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第一攪屎棍

第285章 江南鬧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終南九道 本章︰第285章 江南鬧事

    隨著《天啟時報》在南方廣泛傳播,其中所報道的內容,于南方官場而言,不亞于一場大地震。

    重新啟用太祖《大誥》,準許百姓以民告官,設立登聞鼓且皇帝將親自審理相關案件,還對貪官污吏施以剝皮楦草之刑。

    這一系列舉措,讓那些向來覺得“山高皇帝遠”、對朝廷政令並不上心的江南官員,瞬間感受到了源自太祖洪武年間的深深恐懼與巨大壓力。

    于是,他們紛紛上奏,試圖勸誡朱由校停止啟用太祖《大誥》,終止改制教學,並要求嚴懲內閣。

    一時間,來自各省、府、州的奏折如雪花般紛紛揚揚,全部堆送到了朱由校的御案之上。

    朱由校看著眼前這幾百份奏折,冷笑連連,說道︰“他們這是害怕了,怕朕重啟太祖《大誥》後,他們就會落得個剝皮楦草的下場。

    怕朕推行改制教學,一旦寒門學子陸續進入朝堂、踏入官場,他們現有的權勢、富貴和地位就會不保。

    還口口聲聲說什麼祖制不可改,簡直是一派胡言!太祖《大誥》難道不屬于祖制?

    他們怎麼對此只字不提?

    一個個嘴上喊著憂國憂民,實際上盡是些男盜女娼的勾當。”

    這時,方正化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內閣三位閣老的意思是,這些奏章全部留中不發,不予理會。”

    朱由校聞言,沉默片刻後說道︰“既然他們打著憂國憂民的幌子上書,朕也不能不回應。

    傳旨給內閣,讓他們回復這些上折子的官員,就說這差事他們能干就干,不能干就上折子辭官,回家養老去,也好給寒門學子騰位置。”

    方正化趕忙點頭稱是,隨後匆匆跑去傳旨。

    整個南方官場此刻徹底被激怒了。

    如果說之前以葉向高、趙南星為首的一眾東林黨官員圖謀造反,最終落得個通敵賣國的罪名而被拿下,他們還只能忍氣吞聲,畢竟葉向高和趙南星實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但如今,朱由校的舉動無疑是在變相與他們攤牌,這讓南方官場如何能咽下這口氣?

    在他們看來,大明朝能維持到現在,全靠他們這些南方士紳慷慨施舍錢糧,才得以勉強支撐到現在。

    如今朝廷在北方動作不斷,國庫稍有充實,就竟敢如此公然地打他們南方官員和士紳的臉,他們勢必要做出反擊。

    于是,南方數省眾多學子走上街頭游行示威,就連沉寂許久的一眾東林大佬也紛紛召集門下弟子,對朱由校的政策進行公開批判。

    這使得正在江南查案的鄒元標、官應震、田爾耕等人瞬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上千名學子將欽差行轅團團圍住,以示抗議。

    原本還在挖掘貪官污吏祖墳的田爾耕,得知消息後,趕忙率領錦衣衛返回欽差行轅,保護鄒元標和官應震。

    他心里清楚,一旦這些學子情緒失控,鄒元標和官應震要是出了什麼意外,自己可擔不起這個責任。

    此時,欽差行轅內,眾人听著外面上千名學子的抗議聲,鄒元標和官應震招攬來的那些新興學說學子,個個義憤填膺,紛紛叫嚷著要出去與對方公開辯論。

    鄒元標面色陰沉如水,官應震更是怒不可遏,田爾耕也是一臉的難堪。

    他們著實沒想到,這些東林士紳竟如此膽大妄為,難道他們還看不清如今的局勢嗎?

    如今朝堂之上,保皇黨一家獨大,其內部又分為江寧為首的江黨、魏忠賢為首的燕黨,以及以鄒元彪、楊漣、左光斗為首的清流黨。

    但無論哪一派,全都效忠于大明、效忠于皇帝。

    反觀東林黨,在大明北方早已被清理得差不多了,可如今他們竟敢公然煽動鬧事。

    鄒元標沉默了許久,仿佛是在內心反復權衡,最終像是下定了某種堅定的決心,一臉正色地對田爾耕說道︰“田大人,立刻上報皇上,請求朝廷調兵南下,以防事態進一步擴大。”

    田爾耕趕忙點頭稱是,隨後安排錦衣衛快馬加鞭,將江南這邊的嚴峻情況火速上報京師,同時懇請朝廷盡快派兵南下。

    就在這時官應震滿臉怒容地說道︰“高攀龍、汪文言,竟然敢糾集學子,公然批評朝廷、批評皇上,絕不能姑息縱容!

