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實在不好意思,上一章審核不通過,修改了三遍才通過,今日加更一章,(?_?) (?_?) (?_?) 】
听著鄒元標的話,在場學子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過了良久,有學子開口提問︰“鄒老大人,倘若今後我等入朝為官,一心想要做事,卻遭受攻擊、謾罵與排擠,又不願同流合污,此時該當如何?”
鄒元標微笑著回答︰“那你們不妨做海瑞那樣的道德君子。
倘若能在朝堂之上站穩腳跟,朝堂便多了一位忠貞賢良之臣。
若是不幸被排擠出朝堂,也切勿自暴自棄,從此朝堂之外便也多了一位道德君子。”
說到這里,鄒元標突然劇烈咳嗽起來,臉色愈發蒼白。
身旁的官應震和王紹徽見狀,趕忙上前查看。
卻見鄒元標拿出手帕擦拭嘴角,那手帕之上竟沾滿了鮮血。
二人正欲開口相勸,鄒元彪卻笑了笑,說道︰“老夫一生授課無數,今日無論如何,好歹也要給這些學子講完這堂課。”
二人無奈,只好作罷。
隨後,鄒元標再次開口說道︰“大家今日前來,希望老夫開壇講課,實則老夫心中有愧。
在你們眼中,老夫或許是忠臣、良臣、賢臣。
但你們卻忽略了,當年老夫初入朝堂為官時,屢屢直言上書彈劾張居正,隨後便被罷官奪職,賦閑在家。
那時,老夫視張居正如仇寇,這一恨,便是四十年。
直到四十年後,老夫才幡然醒悟。
若是此生沒有醒悟,若干年後,當你們明白當年張居正所做之事是正確的,或許到那時,張居正便會成為賢良忠臣,而鄒元標便會淪為奸佞之徒。”
听著鄒元標這般自嘲的話語,在場學子皆沉默不語。
此時,鄒元標看著眼前這些學子,忽然笑了起來,說道︰“老夫一生才疏學淺,入朝為官卻屢屢得天子重用。
老夫為官數十年,留下過許多美名,也留下過許多罵名,敬我者在于市井,罵我者在于朝堂。
但無論如何,老夫終其一生,只求家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既為臣子,當為國為民,但求問心無愧即可。
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心中都應有堅定的信念。
上報君王,安定社稷。
下撫黎民,造福百姓。
這便是老夫為官多年悟出的兩句話。
不論是做人還是做官,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應當將一生奉獻給最初的理想,並且面對任何艱難險阻都永不屈服。
不管今後他人如何評論,我們都要做到‘問心無愧’這四個字。
為官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老夫如今已至古稀之年,為官多年,但有一點與當年的張居正相同,絕不會將個人榮辱看得比理想更為重要。
縱然遭受他人攻擊、謾罵、排擠,也不會放棄最初的那份理想,那是我們讀書人應有的傲骨與理想。”
說到這里,鄒元標整個人意氣風發,在場學子無不為之動容。
說到此處,鄒元標一陣劇烈咳嗽,緊接著便癱倒在地。
王紹徽和官應震見狀,心急如焚,趕忙上前將他扶起。
在場的學子們見狀,也都紛紛站起身來。
鄒元標難地起身,顫抖著擦拭嘴角的鮮血,隨後緩緩說道︰“如今老夫這身子骨,怕是不行了。
但還有最後幾句話,要交代給你們。
老夫希望,將來你們個個都能成為張居正那般的治國良才,而非像老夫這樣庸碌半生,毫無建樹。
同時,也希望你們能如海瑞一樣,做堅守道德的君子。”
話未說完,鄒元標便直接昏了過去。
官應震、王紹徽等人驚慌失措,趕忙讓人將鄒元標抬回欽差行轅。
在場學子無不為之動容,更有甚者,跪地抱頭痛哭。
他們本只是想聆听這位當世大儒、道德君子講課解惑,卻未曾料到,老大人重病在身,仍強撐著為他們授課,這很可能就是老大人此生最後的教誨了。
