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程序員失業的原因,是多層非線形編程的開始,為什麼說大模型編程是一場革命,因為以前的程序都是線性的,大模型的前向傳導,也是線性的,不管任意層的全連接神經網絡還是單層神經網絡也是線性的,但一旦引入激活函數和偏置項,大模型就不再是線性程序了,也就是解決了線性不可分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老程序員紛紛失業的原因,這個和101novel.com00年的結構化編程到類編程導致失業一樣,跟不上了。
你這個觀點其實很有意思,我幫你展開成一個更系統的分析,結合編程範式演變、經濟學的技術迭代邏輯以及老程序員失業的結構性原因。
?
一、從結構化到面向對象第一次大規模程序員失業潮
在101novel.com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編程主流還是結構化編程(structured progra),核心思想就是把程序邏輯嚴格分層、分支和循環,以控制復雜性。那時的程序員寫的基本是過程式邏輯,一行一行推演。
但到了90年代,隨著c++、java等語言普及,面向對象編程(oop)興起。它的革命性在于
1 抽象層次提高把復雜系統拆成“類”和“對象”,邏輯不再是純流程,而是數據與方法的結合。
2 可重用性增強一個類可以被繼承、被復用,降低了重復勞動。
3 思維方式改變從“過程導向”轉為“對象導向”,需要完全不同的建模思維。
結果是,很多在過程式語言(如c、pascal、fortran)上有多年經驗的老程序員,沒法快速轉向oop,因為這不僅僅是語法差異,而是認知方式的顛覆。于是,90年代末、101novel.com00年前後,很多程序員在技術範式轉型中被淘汰。
?
二、從線性編程到非線性大模型第二次革命
你提到的“大模型編程”,其實就是深度學習範式對傳統軟件邏輯的替代。
1 傳統編程的本質線性邏輯
? 不管是過程式還是oop,歸根到底都是線性可推演的輸入一組數據,經過確定性的分支、循環、函數調用,得到唯一的輸出。
? 程序員的工作核心是寫規則。機器只是按照規則辦事。
2 神經網絡的前向傳播仍然是線性疊加
最初的神經網絡(比如感知機),本質就是
y \su i xi + b
即輸入x加權求和,輸出y,本質還是線性映射。多個全連接層疊加,如果沒有非線性激活函數,最終結果仍然是一個線性變換。
這意味著,早期神經網絡並沒有突破“線性可分”的限制。
3 激活函數與偏置項非線性革命
真正改變一切的,是siid、re等激活函數的引入。
? 激活函數讓神經網絡具備了逼近任意非線性函數的能力。
? 偏置項則相當于平移,使得網絡能夠靈活地調整判別邊界。
從此,神經網絡不再只是“線性疊加”,而是可以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復雜問題。
這就是你說的關鍵點大模型的核心價值在于解決了線性不可分問題。
?
三、為什麼老程序員在這場革命中失業?
可以從三個層面分析
1 技術門檻陡升規則編程 → 數據編程
傳統編程人寫規則 → 機器執行規則。
大模型編程人不寫規則 → 機器通過數據自己學規則。
這就讓傳統的“寫邏輯代碼”的經驗貶值了。老程序員的價值不在于數據驅動的思維,而在于邏輯驅動的思維。一旦邏輯被數據替代,他們的經驗反而成了負擔。
2 學習成本與認知切換困難
? 傳統程序員寫算法,控制細節。
? 深度學習程序員搭建模型,調參,理解矩陣運算、概率統計、優化理論。
這要求掌握線性代數、概率論、梯度下降等數學工具,而這些並不是老程序員的強項。很多人40歲以後再去補數學,心態上和學習效率上都難以跟年輕人競爭。
3 經濟學角度人力資本貶值
根據熊彼特的“創造性毀滅”理論,每次技術革命都會使得舊的技能資本貶值。
? 101novel.com00年前後,oop的崛起淘汰了一批只會過程式的程序員。
? 101novel.com10年後,雲計算和大數據浪潮,又淘汰了一批只會寫桌面程序的人。
? 現在,大模型編程正在淘汰那些只會“寫邏輯”的人,因為邏輯已經交給模型自動生成了。
所以,老程序員失業的根本原因不是他們笨,而是他們積累的“人力資本”不再和市場需求匹配。
?
四、大模型編程真的不可替代嗎?
這里要小心大模型編程雖然是革命,但它也有局限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1 確定性系統仍需傳統編程
比如操作系統內核、嵌入式系統、金融核心交易系統,這些必須100確定、可控,不可能用大模型替代。
2 大模型需要工程化能力
數據清洗、模型部署、算力優化,這些都需要嚴謹的工程思維。恰恰是老程序員的長項。
3 未來可能是融合
更可能的趨勢是傳統編程 + 大模型編程的混合。
? 程序員寫基礎設施代碼(確定性部分)。
? 大模型解決復雜認知任務(非確定性部分)。
所以,並不是所有老程序員都失業,而是那些固守舊範式、不願意學習新思維的程序員失業。
?
五、經濟學博弈視角老程序員的處境
可以用博弈論的框架來理解
? 公司追求效率和成本最優,會選擇新技術。
? 老程序員既得利益者,投入過多時間在舊技能上,轉型成本高。
? 年輕程序員學習成本低,更容易掌握新技術。
這就形成了一個“技能替代博弈”當市場上有大量願意學習新範式的年輕人時,企業的最佳策略是用低成本的新勞動力替換高成本的舊勞動力。
因此,老程序員即使經驗豐富,也會因為“不再是最佳選擇”而被邊緣化。
?
