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哈多夫,來自遙遠的北高加索,是車臣部族最彪悍的獵熊人。在當年的車臣及達吉斯坦起義當中,死在他手上的沙俄軍人據說接近百位數——也可見,姓馬的真都是狠人。
可惜個體的力量,在滾滾洪流當中毫無意義,最後車臣還是再度被沙俄所征服。
而馬斯哈多夫雖然沒有被秋後算賬,但也無法繼續在軍隊立足。于是,幾經周折,被血腥男爵收入麾下,來到遠東,成為亞洲旅的一把尖刀。
而這次面對韓老實的死纏爛打,血腥男爵毫不猶豫的打出了自己的這張王牌……
巴布扎布的大軍繼續開拔,而馬斯哈多夫帶著三十二個亞洲旅的精銳猛士,悄無聲息的離開了大隊……
馬斯哈多夫對于這次行動志在必得,挑選的三十二個猛士,包括巴什基爾人、布里亞特人、哈薩克人、波蘭人,反正個頂個的都是能打能殺、心狠手辣之輩,手上沒有十幾二十條人命,出門都不好意思與人打招呼。
秋天的太陽照在馬斯哈多夫已經 氈了的大胡子上,紅撲撲的大臉蛋子也顯得尤為油膩,這讓一向講究干淨的民族感到十分不舒服,只想著打完這一仗,找個地方好好洗個澡。
而那三十二個猛士也都是松弛感拉滿,有躺在葦桿子上四仰八叉曬太陽的,有在給戰馬梳毛的,有捧著手機刷視頻的。
還有專門選在上風頭脫下褲子蹲下來拉屎的,搞得別人都很不滿意……
閑著也是閑著,馬斯哈多夫把彈橋上的子彈一顆顆取下來,放在大胡子上來回磨蹭兩下,再用彈橋壓入莫辛納甘步槍的彈倉。又把恰西克軍刀抽出來,用刀布擦了又擦。
雪亮的刀身如同一泓秋水,映出一雙冷酷的眼楮,眸子當中幾乎沒有人的感情。
但是冷酷歸冷酷,馬斯哈多夫卻是典型的人粗活細,頗有耐心和經驗,之前在仔細觀察了這附近一帶的地形之後,最後決定就守在大軍走過的一大片葦叢當中。
前面二百米是大軍踩出來的道路,旁邊還有一道突兀的沙崗子。
只要韓老實繼續跟上來,大概率會經過這里的時候,到沙崗子上面登高望遠。
果不其然,沒到半個時辰,就看到遠處跑來一匹黑馬,那速度就如同電射的一般,在道路上疾馳。
就這個速度與距離,用槍打基本是沒戲。雖然他們這些都是用槍的老手,卻也根本沒法瞄準。
但是,黑馬上的騎士在來到沙崗子旁邊之後,翻身下馬,三步兩步就登了上去,還鼓搗出來一個望遠鏡,在那里大模大樣的觀察情況。
馬斯哈多夫點了點頭︰是他,是他,就是他!
這個被傳得神乎其神的關東韓老實,也不過如此,屬實想不明白是怎麼活到現在的。在這種情況下,還敢大喇喇的扯犢子,莫非是不知道“死”字是怎麼寫的不成?
馬斯哈多夫眯縫著眼楮,舉起了右拳。
很快就有十多個以槍法見長的人摸到葦叢邊緣,在葦子的掩護下,單膝跪下,據槍在肩。
而馬斯哈多夫本人則是把莫辛步槍架在了一個人的肩膀子上。
二百米左右的距離,打人形固定靶,對于這些人而言,並不算難事,十多人同時開槍,少說也能命中三四槍。
眼看著那人要收起望遠鏡,馬斯哈多夫屏氣凝神,扣動了扳機。
“砰”的就是一槍。
與此同時,那十多人也都紛紛開槍。
在曠野當中,槍聲顯得沉悶。但是子彈卻不會沉悶,莫辛步槍的7.62毫米子彈都是莫得感情的小可愛,一打一個血窟窿。
槍聲響起之後,沙崗子上的老地主,眼睜睜看著手里的望遠鏡被子彈打得四分五裂,著實是被嚇了一大跳。
系統也發出了三次提示,顯示受到攻擊三次,消耗了三百點。
這就是瞎雞兒浪的代價。
你這囂張的追著人家屁股後面搞事情,人家又不是木頭人,怎麼可能死挺著挨揍。
不過,在老地主的認知里,這就是滿蒙叛匪不識抬舉,非但不逆來順受,竟然還敢試圖反殺。
昆大怒。
大怒之後,還是一個 轆身,就躲在了一處坑窪當中。因為在第一輪射擊之後,必然會有第二輪,中間也只間隔一個拉動槍栓的短暫時間而已。這點數又不是大風刮來的,能不浪費就不浪費,還得留著過日子呢。
而且這也幸虧只有栓動單發步槍,否則絕對會更加肉疼。
話說就在韓老實心疼三百點數的時候,車臣雄鷹——馬斯哈多夫,已經麻了。
不止是他,這開槍的十多個亞洲旅的精英,全都陷入了嚴重的自我懷疑之中︰這特麼的,啥時候槍法都臭到這個地步了!
這麼舒適的射擊條件,十多槍全都打空,新兵蛋子也不過如此吧?
等到拉動槍栓想要進行第二輪射擊的時候,對方卻已經躲起來了。
面面相覷之下,全都感覺臉上無光,丟人現眼。
馬斯哈多夫確信,自己剛才那一槍能命中目標,因為這是高手的直覺。
但是事實卻擺在眼前,那韓老實靈動的身形,絕不是被子彈命中之後該有的樣子。
不過,事情肯定不能這麼完了。
馬斯哈多夫把手一揮,大喝一聲︰
“上馬,用天堂之刀解決問題!”
這些強人也不磨嘰,把莫辛步槍背在身上,全都干淨利索的飛身上馬,抽出了雪亮的恰西克軍刀。
紛紛催動馬匹,分成兩隊,一左一右,斜刺里沖出了密密實實的葦叢。
馬斯哈多夫做出的這個舉動,其實並不意外。
這一時期,英德俄日等列強,都具有非常龐大的騎兵部隊,騎兵師比比皆是。比如在此時歐洲戰場上,光是沙俄與德國這兩個國家,就投入了四十個騎兵師。
各國又不是傻子,騎兵的花費遠遠超過步兵,若是騎兵真沒用,怎麼可能爭著當冤大頭。
在戰爭當中,即便是馬克沁重機槍也沒能完全阻擋騎兵“白刃沖鋒”這種戰術應用。事實上,即便是到了二戰時期,甦聯與日本也都保留龐大騎兵部隊,在諾門罕,甦蒙聯軍的騎兵與日軍的騎兵可沒少用軍刀對砍。
只不過騎兵的應用,肯定不是無腦亂沖,反面教材就是八里橋的僧格林沁。騎兵需要有良好的切入時機與戰術選擇,通過壓制敵方騎兵來達到單向的信息透明,並伺機尋找敵方防線漏洞,發起雷霆般的集群突襲。
使用栓動步槍的步兵,一旦被騎兵突臉,就是一個死。
而現在,馬斯哈多夫就想要用騎兵突臉戰術,給韓老實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