學子們無不潸然淚下,紛紛跪在欽差行轅之外,久久不願離去。
回到欽差行轅後,在大夫的緊急救治下,鄒元標緩緩甦醒過來。
看著身旁的眾人,微微苦笑,說道︰“老夫大限將至,不過如今心願已了。
東林,這個老夫親手造就的毒瘤,終于被徹底鏟除。
然而,想要大明實現中興,前路依舊布滿艱難險阻,希望諸位能夠砥礪前行。
只恨老夫無法再與諸位並肩作而行,但即便在九泉之下,老夫也會為諸位祈禱,等待大明重現中興盛世。”
听著鄒元標番話,官應震、王紹徽、張維賢,就連向來心狠手辣的田爾耕,也不禁為之動容。
這時,張維賢趕忙勸慰道︰“鄒老大人,您先別說了。
大夫正在熬藥,您身子並無大礙,休養一段時間就會好起來的。”
鄒元標輕搖了搖頭,說道︰“這身子骨,老夫自己清楚。
老夫一生才疏學淺,入朝為官,卻屢得天子重用,這對老夫來講已是大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今東林已被老夫親手葬送,老夫也了無遺憾。
還請諸位替老夫上轉告陛下,治國如烹小鮮,切不可急功近利。
大明立國至今,已近二百六十載。
自古中華大地,無不亡之國,這是天道輪回。
大明或許已如垂暮老人,但它承載著我漢人的傲骨。
當年神州陸沉,蒙元入主中原,將人分四等,視百姓如牲畜,百姓苦不堪言長達百年。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以布衣之身,歷經十五載奪天下,建立大明。
或許大明如今仍有諸多弊病,但它不該就此走向滅亡。
這是我們先輩舍生忘死創建的大明,身為後人,我們絕不能拋棄它。
哪怕前路荊棘滿布,我輩也義不容辭,定要匡扶社稷,讓百姓安居樂業。
老夫此生最大的幸事,便是年輕時見識到張居正這樣的治世能臣,海瑞這樣的道德君子。
如今暮年,又能得見當今陛下如此英明神武,還有江寧這般經天緯地之才,老夫此生,足矣。
大明的未來,就全靠諸位了。
等老夫死後,希望能為老夫立一塊碑,上書‘大明罪人東林鄒元標之墓’。
老夫沒什麼能留給後人的,只希望他們不要怪罪老夫。”
听到這里,在場眾人無不深受觸動。
官應震和王紹徽眼含熱淚,就連張維賢這樣久經官場的人,也不禁為之動容。
就在這時,鄒元標艱難地開口說道︰“麻煩諸位,告訴行轅外的學子,讓他們回去,今後用心讀書。
不管將來做人還是做官,都要不忘初心。”
田爾耕聞言,點了點頭,轉身向外走去。鄒
鄒元標說道︰“英國公、官大人、王大人,煩勞你們一同前去吧!”
幾人點頭稱是,一同向外走去。
就在此時,鄒元標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口中吐出大口鮮血。
但他依舊面帶微笑,虛弱地看向幾人,輕聲說道︰“日月山河還在,諸君慢行,老夫先走一步。”
說完,雙手無力地垂下。
在場幾人大驚失色,趕忙上前查看。
片刻後,田爾耕一臉沉痛地說道︰“鄒老大人走了。
此事,本官必須馬上上報皇上。
至于門外的那些學子,還請幾位大人將他們勸散吧!”
說罷,田爾耕趕忙安排錦衣衛快馬加鞭,以八百里加急將鄒元標病逝的消息上報京師。
當欽差行轅外的學子們听聞鄒元標去世的消息,許多人紛紛跪地痛哭,哀嚎聲響徹四周。
然而,人群中也有不少人心中暗自竊喜,趁著混亂紛紛起身離去。
對于這一切,官應震和王紹徽並未加以阻攔。
見仍有不少學子沉浸在悲痛中不願離開,官應震不禁嘆了口氣,說道︰“諸位,你們不必如此過度傷心。
鄒老大人臨終之際,托本官轉告你們,希望你們今後能夠用心讀書,將來入朝為官,定要造福百姓,成為治世能臣。
同時,要時刻恪守自身,做一位道德君子,切莫忘記我輩讀書人的風骨與理想。”
言罷,他轉頭輕輕拉了拉王紹徽,一同向內走去。
王紹徽略帶疑惑地問道︰“官大人,那夜你與鄒老大人徹夜長談,是不是早就料到會有此變故?”