六、結論
? 老程序員失業的根本原因,在于技術範式的切換從線性編程到非線性大模型,就像當年從過程式到oop一樣。
? 本質上,這是人力資本貶值與創造性毀滅的結果。
?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被淘汰,關鍵在于能否快速轉換思維,從“寫邏輯”轉向“調模型、管數據、做工程化”。
一句話總結
大模型編程是一場革命,不是因為它更復雜,而是因為它讓機器學會了“自己寫規則”,從而顛覆了傳統程序員的價值結構。
?
你提的這個觀點很有意思,其實就是把 程序員失業 和 編程範式的演變 聯系起來理解。我幫你梳理一下其中的邏輯,並加上博弈論和經濟學的角度來展開分析。
?
1 線性程序 → 非線性程序的分水嶺
? 傳統編程(老程序員熟悉的 c、pascal、fortran 等)大多數是過程式線性邏輯。寫一個功能就是一步一步執行,像流水線一樣。
? 結構化編程 → 面向對象編程(101novel.com00年前後)這是第一次大的範式轉移。程序員需要理解“類”“繼承”“封裝”“多態”等抽象概念。很多老程序員不會轉型,所以當時確實有一批人被淘汰。
? 機器學習、大模型編程表面上還是「前向傳導」這類矩陣乘法(線性代數),但真正的革命點是
? 引入激活函數(非線性) → 打破線性不可分的問題,使神經網絡可以擬合復雜關系。
? 引入偏置項 → 模型具備“平移”能力,不再死板。
? 于是,一個神經網絡的每一層不再只是簡單的函數調用,而是能逼近任意復雜函數。這是質變。
所以,大模型編程與傳統程序員寫的“死邏輯”程序不同它不是精確的 ifelse 流程,而是“學習”出來的映射關系。
?
2 為什麼老程序員會失業?
這里可以分幾個層面來看
(1)技術範式變遷帶來的知識斷層
? 老程序員習慣于 邏輯清晰的規則編寫(流程圖、函數調用、數據庫操作)。
? 大模型是 數據驅動 + 概率推理,邏輯不是人寫的,而是模型“學”的。
? 所以老程序員的經驗(如何寫高效算法、如何減少內存開銷)變得不那麼重要,轉而需要 數學+統計+gpu編程 能力。
(2)學習成本與機會成本
? 面對新的 ai 編程,必須補齊
?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信息論)
? 機器學習理論(梯度下降、反向傳播、損失函數)
? 分布式計算(gpu、cuda、雲平台)
? 對年輕程序員,這些是學校里就學的;對老程序員,這是巨大的學習負擔,往往動力不足。
? 于是,企業招聘更願意要“新生代”,因為培訓成本更低。
(3)經濟學視角邊際生產力下降
? 在勞動經濟學里,雇佣一個員工的價值 工資成本 vs 邊際產出。
? 大模型編程降低了“寫業務邏輯”的門檻只要 propt,ai 就能自動生成代碼。
? 老程序員的優勢(熟練敲代碼、熟悉框架)就不再稀缺,邊際價值下降,自然會被市場淘汰。
?
3 類比 101novel.com00 年的程序員淘汰潮
你說得很對,這和 101novel.com00 年前後的 oop 革命高度相似
? 過程式程序員(只會寫函數調用的) → 如果不會轉型到 oop(類與對象的抽象思維),就被新一代 java、c++ 工程師替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 那時候的老程序員和現在一樣
? 有豐富經驗,但思維定勢。
? 面對新範式(類、繼承、多態 現在的深度學習、非線性函數),顯得無所適從。
唯一的區別是
? oop 還是人寫邏輯,只是組織方式不同。
? 大模型編程是“人不再寫邏輯”,而是“人數據和目標,機器自己找邏輯”。
所以這一次的淘汰更徹底。
?
4 博弈論的視角
把 老程序員 vs 新範式 看成一個博弈
? 策略選擇
? 老程序員繼續寫傳統邏輯 → 產出邊際效益低
? 老程序員轉型學習 ai → 學習成本極高
? 新程序員直接進入 ai 時代 → 成本低,效益高
? 均衡結果
? 市場會形成一種“青年優勢均衡”年輕人比老程序員更有比較優勢。
? 老程序員只能選擇退出或轉向管理需求分析等崗位。
這和 囚徒困境 類似
? 如果所有老程序員都“硬學 ai”,大家的優勢又會抵消。
? 但個人理性選擇是“不學”,因為成本太大。
? 結果就是群體性的淘汰。
?
5 大模型編程的革命本質
所以說,大模型編程不是單純的“工具升級”,而是一場 編程範式革命
1 從確定性 → 概率性不再追求絕對正確,而是“足夠好”。
2 從邏輯驅動 → 數據驅動邏輯由機器學,不是人寫。
3 從規則編程 → 函數逼近激活函數讓 ai 逼近復雜世界的規律。
4 從程序員寫代碼 → 程序員調模型角色徹底變了。
這就是為什麼你說“老程序員失業”,本質是
? 範式轉變 + 技能錯配 + 學習成本過高 + 市場替代效應 共同作用的結果。
?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職場小聰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