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楊鶴這一番騷操作之後,江寧、陳策、沈有容、張維賢等人皆是驚愕不已,隨後眾人吃完瓜各自散去,江寧等人前往五軍都督府當值辦公。
宮門外發生的事情很快傳到了正在御書房批閱奏疏的朱由校耳中。
朱由校听聞後,驚訝得嘴巴大張,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周順昌、周宗建、周起元這三個棘手的刺頭,竟被向來以老實著稱的楊鶴給收拾了,而且理由合情合理,挑不出半點毛病。
對于這三個刺兒頭,朱由校早就想整治他們,無奈這三人自身並無任何黑料,還愛專門跟自己對著干。
要是強行將他們貶官,難免會被人指責自己作為皇帝沒有容人之量。
就算老魏和江寧出馬,公事公辦的話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因為這三人光棍得很,毫無把柄可抓,老魏的刀在他們三個身上砍不出傷害。
江寧也最多和他們打打嘴炮。
可楊鶴這次的騷操作,卻巧妙地將這三個刺頭一舉拿下,朱由校不禁連連驚嘆,感慨道“這個楊鶴,朕以前真是看走眼了。
朝廷里出了名的老實人,不結黨營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沒想到還有這一手。”
一旁的方正化趕忙笑著附和“陛下說得是呀,這位楊大人平日里脾氣好得出了名,老實巴交的,可今天這事兒,確實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
老奴听說,前段時間楊大人去督察院和翰林院的時候,態度還挺客氣,基本都是好言相勸,只有幾個特別頑固的清流是被綁著去上任的。
沒想到今天楊大人直接在宮門外綁了幾十名清流官員。”
朱由校滿臉笑意地點點頭,說道“楊愛卿不愧是國之棟梁,忠君體國,只是這辦事方法,實在是有點……”
朱由校苦笑著搖搖頭,隨後繼續批閱奏疏。
江寧等人回到五軍都督府後,收到了定遠侯鄧文明和忠貞侯秦良玉送來的加急公文。
眾人看完後,無不為之震撼。
他們沒想到衛所軍的腐敗竟到了如此地步,那些衛所軍將領簡直喪心病狂,不僅侵佔軍田、貪污軍餉,單是查抄所得的財物,就在河南境內重新整編了5萬大軍,而且連一半都沒用到。
張維賢、陳策、沈有容幾人對江寧愈發欽佩,若不是江寧多次提議清查衛所軍田,他們實在不敢想象,再這麼下去幾年,局面會爛成什麼樣子。
眾人商議後,對即將押解入京的衛所軍將領達成一致意見全部處死。
畢竟他們的行為是在動搖大明根基,絕不能留他們性命。
緊接著,有書吏送來征西總兵官趙率教的公文。
如今孟養、蠻漠、孟廣、孟密、木邦等地已徹底穩定,當地土司的兵馬全被趙率教牢牢掌控,大多數土司也向趙率教表明願誓死效忠大明,那些不願合作的土司,已被趙率教私下處置。
至于當地土司的文獻典籍,已被趙率教統一收集並焚毀。
趙率教率領的大軍正在修整,與緬軍相持對峙,不久後便要展開第二輪大戰,打算一舉滅掉緬甸,希望朝廷盡快選派官員,對已收復的地區進行安置,否則大軍難以全力出擊。
江寧等人深知,趙率教要打敗緬甸並非難事,但要將這些地方真正納入大明版圖,才是最大的難題。
趙率教雖足智多謀、用兵如神,但畢竟是武將,治理地方還需文官。
眾人商議後,決定由江寧和張維賢帶著公文火速進宮面見朱由校,畢竟此事刻不容緩。
隨後,二人拿著公文迅速離開五軍都督府,前往皇宮。
朱由校得知江寧和張維賢求見,趕忙讓方正化將他們請進御書房。
一見面,張維賢和江寧便呈上公文,並將緬甸的現狀詳細告知朱由校。
朱由校看完公文後,眉頭微皺,隨即讓方正化傳召內閣大臣。
不多時,孫承宗、袁可立等人匆匆趕來。
朱由校將公文遞給孫承宗等人傳閱。
沒過多久,孫承宗、袁可立等人看完。
朱由校開口說道“諸位愛卿,如今趙率教正率領大軍修整,不久後將再次與緬軍大戰,欲畢其功于一役。
但如今這些地方已穩定下來,朝廷必須盡快派遣官員上任,否則趙率教不敢全力開戰。
對于這些地方該如何規劃,愛卿們不妨各抒己見。”
孫承宗作為內閣首輔,率先發言“啟稟陛下,老臣認為可效仿洪武、永樂年間的三宣六慰制進行管理,朝廷對此也有經驗。”
誰知他話音剛落,袁可立立刻反駁道“孫閣老此言不妥。