    還有門外那些學子,嘴上喊著憂國憂民,實則要麼是揣著明白裝糊涂,要麼就是被人當槍使。

    這樣的人即便進了朝堂,也只會是國家的禍害。

    等朝廷大軍南下之後,老夫定要革去他們的功名,然後把他們統統發配到遼東前線。

    讓他們每次作戰都沖鋒在前,與遼東的建奴浴血奮戰,也算是讓他們為大明做點貢獻。”

    听到官應震這番話,田爾耕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心中暗忖這位官老大人當真是手段狠辣。

    就在這時,鄒元彪輕嘆一聲,說道︰“東䉪官應震字東䉪),稍安勿躁。

    等朝廷大軍南下與我們匯合之後,再做處置也不遲。”

    官應震聞言,雖滿臉怒色,但還是點頭表示听從安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數日之後,京城皇宮大內,朱由校收到田爾耕送來的加急密報,看完之後,怒不可遏。他立刻召集內閣、五軍都督府以及六部的大佬們,前往御書房商議對策。

    朱由校將江南發生的情況講述了一遍,在場眾人听聞後,無不面露憤慨之色。

    當下,大明局勢整體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此刻正是大明能否實現中興的關鍵時期。

    誰能想到,這些江南的東林官紳竟在這個節骨眼上跳出來鬧事。

    倘若放任不管,任由他們煽動百姓,一旦事態擴大,江南動亂起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就在這時,內閣首輔孫承宗站了出來,奏道︰“陛下,老臣請旨領兵南下,定要徹底平息此事。”

    朱由校聞言,沉默片刻後,輕嘆一聲說道︰“孫師傅還是留在朝廷,協助朕處理政務吧,至于領兵南下之人,另行選派。”

    朱由校並非不信任孫承宗,作為自己的老師,孫承宗一直默默在背後支持自己,還配合江寧推動各項政策的改進與施行,如今已位極人臣。

    朱由校希望老師能安享晚年,若讓孫承宗以內閣首輔的身份領兵南下,勢必會得罪許多人,容易晚節不保。

    江寧好歹還有個老魏在前邊吸引各方火力,可要是孫承宗去了,恐怕南方東林士紳所有的矛頭都會直指他,這是朱由校不願見到的。

    想到這兒,朱由校忽然記起幾日前與方正化談論過的王紹徽。

    此人手段強硬且頗具能力,又是魏忠賢一派的,也算是保皇黨成員,自己本就打算重用他,不妨就借此次事件,試探一下王紹徽到底值不值得自己大力栽培。

    最終,朱由校下旨,將國子監祭酒王紹徽調任南直隸巡撫,同時命令英國公張維賢領兵兩萬,與王紹徽一同從天津乘船南下,協助鄒元標、官應震處理江南事宜。

    朱由校之所以啟用張維賢,而非陳策和沈有容這兩位老將,一方面是考慮到陳策、沈有容作為正經武將,在打仗方面自然是一把好手。

    但此次江南事件更多屬于政治爭斗範疇,他們出面並不合適。

    另一方面,英國公張維賢雖出身勛貴,卻明顯更擅長處理朝堂政事。

    由張維賢和王紹徽一同南下,這樣的搭配堪稱絕妙。

    隨後,張維賢領旨謝恩,朱由校當場下發調兵聖旨。

    此時,正在國子監訓誡一眾學子的王紹徽接到聖旨,瞬間感覺自己仿佛走上了人生巔峰。

    原本他想著自己起碼還得熬上幾年才能進步,沒想到如今竟直接升任南直隸巡撫,這可是封疆大吏的要職。

    要知道,南直隸巡撫的地位高于其他地方巡撫,一旦自己在任上干出成績,將來回到京城擔任一部尚書之職,也是十拿九穩的事,再進一步內閣也並非毫無可能。

    听聞王紹徽這個“活閻王”要調任南直隸升任巡撫,國子監的一眾學子無不歡呼雀躍,甚至有人眼含熱淚,直呼蒼天有眼。

    要知道,自打王紹徽擔任國子監祭酒以來,這些學子的日子可謂苦不堪言。

    王紹徽將手中的差事交接完畢後,又給國子監的一眾學子上了人生的最後一堂課。

    他面帶微笑地說道︰“老夫能夠擔任國子監祭酒,教導諸位,實乃老夫此生最大的幸事。

    說句心里話,老夫還真有些舍不得離開你們。

    但如今皇上有旨,老夫不敢不從。

    不過你們放心,老夫雖說要走了,但在臨別之際,定會為你們挑選一位能力遠在老夫之上的新任祭酒。”

    這一番話,讓原本滿心歡喜的一眾學子瞬間愣在原地,個個心驚膽戰。

    在這些學子眼中,王紹徽可是出了名的“活閻王”,能被王紹徽如此推崇、值得他推薦的人,想必也是個厲害角色。

    想到這兒,眾多學子不禁淚如雨下。

    隨後,王紹徽進宮面聖,領旨謝恩後,向朱由校舉薦了此前被調回京師賦閑在家的原四川巡撫徐可求,希望由他接任國子監祭酒一職。朱由校欣然應允。

    王紹徽與徐可求乃是相交多年的摯友。徐可求雖年紀比王紹徽大了不少,且在四川巡撫任上任職多年,手段與能力也很不錯。

    只是此前江寧為防止四川局勢失控,通過內閣首輔孫承宗下令將徐可求調回京師,此後徐可求便一直賦閑,朝廷也沒有另行安排差事。

    當听聞好友舉薦自己擔任國子監祭酒,徐可求覺得這差事于自己而言頗為合適。

    畢竟他在四川巡撫任上多年,治理手段主要以教化、懷柔土司為主,如今在國子監教導學子,也算是專業對口。

    畢竟他徐可求可不是只會說教的老夫子,有的是手段和力氣。

    之後,王紹徽便馬不停蹄地趕去五軍都督府,與張維賢會合。二人會合後,即刻火速出京,前往天津乘船南下。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方便以後閱讀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285章 江南鬧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285章 江南鬧事並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