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京營已被江寧陸續派出十幾萬兵馬。
其中,10萬兵馬先後由何可綱和滿桂率領,出兵塞外收復河套平原。
5萬兵馬則被秦良玉與鄧文明帶領,去清查北方衛所軍田。
還有數萬兵馬被江寧派去協助百姓耕種軍田。
如此一來,京營如今尚余十幾萬人馬。
江寧深知,若一味對這些將士采取高壓訓練,長此以往,士兵必定難以承受。
于是,他前前後後招募了許多有功名在身的文人進入軍中,擔任基層軍官。
這些文人不僅教普通將士讀書識字,還會在閑暇之時給將士們說書唱戲,極大地豐富了士兵們原本枯燥的生活。
就連軍中的軍醫,江寧也從民間招募了不少,利用空閑時間傳授將士們醫學知識,確保他們日後在戰場上能夠實現自救或救助戰友。
為進一步鼓舞士氣,江寧還為京營將士制定了一系列榮耀制度,以此增強將士們的榮耀感與使命感,讓他們明白為何而戰。
江寧明白,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單純依靠高壓軍法練兵。
畢竟,以前的制度不完善,將士們的戰力直接和軍餉掛鉤,軍餉充足,戰力拉滿,軍餉不足,戰力清零。
當然,江寧並非只是一味畫餅,而是實實在在給予了將士們諸多福利。
就拿今日五軍左衛的全軍大比武來說,凡是成績優異者,不僅能獲得全軍表揚與榮譽稱號,還有提拔晉升的機會,另外還會得到一筆豐厚賞金。
正是在這種恩威並施,即“大棒加紅棗”的雙重政策之下,京營士兵在短短兩年內,戰力實現了直線飆升。
隨後,江寧領著朱由檢和老魏巡視了士兵營房。
看到營房內整齊有序的內務,朱由檢和老魏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了。
老魏滿臉疑惑地問︰“侯爺,行軍打仗有必要讓將士們搞這些看似無用的事嗎?”
江寧耐心解釋道︰“魏公公,良好的內務可是一名士兵具備良好軍事素養的體現,同時,它還能鍛煉士兵的自我管控能力。”
接著,江寧又向老魏和朱由檢詳細講解了如今五軍營與其他幾營的不同之處。
要知道,五軍營如今滿編9萬人,分為左、中、右三衛,每衛下轄3萬人馬。
與此同時,這三萬人馬又被細致地劃分為十個千戶,每個千戶下轄三千兵馬。
每個千戶再進一步分為十個百戶,每個百戶統領三百兵馬。
而每個百戶之下又分為三個總旗,每個總旗管轄一百人。
每個總旗下設三名小旗,每個小旗管轄三十三人。
小旗下轄三名校尉,每名校尉管轄十人。
在人員配置上,江寧借鑒了後世的“三三制”模式,從全方位提升整體軍隊的軍事素養與作戰實力。
不僅如此,江寧還對軍事人員的職能進行了調整與劃分。
在百戶以上的軍事主官中,為每位主官配備兩名副手,分別是參軍和參事。
參軍的職責類似于後世軍隊中的參謀長,主要負責出謀劃策,協助軍事主官制定作戰計劃等相關工作,需要具備豐富的軍事謀略與規劃能力。
參事則如同後世軍隊中的政委,主要負責軍隊人員的思想工作,士兵的日常生活,確保士兵們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與生活秩序。
對于這兩類人員,有著嚴格的任職要求。
參軍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更需具備親身參與作戰的經驗,才能勝任此職。
參事的要求相對而言稍低一些,但目前京營各級軍事單位中的參事,大多擁有秀才功名,可謂是棄筆從戎,投身軍旅。
而參軍一職,則是通過武舉選拔,挑選那些文化水平較高且策論成績優異者來擔任。
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系列軍事改革,江寧甚至不惜對武將品級進行了一次全面大調整。
如今,五軍都督府中,左都督為正一品,右都督為從一品。
都督同知為正二品,都督僉事為從二品。
都指揮使為正三品,都指揮同知和都指揮僉事為從三品。
指揮使為正四品,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為從四品。
千戶和鎮撫使為正五品,副千戶為從五品。
百戶為正六品,總旗為正七品,小旗為正八品,校尉為正九品。
千戶以下的軍官,可依據軍功大小進行晉升。
而千戶以上的軍官,若想晉升,除了要有顯著軍功,還必須通過五軍都督府組織的各方面嚴格考核才行。
另外,江寧將鎮撫使的職能明確為軍法糾察,鎮撫使及其下轄人員統一歸五軍都督府管理,以確保軍隊紀律的嚴明與執法的公正。
原本江寧計劃全面參考後世軍制進行整編,但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由于所處時代不同,大明朝的社會主體思想以及個人價值觀與後世差異巨大。
完全照搬後世軍制並不現實。現有的制度可能不是最先進的,但卻是最符合大明當前國情的選擇。
此外,考慮到實際作戰與日常訓練的便利性,士兵們除了在大軍出征以及檢閱軍隊時身著甲冑,其余時間主要穿著制式短袍勁裝進行操練。
為了進一步明晰軍隊的組織架構,江寧還引入後世軍餃制度的理念,設計了臂章、肩章和胸章,通過這些標識來清楚地表明士兵所屬部隊、兵種劃分以及軍官等級。
江寧介紹完這一系列全面而細致的軍事改革舉措後,老魏和朱由檢听得瞠目結舌。
老魏身為太監,本身沒多少文化,平日里除了積德行善,刷功德,對軍隊只是單純覺得好奇,倒沒有什麼其它想法。
但朱由檢就不同了,如今他不僅是老朱家話事人,還替朱由校掌管著三萬三千人的皇明衛,因此對江寧講述的內容,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最後,朱由檢面帶疑惑地開口問道︰“二哥,將士們平日里不穿盔甲訓練,這樣能行麼?
