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第一攪屎棍

第464章 收貨豐厚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終南九道 本章︰第464章 收貨豐厚

    隨後,吳老三招呼自家佷子和剛子拿著工具開始挖起來,楊漣也招呼十幾名觀山太保拿著洛陽鏟開始挖。

    沒一會兒,石牆就被挖出一個大洞。

    郭允厚、向風、楊漣幾人神情激動,趕忙走上前去。

    對面的吳老三帶著剛子也穿過洞口。

    看到眼前的人,眾人對視一眼,吳老三嚇得臉色慘白,趕忙倒退幾步,顫顫巍巍地說“飛魚服、繡春刀,而且穿的都是官靴。”

    吳老三的佷子笑著說“你們這身打扮說是官服,我都信。”

    向風也開口說“摸金符、風水盤、小蠟燭。”

    郭允厚笑著說“他們這裝備,說是盜墓的,老夫也信。”

    向風趕忙一臉正色地說“郭老大人,他們本來就是盜墓的!”

    吳老三趕忙拉著剛子和自家佷子又倒退幾步,說道“我知道了,這一關咱們過不去了。”

    剛子問“三爺,您說的哪一關呀?”

    吳老三滿臉沮喪地說“官府。”

    隨後,楊漣一聲令下,眾人長刀出鞘,將吳老三幾人團團圍住,當場抓了起來。

    接著,楊漣先將三人押了上去,郭允厚則帶人開始清點古墓中的文物。

    經過半天忙活,文物全部打包裝箱抬了出去。

    看著被捆得像粽子一樣的吳老三三人,郭允厚笑著說“沒看出來,你們還是三個盜墓的。”

    吳老三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這位大人,我吳老三倒斗30年,也是第一次見朝廷官府來倒斗的。”

    郭允厚冷哼一聲,說道“放屁,老夫這叫考古,不叫盜墓,你們那才叫盜墓!

    依照大明律,盜墓可是死罪。

    說吧,你們三個想怎麼死?

    老夫給你們個體面。”

    吳老三三人頓時面如死灰。

    就在這時,向風拿著兩把洛陽鏟跑了過來,說道“郭老大人,您看。”

    郭允厚拿著洛陽鏟仔細打量片刻,向風說“就是這三個家伙用的。”

    郭允厚上前一把拽住吳老三的衣領,說道“老實交代,這鏟子你們從哪搞來的?”

    吳老三滿臉震驚地說“這是去年我們踫到一位高人傳授給我們的,說叫什麼洛陽鏟。

    然後我們還到北邙山上試著用這玩意兒打洞取土,用起來堪稱神兵利器。

    不過,一時大意把一把洛陽鏟丟在了北邙山上,找不見了。”

    郭允厚猛地一拍大腿,說道“好家伙,搞了半天,原來是你們三個。

    老實交代,去年把洛陽鏟傳給你們的人在哪?”

    吳老三搖搖頭,說道“大人,這個小人真的不知道呀,他們當時讓我們幫忙尋找古墓,才把洛陽鏟傳給我們的,後來他們就不知所蹤了。”

    郭允厚聞言,嘆息一聲。

    就在這時,楊漣走了過來,說道“郭老大人,這三個盜墓賊怎麼辦?

    要不干脆直接殺了?”

    吳老三三人趕忙開口求饒。

    郭允厚沉思片刻後,說道“以大明律,盜墓是死罪。

    但老夫看你們也有些本事,起了愛才之心。

    今後便跟著老夫做事,不然就去見閻王爺,你們選吧!”

    吳老三趕忙說“小人願今後誓死追隨大人,為大人效犬馬之勞,只求大人饒命。”

    郭允厚看著三人的態度,還算滿意,說道“既然如此,那今後便跟著老夫做事吧!”

    隨後,眾人對墓道重新進行了回填。

    楊漣專門跑了一趟隔壁縣,可把縣令嚇壞了。

    在確認隔壁縣令並沒有參與此事,且隔壁縣的施工隊也沒問題後,楊漣這才作罷。

    在郭允厚于河南熱火朝天地推進考古工作之時,顧秉謙也完成了對河南境內所有大小寺廟宮觀的清查。

    這一番清查,成果驚人。

    總共查抄出白銀一千八百萬兩之多,土地多達380萬畝,此外還有金銀玉器、古董珠寶等不計其數。

    清查結果顯示,河南境內的僧人數量竟足足有23萬之多。

    隨後,經過嚴格篩選,僅有4000多名持有度牒的僧人得以保留,其余大多數僧人被勒令還俗返鄉。

    而那些觸犯朝廷律法、不守清規戒律的僧人,則全部被發配到河道工地做工贖罪。

    一車又一車的錢財被打包運往京師,顧秉謙心里樂開了花。

    如此耀眼的成績,自己回京之後肯定能進步了,畢竟其它幾部尚書身上或多或少都加了其它頭餃和官職,他顧秉謙也太想進步了。

    與此同時,他心中對佛教勢力的財富規模大為震撼。

    沒想到,平日里只知念經祈福的僧人們竟如此富有。

    這還僅僅是河南一省的情況,若是將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寺廟宮觀全部清查一遍,那所得財富簡直難以想象。

    相較之下,什麼江南士紳、大明宗室,在這些寺廟的財富面前,都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清查完畢後,顧秉謙召集人手,馬不停蹄地進入陝西,開始清查當地的寺廟宮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