老臣以為,應與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一樣,設立行省,劃分州縣,派遣官員管理。
同時,朝廷在當地設立衛所軍,如此才能徹底掌控這些地方。
洪武、永樂兩朝雖設立三宣六慰、十三都司,但時間一長,這些地方便脫離大明掌控而獨立。
若如今繼續效仿,幾十年後,這些地方恐怕還會反叛自立。”
朱由校听完,點了點頭,說道“孫師傅所言乃老成謀國之言,袁愛卿所言卻是最有效的辦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孫承宗嘆了口氣,說道“孫閣老說的這些老夫自然明白,但如今朝廷沒有足夠的官員可派往該地。
況且當地土司民風彪悍,雖他們的兵馬已被趙帥教掌控,但這種彪悍是骨子里的。
即便從其他地方抽調官員前去任職,也未必能鎮得住這些土司和土民。”
听到這話,朱由校眉頭緊皺,袁可立也不禁皺起眉頭。
隨後袁可立說道“路雖遠,行則將至。
事雖難,做則可成。
即便困難重重,此事也必須去做,否則此次對緬之戰便前功盡棄了。”
就在這時,朱由校轉頭看向江寧,問道“忠義侯,你對此有什麼好辦法嗎?”
江寧沉思片刻後,開口說道“啟稟陛下,京營士兵中有不少將領是文人世子和國子監太學生棄筆從戎而來。
如今他們久經沙場,勉強可算得上上馬治軍、下馬安民。
所以臣斗膽建議,從京營中抽調部分將領轉業,派往這些地方擔任官員,進行地方管理。”
朱由校听後陷入沉思。
孫承宗听完,眉頭緊皺,說道“忠義侯,武將改任地方官,此前雖有先例,但只是個別情況,且效果一般。
如今收復的地方面積幾乎趕上半個雲南省,所需官員並非寥寥數人。
再者,這些將領能否勝任地方官還未可知,此舉風險太大。
要不還是讓吏部尚書楊大人再想想辦法?”
江寧笑著說道“孫閣老不必擔憂。
這些學子皆是飽讀詩書之人,懷著滿腔熱血才棄筆從戎。
如今讓他們出任地方官員治理地方,不至于拿了幾天刀就不會提筆寫字了。
而且,臣建議將這些將領全部降級轉職,無需擔任太高的地方官職,這樣他們也有個適應過程。
如此一來,朝廷只需抽調少部分官員擔任主官,至于知縣、知府一類官職,可交由這些京營將領擔任即可。”
袁可立聞言,點了點頭,撫著胡須笑著說“忠義侯這個法子好。
讓這些將領降級轉職,他們既有飽讀詩書的底蘊,又有領軍經驗,既便當地土民土司不服管教,他們處理起來也能得心應手。
同時選派官員擔任地方主官,文武雙管齊下,可保萬無一失。”
朱由校也點頭贊同“忠義侯、袁愛卿所言甚合朕意。既然如此,就這麼定了。
不過,將這些地方劃分為一個行省,該取個什麼名字好呢?”
在場眾人聞言,都閉上了嘴。
畢竟開疆拓土的功勞,自然要掛到皇帝朱由校的賬上,以便將來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後,朱由校沉思片刻後,開口說道“要不就將其劃分為緬北省,然後把蠻漠、孟廣、孟養、孟密、木邦等地劃分為府,下轄設縣。
從京營中選派將領轉職,擔任縣令、知府之職。
至于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從朝廷或其他地方官員中挑選後前去赴任。”
眾人趕忙附和“陛下英明。”
朱由校頓時滿臉驕傲。
隨後,張維賢和江寧起身告辭,畢竟接下來的事便不歸五軍都督府管了。
隨後,朱由校便與孫承宗、袁可立、薛國觀幾人繼續商議相關事宜。
第二天早朝,朱由校正式下旨,宣布設立緬北省,在蠻漠、孟密、孟養、孟廣、木邦等地設立州府,下轄設縣。
同時,從京營中抽調由文人世子和國子監太學生出身的將領進行轉職,擔任地方官。
朝堂上眾人皆驚訝不已,沒想到昨日還是大明兩京13省,今日便搖身一變,成了大明兩京14省。
不過這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如此朝廷便能對當地進行強有力的管控。
一眾文武大臣紛紛高呼“陛下聖明,為大明賀!”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啟朝第一攪屎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