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標是怎麼中標,就是有內部人,可以看到人家的出價,和條件,然後降低一點自己的價格,把自己說的再好一點,實際中標後都不一定兌現
競標的核心原則應該是公平、公開和透明,但在現實中,確實存在一些不正當手段,比如內部人員泄露信息、圍標多家公司串通投標)、低價競標後偷工減料等。
1. 正常競標流程
在一個正規的招標過程中,通常會有以下步驟︰
1.發布招標公告︰招標方提出項目需求、預算、技術標準等,向市場公開。
2.投標人準備標書︰競標公司根據要求提交報價、方案、資質證明等。
3.開標與評審︰在規定時間內開標,評標委員會根據價格、技術、資質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分。
4.公布中標結果︰選擇最優方案並公告結果。
5.簽訂合同︰中標方與招標方簽訂合同,履行項目。
2. 如何中標?正當手段)
?合理定價︰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報價比競爭對手更具優勢。
?方案優化︰提供更符合客戶需求的方案,展現自己的競爭力。
?過硬資質︰擁有強大的行業經驗、成功案例、團隊能力等。
?公關能力︰良好的客戶關系、信譽度、品牌效應等都可能成為加分項。
3. 內部操作如何影響中標?灰色地帶)
在某些情況下,內部人員可能會泄露關鍵信息,使某些投標人獲得優勢︰
?知道競爭對手報價︰投標人可以稍微降低自己的價格,確保最低價中標。
?定制招標文件︰某些投標方可能會提前影響招標標準,使其對自己有利,而對其他競爭者不利。
?評標舞弊︰評標人員可能會給特定投標人更高評分,即使他們的方案並非最優。
?先低價中標,再提高成本︰有的公司先以極低價格拿下項目,然後通過修改合同、追加預算、偷工減料等方式彌補損失。
4. 低價中標後的風險
低價中標雖然能贏得合同,但也帶來風險︰
?質量問題︰如果中標價過低,可能無法保證質量,導致項目失敗或返工。
?利潤壓縮︰低價可能導致企業利潤過低,甚至虧損。
?信用受損︰如果投標時夸大承諾但無法兌現,長期來看會影響公司信譽,導致未來競標受阻。
5. 結論
競標的本質是資源配置,最理想的情況是找到價格合理、質量可靠的供應商。但現實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利益驅動等原因,確實存在內部操作、低價惡性競爭等問題。企業在參與競標時,既要具備競爭力,也要警惕潛在的風險和行業規則。
用博弈論分析競標過程,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種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其中多個投標人競標者)在不完全掌握對方信息的情況下進行策略選擇,目標是最大化自身收益即中標並獲得利潤)。如果存在內部信息泄露,博弈結構會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失去公平競爭,形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問題。
1. 正常競標︰公開競爭的博弈
在理想情況下,競標是一個典型的“第一次價格密封拍賣”firstprice seaedbid auction)博弈。
(1) 競標的基本結構
?玩家參與者)︰多個競標公司a、b、c…)
?策略strategy)︰每個公司提交自己的投標價格和技術方案
?收益payoff)︰如果中標,得到利潤合同金額 成本);如果落標,收益為0
?規則rues)︰通常最低符合要求的報價中標,或者綜合評分最高者中標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公司都必須估計競爭對手的報價,並在保證合理利潤的前提下,盡量壓低價格,提高競爭力。這個過程類似于“逆向拍賣”,即競標者出價越低,越可能中標,但如果價格太低,可能導致虧損或難以履約。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最優策略通常是︰
?選擇一個略低于競爭對手但仍能保證盈利的報價