萬一打起仗來,穿上盔甲跑都跑不動,該咋辦?”
江寧笑了笑,朝孫傳庭使了個眼色。
孫傳庭心領神會,立刻解下自己的護臂和腿綁。
朱由檢上前查看,不禁驚呼道︰“這玩意兒怎麼這麼重啊?”
孫傳庭笑著解釋︰“殿下,這護臂和腿綁是侯爺專門設計的,里面都加了鉛塊,重量可比盔甲重多了。
此外,還有特制的沙袋和沙衣,用來增強士兵們的負重和耐力。”
說著,他從護臂中抽出一塊鉛板,繼續說道,“殿下,將士們訓練時穿上這種特制的護臂、腿綁和沙衣,然後逐步增加鉛塊和沙袋的重量,就能有效提升負重能力和持久力,還能減少對盔甲的磨損。”
朱由檢听完,連連稱奇,說道︰“這個辦法好,回頭本王就讓宗人府照做,給那三萬新兵蛋子用上。”
就在這時,楊嗣昌匆匆跑了過來,趕忙向江寧等人行禮。
江寧微笑著點頭回應。
隨後,楊嗣昌笑著對孫傳庭說︰“白谷,今日五軍左衛大比武已經結束了,輪到你上台講話啦。”
孫傳庭猛地一拍腦袋,笑道︰“光顧著跟諸位說話,把這事兒都給忘了。
殿下、侯爺、魏公公,實在抱歉,臣先去給將士們訓話了。”
江寧點頭示意,孫傳庭便匆匆離去。
這時,朱由檢注意到楊嗣昌肩膀上的袖章,問道︰“二哥,這就是你說的那個軍法糾察的標識?”
江寧點頭,笑著說︰“文弱在京營里的地位可是舉足輕重的,就算老曹、老滿見了他,也得繞著走。
咱們今天只是例行巡查,要是平日里在京營,你就能見識到文弱有多厲害了。”
朱由檢起初並不相信,心想著一個被你被拐來的文官書生,能有多大能耐?
京營里這麼多狠角色,他楊嗣昌能鎮得住誰?
誰知,就在此時,孫傳庭講話完畢,士兵們陸陸續續各自返回軍營。
楊嗣昌隔著老遠就扯著嗓子喊道︰“那邊那幾個士兵,你們在干什麼呢?
注意隊列,雙人成列,三人成行!”
隨著楊嗣昌話音落下,原本有些散亂的隊伍瞬間變得井然有序,就連幾名千戶見了楊嗣昌,都小心翼翼的。
這一幕讓朱由檢驚得目瞪口呆。
就在這時,孫傳庭也跑了回來,滿臉笑意。
看著孫傳庭得意的樣子,楊嗣昌沒好氣地說︰“白谷呀,今兒個全軍大比武,我瞅著里邊有幾個好苗子,今天表現都不錯,可以重點觀察一下。”
孫傳庭滿臉傲然,說道︰“那是自然,也不看看是誰帶的兵!”
對于孫傳庭的傲慢,楊嗣昌並未在意,畢竟孫傳庭就是這種性格,而且他確實有真本事。
隨後,江寧、朱由檢、老魏在孫傳庭和楊嗣昌的帶領下,開始在軍營中巡視。
走在後面的楊嗣昌和孫傳庭二人對視一眼,小聲嘀咕了幾句。
片刻之後,楊嗣昌跑到江寧跟前,搓著手,略帶害羞地說︰“侯爺,那個……下官有個想法。”
看著楊嗣昌拘謹的模樣,江寧哈哈笑道︰“文弱,我跟你爹也是老相識了,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楊嗣昌聞言大喜,笑著說道︰“好 ,那末將就不客氣了。
末將和白谷覺得您設立的參軍、參事一職非常實用。
如今每次演武和訓練,各個千戶所為了拔得頭籌,什麼三十六計、歪門邪道都用上了。
放在以前,根本不用什麼兵法,除了全軍沖鋒,也沒別的招。
現在大家都開始動腦子了。
只是參軍、參事目前僅在千戶及千戶以上衛所設立,末將就和白谷仔細琢磨了下,覺得應該推廣到百戶這一級。
如此一來,京營將士的戰力必定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