    另一邊,鄧文明和秦良玉設下鴻門宴,一舉將河南境內衛所軍的將領們盡數拿下。

    緊接著,他們以雷厲風行之勢,將那些妄圖抵抗朝廷政令、平日貪污受賄、兼並土地、違法亂紀的衛所軍將領全部捉拿歸案。

    查抄其家產登記造冊,用作招募新兵的經費,畢竟此次出京江寧可沒有給他倆準備軍餉,讓他倆就地取財。

    至于抓捕的衛所軍將領和其家眷,則全部押解京師交由五軍都督府審問。

    同時,他們對河南境內所有衛所軍田展開清查。

    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按照大明律規定,北方軍戶每人名下應有50畝軍田,南方軍戶每人名下30畝軍田。

    以一衛5600人核算,河南七府一州總計應擁有軍田224萬畝,兵力合計人。

    然而,清查後發現,整個河南境內所有軍戶加起來實際人數只有余人,軍戶所擁有的土地人均不足五畝,其余土地盡數被各地衛所軍官吞並侵佔。

    這些軍官甚至不惜壓榨迫害軍戶,使得軍戶大量逃亡,以便進一步兼並他們的土地。

    這種情況,讓久在京城、見過大風大浪的定遠侯鄧文明都深感震驚。

    盡管此次行動前心里已有一定準備,但實際狀況遠比想象中更為嚴重。

    于是,鄧文明和秦良玉按照江寧原先制定的計劃,對剩余軍戶進行篩選。

    對于不符合條件,和不願在繼續當兵的軍戶,發放五塊銀元和每人三十畝土地作為補償,並且消了他們的軍籍,使得他們能夠向其它百姓一樣自謀生路。

    對于那些符合條件,願意繼續當兵的軍戶,繼續留用。

    他們還在河南境內展開募兵工作,將總人數核定為5萬,並按照每人50畝軍田的標準進行劃分。

    按照江寧制定的方案,將原本的軍戶制改為募兵制,以三年為一期。

    期滿後,士兵可主動申請繼續留任軍中,也可選擇退伍還鄉自謀生路。

    同時,五軍都督府會發放一部分錢財作為退伍費,以作補償。

    這一消息傳出,河南許多百姓意識到,朝廷不僅在為河南興修水利、疏通河道,還決心徹底改變軍戶們的悲慘處境。

    于是,眾多青壯紛紛踴躍報名參軍。

    不過,由于招募人數早已核定為5萬,許多人最終未能順利入伍。

    對于這5萬大軍的管理,鄧文明和秦良玉從率領的5萬京營士兵中抽調人員擔任軍官,然後由京營士兵對這5萬人馬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操練。

    三個月後,這些士兵將被打散,派往其他省份。

    畢竟按照江寧的計劃,不得在本省參軍,這5萬人自然不能留在河南境內,而是要全部被分散到其他省份。

    至于原本的衛所軍官,除了主動投靠朝廷的,以及一小部分經過清查後安分守己、沒有犯錯的,鄧文明和秦良玉對這類人一律采取降級留用的處理方式。

    畢竟大明開國依靠的便是衛所軍制,不能將這些軍官全部收拾了。

    隨後,鄧文明和秦良玉留下黑名廉和徐允禎兩人在河南境內負責練兵,京營的年輕一代將領也開始嶄露頭角,挑起大梁。

    而鄧文明和秦良玉則帶領剩余人馬前往陝西,繼續開展清查衛所軍田的工作。

    在前往陝西的途中,鄧文明望著身後馬車上尚未用盡的錢財,不禁感慨道“本侯年少承襲爵位,至今已有二十載,在京城也算見過了大風大浪,卻未曾料到京城之外的情形竟如此觸目驚心。

    怪不得陛下和江侯爺一直急于清查各地衛所軍田,推行軍隊改制。

    就河南這狀況,要是再不改革,一旦有人造反,指望這群形同乞丐的軍戶,怕是毫無用處。”

    秦良玉聞言,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

    出身土司的她,遭受過諸多不公與歧視,對這類亂象早已見怪不怪。

    她嘴角泛起一絲苦笑,說道“鄧侯爺所言極是,這些將領簡直喪心病狂,沒想到他們貪墨軍餉、侵佔軍田竟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

    如今,我總算明白,當初咱們離京時,陛下和江侯爺不給咱們準備軍費,而是讓咱們就地取財。

    敢情陛下和江侯爺對各地情況早已了如指掌。

    單從查抄所得的這些錢財和土地,實在豐厚,招募五萬大軍都壓根用不完,根本用都用不完。”

    鄧文明點頭稱是,說道“是啊,以前只是听父輩們提及地方衛所軍喝兵血、吃空餉,卻沒想到竟如此猖獗。”

    就在此時,秦良玉開口問道“鄧侯爺,本侯冒昧問一句,如今河南境內這些衛所軍官大多已被清理,剩下的也都降級留用,那河南的軍務該由誰來負責呢?”

    鄧文明沉思片刻後說道“此事想來陛下和江侯爺應有安排。

    倘若沒有,回頭咱們也可上奏舉薦合適人選。”

    秦良玉點頭表示認可。

    與此同時,北邙山上考古的郭允厚得知顧秉謙清查寺廟所獲的錢財和土地,以及鄧文明和秦良玉清查軍田所得的成果後,不禁老淚縱橫,放聲痛哭。

    向風、李老鴨、孫雲鶴等人不明所以。

    只听郭允厚邊哭邊說道“悠悠蒼天,何薄于我?

    老夫原本以為與江侯爺情同手足,親如摯友,未曾想江侯爺竟留了一手。

    有如此絕妙的生財之道,為何不早點告知老夫?

    如今可好,老夫一世清名毀于一旦,還得背負身後罵名,到最後只掙得這麼點銀子。

    江侯爺,你實在太不地道了!

    枉我老郭跟你心連心,你卻對我耍心眼。”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啟朝第一攪屎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方便以後閱讀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64章 收貨豐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64章 收貨豐厚並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