?提供最具吸引力的技術方案,提高評分優勢<)︰在所有參與者都理性決策的情況下,最終的競標結果會趨向一個穩定的最優解,即沒有人有動力單方面改變策略。
2. 內部信息泄露︰破壞公平競爭的博弈
當有內部人員泄露競標信息如競爭對手的報價、條件),游戲結構會發生變化,形成不完全信息博弈,並可能導致市場失衡。
(1) 受益者的最優策略擁有內部信息的一方)
假設某個投標公司a得到了競爭對手b、c的報價,那麼a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壓低價格︰比競爭對手的報價略低,以確保中標
2.夸大方案優勢︰在標書中強化自身優勢,以提升評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3.低價中標後提高利潤︰中標後通過修改合同、追加預算、降低質量等方式彌補低價帶來的損失
這種策略短期內能夠確保a中標,但從長遠來看,會破壞市場規則,導致市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2) 競爭對手的困境b、c等)
如果b、c等競爭者意識到市場存在內部信息泄露,他們可能采取兩種應對策略︰
?退出市場︰如果無法公平競爭,部分公司可能選擇不再參與競標,導致市場競爭減少
?提高非價格競爭手段︰如加大關系維護公關手段)、提供額外回扣等,進一步加劇不公平競爭
(3) 招標方的風險
?短期損失︰可能得到低質量的產品或服務,因為中標者為了彌補低報價,可能偷工減料或後期追加預算
?長期損害︰優質公司退出市場,市場形成劣幣驅逐良幣gresa)現象,整體質量下降
這種情況下,競標過程已經不再是一個完全競爭博弈,而更像是一種“不完全信息的操控型博弈”,最終導致︰
1.市場效率降低︰優質公司因不願意參與不公平競爭而退出
2.劣幣驅逐良幣︰投機取巧者更容易中標,最終行業標準下降
3.長期信任危機︰如果這種行為被頻繁發現,招標方可能會重新設計規則,甚至引入監管
3. 低價中標後不兌現︰道德風險博弈
即使中標者成功壓價中標,他們仍然面臨履約問題。如果企業低價中標,但實際無法兌現承諾,形成典型的道德風險ora hazard)問題,即︰
?降低成本使用次級材料、減少服務質量)
?推遲交付延長工期,以謀取額外補貼)
?要求追加預算以“不可預見因素”為由,要求增加資金)
這種博弈結構類似于“機會主義行為博弈”︰
?中標方希望通過隱瞞真實成本,低價拿下合同,再通過後續操作彌補虧損
?招標方擔心項目質量下降,但合同簽訂後,往往難以改變
最終,這種模式可能導致市場失衡,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即願意遵守規則的公司競爭不過投機者,行業整體質量下降。
4. 解決方案︰如何優化競標博弈?
要減少內部信息泄露、惡意低價競標等問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提升競標透明度
?采用雙盲競標投標人無法看到對手的報價,評標委員會也不知道投標人的具體身份)
?采用電子競標系統,減少人工干預
2.優化評分機制
?不能僅以最低價作為唯一標準,而是采用綜合評分價格 + 質量 + 履約能力)
?設定最低可接受價格,避免惡意低價中標
3.加強監管與懲罰機制
?設立黑名單制度,對于中標後不履約的公司,禁止參與未來競標
?對泄露競標信息的內部人員進行嚴懲,形成威懾
4.引入競標保證金制度
?要求競標公司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如果中標後不履約,沒收保證金,防止低價投機行為
這些措施的核心思想是引入動態激勵機制,使作弊行為的風險大于收益,從而改變博弈均衡,使公平競爭得以恢復。
5. 結論︰博弈論視角下的競標本質
競標本質上是一個動態、不完全信息的競爭博弈,但當內部信息泄露、低價惡性競爭和道德風險出現時,市場可能從公平競爭均衡轉向不良競爭均衡,最終損害整體社會效率。
博弈論的價值在于提供了一種分析工具,讓我們理解競標中的不同策略和博弈結構,從而找到優化市場規則的方法。最終,只有通過透明、公正的制度設計,才能使競標回歸理性競爭,實現真正的帕累托優化pareto optiaity)。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