官應震聞言,緩緩點了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鄒老大人之死,是他一手謀劃的,安排的天衣無縫,他與自己周旋許久,終得何解。
原本,我打算親自出手火燒東林書院,可鄒老大人卻一再堅持要親自動手,我也只能無奈遵從。
從鄒老大人親手點燃東林書院的那一刻起,我便明白,他的時日恐怕不多了。
畢竟,哀莫大于心死,鄒老大人一生都在為傳道授業、匡扶社稷而努力。
他還告訴我一句話,‘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
王紹徽听完,亦是長嘆一聲,感慨萬千。
…………
數日之後,何可剛率領兩萬大軍南下,順利抵達南直隸。
這一舉動,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驚恐萬分,暗自揣測起來,朝廷好端端的,怎麼又往江南增兵了?
與此同時,何可剛帶來了朱由校的聖旨,命令英國公張維賢帶領兩萬士兵布防南直隸。
張維賢雖心中不明所以,但還是趕忙跪地領旨。
何可剛又向田爾耕傳達了將鳳陽知府高斗光、鳳陽留守周康光以及鎮守太監曹文華三人,在鳳陽鼓樓之前剝皮萱草的旨意。
田爾耕領旨之後,立刻率領錦衣衛將三人押上馬車,徑直前往鳳陽。
原本,何可剛打算帶領鄒元標、官應震以及被抓捕的學子一同返回京城。
然而,如今鄒元標已然病逝,他也只能無奈停下行動,等候朝廷新的旨意下達。
…………
此時,京城御書房內,朱由校正專注地批閱著奏折。
方正化神色匆匆地走進來,滿臉焦急之色,說道︰“陛下,不好了,出大事了!”
朱由校聞言,抬起頭來,問道︰“出什麼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方正化滿臉通紅,急切地說道︰“鄒元標老大人病逝了!”
听到這個消息,朱由校如遭雷擊,整個人呆坐在龍椅上,久久說不出話來。
過了良久,他才沉聲問道︰“是突發變故,還是被人暗害了?”
方正化趕忙回答︰“回陛下,鄒老大人是在火燒東林書院之後病逝的,並非被人暗害。”
朱由校聞言,不禁嘆息一聲,說道︰“速詔內閣、八部,到御書房商議為鄒老愛卿擬定謚號一事。”
不多時,內閣與八部的諸位大佬齊聚御書房。
朱由校將鄒元標逝世的消息告知眾人,在場眾人听聞後,皆面露震驚之色,無不為此深感惋惜。
畢竟,像鄒元標這樣的臣子實在是太少了,他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為了國家,不惜忍辱負重。
甚至親手毀掉了自己一手創建的東林書院,朝堂之上,又有幾人能夠做到這般決然?
這時,朱由校一臉沉重地說道︰“今日請諸位前來,是為鄒老愛卿擬定謚號。諸位認為,定何謚號為好?”
話音剛落,禮部尚書顧秉謙趕忙站了出來,說道︰“陛下,鄒老大人一生忠貞為國,為扳倒東林黨人更是立下汗馬功勞,其忠君愛國之心,滿朝文武皆知。
臣以為,可定謚號‘文貞’。
‘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此謚號剛好配得上鄒老大人一生忠貞愛國之情。”
此時,在場的孫承宗、袁可立、薛國觀幾人也不禁為之動容,深知“文貞”這樣的謚號,含金量極高。
但他們也無法反駁,畢竟這位老大人的風骨和對待朝廷的忠貞不二,他們有目共睹。
三人也全都起身,表示同意,
朱由校思索片刻之後,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為鄒老愛卿定謚號為‘文貞’。”
同時下旨,追贈鄒元標為禮部尚書、太子太保,並傳旨由禮部右侍郎官應震運送鄒老愛卿的遺體返回其老家江西吉水,務必好生安葬。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