展空間。于是,雙方一拍即合,一場大規模的移民行動就此展開。
“時光荏苒,如今的巴西乃至整個南美洲,都能看到許多日本人的後裔。其中,聖保羅這一個地方更是聚集了多達一百萬的日本人後裔。
“這些人已經是早期日本移民的第四代了。他們完全融入了當地社會,成為了地地道道的巴西人。
“由于人數眾多且本地化時間較長,這些日本後裔已經參與到當地的政治生活中,參加競選,當議員,當政府官員。
“我們這批華人跟陸陸續續來這里的日本人不同。他們主要是來巴西做工的,而我們則是帶著資本來的。我們在這里開辦農場、興辦實業。
“盡管我們華人在經濟領域有一定地位,但在政治方面卻相對較為低調。我們並沒有像日本人後裔那樣積極參與當地的政黨活動,而是更多地專注于自身事業的發展。
“當然,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華人也建立了一些社團組織,以便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團結起來,共同應對。
“到了大陸改革開放以後,又迎來了一次華人移民巴西的高潮。這一次,主要是一些有海外關系的人來到巴西投靠親友。”
賈勇插嘴道︰“我認識的那位關先生,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巴西的。”
陳先生聞言,不禁好奇地打听起關先生的情況,問道︰“這位關先生是?”
段雲峰連忙解釋道︰“他是賈勇的一個客戶,在聖保羅做批發仿真首飾的生意,據說規模做得很大呢。陳先生,您听說過他嗎?”
陳先生听後,臉上露出謹慎的神情,緩緩地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曉這位關先生。
賈勇介紹起關先生的情況,說︰“關先生是地道的東北人,來了快二十年了,說話還是東北口音。他的父親早年去了台灣,從此便與他斷了聯系。
“改革開放後,他父親通過一些渠道打听到了關先生的消息,托人將他接到了台灣探親。”
說到這里,賈勇稍稍停頓了一下,看陳先生認真听著,他接著又道︰“他父親在台灣又有了一大家子人。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跟關先生,貌合神離。
“他父親看出了端倪,不讓他在台灣待,給了他一筆錢,讓他到聖保羅來做雜貨鋪生意。
“沒想到,關先生現在發展的比他那些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都好。台灣的一幫子佷都過來投奔了關先生。
“算起來,他來這里已經有將近二十年了。據說,他是在那個年代移民巴西的華人中,比較成功的一位。”
陳先生感慨地說道︰“那些年,我一直在外地經營農場,與聖保羅的僑界逐漸疏遠了。即便是從台灣來的商人,見了面或許認識,講名字就對不上號了。”
農大畢業的賈勇好奇地追問︰“陳先生,那您後來為什麼不再從事農業呢?是因為做農業不賺錢嗎?”
陳先生微微一笑,搖了搖頭,回答道︰“做農業怎麼會不掙錢呢?我跟你們說,我當時用我掙的錢買了整整一百斤的黃金!”
段雲峰顯然是第一次听說一個他認識的人能有這麼多的黃金。他滿臉驚愕,脫口而出︰“一百斤黃金?”
賈勇也吃了一驚。在國內時,他整天跟做貴金屬業務的胡兆宇泡在一起,太知道這一百斤黃金的價值了。
喜歡職場新人之外貿員請大家收藏︰()職場新人之外貿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