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第一攪屎棍

第439章 老溫回京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終南九道 本章︰第439章 老溫回京

    對于趙率教派人押送即將入京的2萬緬人,江寧與朱由校商議後,決定將他們派往河南、陝西兩地,協助疏通河道、興修水利。

    畢竟北方的工程規模龐大,正缺人手。

    為此,江寧又從京營抽調1萬士兵北上,負責看管這些戰俘。

    此前,郭允厚、楊漣、左光斗三人北上時,僅帶了1000錦衣衛和郭允厚的1000徒子徒孫,如今既有緬軍戰俘,又有不守清規戒律且觸犯大明律法的和尚,僅靠當地官府已經有些看管不過來了。

    一時間,河南、陝西兩地干得熱火朝天。

    …………

    與此同時,出兵朝鮮的日子日益臨近。

    江寧在五軍都督府召見了孫傳庭,陳策、沈有容兩位老將對孫傳庭各種叮囑。

    畢竟對于朝鮮這個“坑貨”,他們再熟悉不過。

    孫傳庭作為晚輩,虛心聆听。

    江寧坐在一旁,微笑著喝茶,畢竟術業有專攻,他若再開口,反倒顯得外行了。

    許久之後,陳策、沈有容叮囑完畢,孫傳庭一臉正色地點點頭“兩位侯爺的叮囑,末將銘記于心。

    到了朝鮮,一定按照兩位侯爺的吩咐行事。”

    陳策和沈有容滿意地點點頭,江寧也笑著點頭。

    畢竟在原本歷史上,孫傳庭與盧象升號稱大明雙璧,二人都是難得一見的將帥之才。

    就在這時,沈有容像是突然想起什麼,對孫傳庭叮囑道“白谷,老夫這里還有件私事要交代給你。”

    孫傳庭微微一愣,趕忙說道“請侯爺吩咐。”

    只見沈有容沉默半晌,似乎在回憶往事,臉色陰晴不定,緩緩開口道“白谷啊,當年援朝抗倭之時,朝鮮上下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這個小國兩面三刀、背信棄義,無恥之極。

    當年露梁海戰,明明是李舜臣貪功冒進,不按計劃行事,最終致使我大明老將軍鄧子龍為救他而戰死。

    然而,朝鮮君臣卻顛倒黑白,稱是鄧子龍老將軍貪功冒進,李舜臣為救鄧子龍而死,還為李舜臣這個混蛋建廟立祠,大肆吹噓,把黑鍋全扣在鄧子龍老將軍頭上。

    這等蕞爾小邦,實在無恥至極!

    鄧子龍老將軍,那可是我大明數一數二的猛將,一生征戰沙場,名氣絲毫不亞于俞龍戚虎,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還遭這群背信棄義之徒污蔑,老夫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你到朝鮮之後,協助信王殿下穩住局勢,之後幫老夫把李舜臣那混蛋的廟給推了,再把像給挖了。

    就他這種貨色,也配建廟享受香火?

    當年要不是考慮影響,老夫都想親自操刀宰了這狗東西。”

    孫傳庭一臉正色地點點頭。

    對于朝鮮坑害大明的事,他們這些京營將領也有所耳聞,身為晚輩,自然義不容辭。

    這時,江寧開口問道“沈侯爺,當年這李舜臣坑害鄧子龍老將軍,究竟還有什麼內幕?

    否則,他一個小小朝鮮將軍,怎敢不听大明總兵號令?”

    沈有容嘆了口氣“這李舜臣,打仗本事一般,卻是個善于察言觀色的人。

    當年咱們大明援朝抗倭時,說難听點,他連大帳都進不去。

    但這小子會討好逢迎,跟著咱們大明軍隊干活挺賣力。

    後來副總兵陳看他表現不錯,便寫了首詩夸贊他。

    誰知道這小子就飄了,想要好好表現一下,在露梁海戰中不听號令,貪功冒進,最終導致鄧子龍老將軍戰死。

    為此,當年軍中將領把陳罵了個狗血淋頭。

    當年李舜臣這狗東西一心就想跟著陳混,還打算來大明謀個一官半職。

    當年這小子極其不要臉,每次見到陳,都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比見了親爹還親,簡直無恥到了極點!”

    听著沈有容講述當年的往事,江寧也不禁嘆息。

    一位戰功赫赫、征戰一生的名將,竟被這樣的人坑死,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難怪時隔多年,沈有容對此事仍耿耿于懷。

    隨後,江寧單獨將孫傳庭叫到自己的辦公房內,一臉正色地說“白谷,此次你和信王殿下率軍援助朝鮮,軍事方面,兩位老侯爺已叮囑過了。

    接下來,本侯說的話,你也要牢記。”

    孫傳庭趕忙點頭。

    江寧接著說道“白谷,你與信王殿下到朝鮮後,要將朝鮮兵權掌握在手中,並配合信王殿下逐步架空朝鮮君臣,把朝鮮牢牢掌控在大明手里。”

