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流浪星球,仿佛被恆星遺棄的孤兒,孤獨地在宇宙中漂泊。然而,它並非一顆真正的“死星”。地心深處蘊藏著熾熱的能量,足以維持其大氣層的存在。遺憾的是,我並未在這顆星球上發現任何大型生命的跡象。或許,在地心那未被觸及的隱秘角落,存在著微生物的微弱生命之火;但大型生物的存在似乎還只是個遙遠的未知。遵循宇宙探險的第一定律,我並未在此星球上留下任何人類的痕跡。畢竟,即使這顆冰川星球沒有大型生命,微生物的存在也足以讓我保持距離。這些古老而神秘的微生物,非我所能輕易接觸,更不願輕易冒險。畢竟,我並非科學家,對未知的敬畏讓我選擇了謹慎前行。
我抵達了另一顆陌生的星球,這兩顆行星,它們沿著幾乎平行的軌跡飛行,彼此之間的距離遙遠,仿佛是兩個互不相關的世界。然而,天文學告訴我們,若不受其他外力影響,未來某個時刻,這兩顆天體或許將不可避免地相撞。我此刻關注的目標,是一顆矮行星——一個死寂的世界,它的表面沒有大氣層的庇護,裸露的褐色岩石在太空中顯得格外醒目。它的體積與傳說中的紅月相仿,內部蘊藏著豐富的礦物資源。但這些並非我此行的重點,吸引我的,是這顆行星上一條壯觀的裂縫,寬度達五公里,深度更是超過八十公里,無疑是個理想的藏身之所。
駕駛著飛船,我緩緩向谷底下降,深入這條宏偉的大峽谷,探索其中是否藏有能夠容納我飛船的洞穴。隨著飛船逐漸深入,峽谷兩側的峭壁如同巨大的屏風,將外界的干擾隔絕開來,只余下飛船的轟鳴聲與我的心跳聲交織在一起,在這寂靜的宇宙中回響。
在這顆孤寂星球的廣袤之外,雷達的掃描早已揭示其表面並無生命的跡象,而今,我緩緩降落,目的僅在于尋覓一處休憩之地,以待丹增旺堆他們實現突破,共赴宇宙之旅。這條蜿蜒曲折的大峽谷,其長度驚人地跨越了三千多公里,最終在一段深邃的凹陷處,我發現了一個龐大的洞穴。這洞穴高達兩千米,寬達十千米,至于深度,更是難以估量,內部結構錯綜復雜,宛如一個龐大的迷宮,遍布著錯綜復雜的岔路口。更令我安心的是,如此厚重的岩層,足以屏蔽一切雷達探測,確保我們的存在不會為任何偶然路過的生命所察覺。
我緩緩將飛船停穩,步出艙門,朝著那洞穴的方向前行。這顆星球的岩石質地堅硬,仿佛見證了億萬年歲月的沉澱。頭頂是漆黑的太空,而腳下的大地同樣被黑暗所籠罩,若非飛船的光束照亮前方,僅憑肉眼,我根本無法窺見遠方的景象。于是,我憑借神識感知著周遭的一切動靜。在此地,我萌生了一個念頭——建立一個基地,一個臨時的避風港。
“小白查看一下,洞穴內部是否有生命痕跡。” 小白,作為三台機器人中的一台,其圓潤如球的身軀,直徑約莫五十公分,全身覆蓋著銀白的金屬光澤,因此我賦予它“白色”之名。它通常以一種優雅的懸浮姿態,在我的周圍輕盈飛舞。另外兩台機器人各具特色︰一台是工程機器人,我稱之為“野獸”,它體型龐大,擁有四個靈活的移動觸角;另一台是維護機器人,我給它取名為“幻影”,它的四肢結構與我有幾分相似,只是頭頂缺少了那一對犄角。這三台機器人,各有千秋,將會伴隨著我度過了許多時光。
“收到,少爺。” 我明確要求飛船內所有智能系統尊稱我為“少爺”。小白聞言,即刻從我身旁振翅而起,化作一道流光,深入飛船腹地。在疾飛的過程中,它執行了360°全方位激光掃描,不僅如此,還同步構建著三維模型,而這一切珍貴的數據實時傳輸至星塵號,確保信息的即時性與準確性。
“星塵,能否規劃一下,用石頭把洞口封住呢?” 我再次向飛船的智能系統發出詢問,這種宇宙中的岩石,竟是大自然的秘密盾牌,即便是尖端科技所鑄就的雷達,也無法穿透其深邃的內部,窺視到底層的奧秘。
“少爺,用石頭封住洞口,將會形成切割痕跡,不如在里面安裝模擬屏障器,可以模擬周圍石頭,也能起到屏蔽雷達的作用。”星塵號智能系統回答道。
“屏蔽器真的可以騙過雷達嗎?”我問道。
“可以的,讓野獸制作模擬屏障器就行。”星塵繼續說道。
“那你安排吧,以後這里就是我們臨時的基地。”我說道,我亦施展神識,將這浩瀚星球徹底探察了一番。遺憾的是,其地表之上,未見絲毫生命之跡象,更遑論深入岩石層內的探尋了。
“星塵,屏蔽器裝好後,里面會不會透光出去呢?”我問道,雖然我對于高科技手段的理解尚淺,但我對角族文明的科技卻略知一二。畢竟,相較于那些超越我認知界限的高科技,我更熟悉的是角族文明的科技進展。
“不會的,少爺。”星塵回答道。
“好吧,那你安排了。” 在我話音未落之際,那野獸機器人已從飛船上輕盈躍下,步入幽深的洞穴之中。它並未選擇在外界直接作業,而是深入洞穴,那里空間廣闊,足以輕松容納我的星塵號飛船,其寬敞程度令人咋舌。只見野獸從地面隨意拾起石塊,投入其加工箱內,不久後,奇異的金屬物質便從箱中流淌而出,這無疑是物質轉換的奇跡,一種原子層面的魔法,令人聯想到小說中點石成金的橋段。這全能的智能機器人,竟能如此直接地進行物質轉換,也難怪宇宙中的高級文明不屑與低階文明爭奪資源,因為他們擁有在浩瀚宇宙中直接創造物質的通天徹地之能。
隨著一個個零件從其加工箱中誕生,我意識到星塵號早已將詳盡的圖紙發送給了這位機械造物大師。這樣的高科技,對于尚處于發展初期的我們而言,其復雜與深奧遠超想象。這三台智能機器人的核心材料,皆源自虛空實驗室的奇跡,正是那里賦予了它們能量轉換的神奇能力。這一切,不僅是科技的展現,更是對未知世界無限可能的探索與敬畏。
喜歡宇宙星塔請大家收藏︰()宇宙星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