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人生的三重境界,有很多說法。
我先來講個故事。
有一個人去少林寺旅游,看了佛,看了廟,看了和尚,看了碑,還有千年古樹。
感慨良多,這世間一捧黃土,倒出萬般無奈。
又看了看小和尚表演武術。
于是在半山腰被一個老和尚叫住。
施主,你鼻子很圓,肯定有福氣,我來給你算一卦。
這個人一想,也是,就坐下來算命。
口若懸河一番,話到精妙之處。
老和尚心花怒放,正想往下細品。
忽然這人茅塞頓開。
你這里可以出家嗎,我想遁入空門。
老和尚略有怒容,但很快煙消雲散。
這人見老和尚有難色。
就又問,听說和尚不配尼姑,那就算了。
老和尚臉色更加不好看。
這人幸幸的離開了。
其實也沒說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就是想聊聊人生的三大境界。
有的說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然後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尼采說,第一個是駱駝,第二個是獅子,第三個是嬰兒。
也就是說開始負重前行,積累水分,度過沙漠。
後來成了獅子,威風凜凜,不可一世,開疆拓土,風光無限。
再後來就是嬰兒,一切返璞歸真,純粹簡單。
還有一種是,本能,理智,理性。
本能就不用多講了,就是動物性,發脾氣,打架,吵架,不計後果,該吃吃,該喝喝,有時候就是滿足基本欲望,所以吃的多了身體不好,生氣多了短命,吵架打架多了就不用說了,混不下去,提早夭折。短命。
理智就是高一個層次,有了智,知道取舍收斂,但為物欲誘惑。
最高境界是理性,就是基本拋棄感性,不動情感,有點冷血,知道結果,不走彎路,也不繞,知道自己要干什麼,需要什麼,而且知道怎麼獲得,所以也省去了很多寒暄,人情世故。
這最後一種人,其實是很可怕的,任何事都打動不了他,也沒有情緒,完全靜默。完全壓制情緒,可以做到坐懷不亂,不會被人誘惑,一眼看到結果,就是完全控制本能。
但也不是說那個更好,而是三種人。
這些都可以通過閱讀來改變,當然我說的是閱讀不是讀書。
讀書是拿文憑,閱讀是提升自我。
如果要提高自我,就要修行,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和理解一加一等于二不一樣。更厲害的是可以證明一加一等于二。
第一種是本能,就是人雲亦雲,大眾化,听人言。
第二種是有了點判斷能力,可以懷疑,驗證,好了一點。
第三種,就比較冷血了,用數學方法或別的方法證明。也可以理解為科學。
理性人假設也是指人的客觀性。
但人還是有前兩種的,就是本能的,和理智的。
所以理性的人收割理智的人和本能的人。
理智的人只能收割本能的人。
最後都被理性的人驅使而不自知。
基本就是這個結構。
理性人假設就是大眾基本可以按這個標準,就是大數原則。
少數不理性的人,其實就是壞騙子和好的騙子的獵物。
區別就是有道理和沒道理的區別。
但收割是一樣的,哈哈。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