    寥寥數語,孫傳庭听出了江寧話中的深意,點頭道“末將記住了,侯爺放心。”

    江寧又笑著說“白谷,信王殿下是當朝親王,又是皇上的親弟弟,還是此次大軍統帥,無論從身份還是地位,都能將朝鮮國王壓制得死死的。

    如今朝鮮內部矛盾重重,大北派和西人派水火不容。

    到時你和信王殿下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絕不能讓朝鮮君臣團結起來。

    若有可能,暗中將部分受打壓的人收歸大明所用。”

    孫傳庭點頭示意明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江寧便讓孫傳庭下去早做準備,畢竟距離出征已然時日無多。

    ………………

    兩日之後,溫體仁和張維賢返回京城,還帶回來了幾百輛馬車,車上裝滿了一口口大箱子。

    里面裝的是山東孔府積攢幾百年的家當,以及部分被白蓮教洗劫的達官顯貴留下的財物。

    江寧和戶部左侍郎畢自肅親自前去迎接。

    隊伍抵達城門時,江寧抬眼一看,嚇了一跳。

    只見兩個黑得不成樣子的人朝他走來並打招呼。

    江寧仔細辨認後,才認出是張維賢和溫體仁。

    他疑惑地問道“英國公、溫閣老,你們二位這是怎麼了?

    才幾個月不見,怎麼黑成這樣?

    知道的是你們今日回京,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外邦入京朝貢呢。”

    听到江寧打趣,二人倒也不在意。張維賢笑著說“侯爺,您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老夫和溫閣老抵達山東後,先是忙著安撫戰亂後的百姓,接著清查孔府的土地和財物。

    孔府傳承幾百年,可不是吹的,大半個山東的土地都在他們名下,就連湖廣也有不少。

    為此,老夫和溫閣老還專門跑了趟湖廣,折騰近兩個月,才把這些土地清查完畢,重新登記造冊。

    這幾個月整日風吹雨淋,不然我倆也不至于黑成這樣。”

    一旁的溫體仁也笑著點頭。

    這時,戶部侍郎畢自肅趕忙問道“英國公、溫閣老,不知二位此次回京帶回來多少錢財?

    孔府又查出多少田產?”

    溫體仁雙眼上翻,手指掐算起來。

    江寧一看就知道這小老弟又開始像連接雲端數據了。

    片刻後,溫體仁開口說道“此次在山東境內共查抄財物三千二百五十七萬六千四百二十八兩。

    不過其中一千三百八十五萬六千四百二十一兩用于救助戰亂後的百姓,包括重修房屋、安葬死者、給百姓發放耕牛種子,以及山東各地官府的日常所需。

    土地共查抄十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二頃零三十五畝四分,其中兩萬六千四百五十八頃是孔府、德王、魯王、衡王以及地方官府侵佔的軍田,已盡數退還給山東總兵靖海侯戚金。

    此外,將山東、湖廣境內合計十萬八千六百七十三頃零六十一畝土地以低價售賣給兩省百姓。

    根據陛下旨意,讓百姓分三到五年償還,百姓都很理解並立下字據。

    為防止地方官府胡作非為,本官與英國公將地契等憑證全部帶回京師,等百姓償還完欠款後,再由朝廷統一派人發放到百姓手中。

    另外還剩下兩萬三千四百二十二頃零三十五畝土地,為防止地方官紳趁機吞並,本官與英國公商議後,決定參考五軍都督府的軍田租借法,將這些土地以租借的形式租給其余百姓。”張維賢也跟著點頭。

    畢自肅听完溫體仁一口氣報出的數字,整個人驚呆了。

    好家伙,這位溫閣老太厲害了,這麼多有零有整的數據,他居然全記住了。

    溫體仁接著說“如今,地契和現銀都已打包帶回京城,麻煩畢侍郎與魏侍郎對接一下,確認無誤後簽字畫押,這樣本官和英國公也好向陛下交差。”

    畢自肅趕忙點頭。

    就在這時,車隊中走出一人,黑得像煤炭一樣,快步走到畢自肅身旁,笑著說“畢大人,英國公和溫閣老已將所有賬目交給本官,本官也確認過,確實沒問題。

    不過按規矩,還得您親自再查驗一遍。”

    畢自肅看著眼前這個黑得像煤炭的人,滿臉疑惑地問“閣下是?”

    這時,張維賢哈哈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齒,說道“畢侍郎,你怎麼回事?

    連你們戶部右侍郎魏浚魏大人都不認識了?”

    畢自肅猛然想起,當初戶部右侍郎魏浚也是跟著一起去山東的。

    但魏浚在戶部素有白面書生、風流倜儻之稱,實在難以將眼前這個黑得像煤炭的人與他聯系起來。

    對此,魏浚倒也不在意,畢竟這次收獲豐厚。

    最後,魏浚跟著畢自肅返回戶部對賬。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啟朝第一攪屎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方便以後閱讀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39章 老溫回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39章 老溫回京並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