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齡這個人,自視甚高,目無余子。
當然,這肯定不僅是因為據說他是唐代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人。
最主要的是個人能力確實是強,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學霸中的戰斗機。
從入奉天陸軍小學堂,到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再到北洋將校研究所,最後到北洋陸軍大學,考試就從來沒落出過前三。
而且這人絕非那種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而是理論與實踐都牛逼。在四川當管帶的時候,真刀實槍的帶兵打仗,表現得十分出彩。
奈何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今年三十三歲了,早過了而立之年,卻屬實是沒立起來,仍舊只能是在講武堂當教官——嗯,這次跳槽到關東講武堂,算是升了一級,當上了總教官,掛中校軍餃。
然並卵,總教官那也是教官。
這年頭,拋除個人理想且不談,單說作為一個武人,前途肯定是以統兵為上。
不統兵,就沒有槍桿子。
而且即便排除統兵方面,他與某些人相比那也是差得不是一星半點。比如楊玉亭,比郭松齡還小兩歲呢,卻已經是督軍公署參謀處長,掛少將軍餃。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郭松齡的家里還有如花似玉的新婚妻子韓淑秀呢,所以他不想死,也不想扔,可是個人前途問題一直都是盤桓在他的腦門子上。
于是,他就很壓抑,也很憤怒。
只是這憤怒,一時間也不太清楚具體面向誰,但總歸是軍閥這個群體。
比如那張奉天,區區一介馬賊,卻搖身一變就成為了奉天督軍大帥,統兵過萬,並且還是關東三省巡閱使的最有力競爭者。
憑啥呀?
他能知道個䱇兒啊!
還一口氣娶了六房夫人,當真是庸俗至極,就是一個沒有脫離低級趣味的大老粗,于國于民,毫無裨益!
既然有愛屋及烏,那麼恨屋及烏也就不足為奇。
而韓老實就是這個烏。
在郭松齡眼里,韓老實與張奉天都是一套號的選手,尤其是在女人方面,比張奉天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信你看,來一趟軍馬場,就帶了三個年齡還不到二十的小姑娘,招搖過市,成何體統!
重點是三個小姑娘還都是傾國傾城,屬實是三朵鮮花插在了一泡牛糞上……
殺兩個洋人有啥了不起?
空惹國際禍端,所以你個姓韓的就是流氓無賴大軍閥,我呸!
給你敬個軍禮?
做夢去吧!
……
龍灣老地主當然不知道面前這個郭鬼子的心里有這麼多戲,竟然把他視作大軍閥。
實際如果韓老實知道了,可能還得謝謝郭松齡︰你真看得起本帥,手底下還不到兩千兵馬,就是大軍閥了?
那麼,這大軍閥的門檻也忒低了吧!
“郭先生久仰大名啊,今日一見,人中赤兔、馬中呂布,果然是一表人才。講武堂的步兵科,以後就全賴郭先生費心了。今日之中國,積貧積弱,又正值多事之秋。所以,講武堂為國育才,自然是當仁不讓!”
雖然郭松齡整那個死出,但是韓老實卻不能和他一樣的,否則未免落了下乘。而且自古以來就講究的是尊師重教,再加上老地主要給自己立一個禮賢下士的人設,即便這郭鬼子要死不死的,他也總不能當場拔槍給來一個“牙幾給給”吧?
所以在內心斟酌之後,還是說出了以上的一番話。
此外,這“久仰大名”其實真不是瞎說,畢竟這郭松齡在後世的名聲屬實是太大,幾乎是與少帥綁定在一起,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但是郭松齡卻只當是客氣話,心說這個龍灣韓老實還挺有禮貌。
不像是傳說中那樣的鯊人狂魔。
實際郭松齡擺出的這個高冷架勢,心里也是膽膽突突的。
現在既然人家已經擺出了客客氣氣的姿態,他要是再扯犢子,那就不是高冷,而是專門找死了。
而少帥更是在旁邊急得夠嗆,感覺郭茂宸今天見到韓老實之後怎麼怪怪的, 這可不是扯犢子的時候。
真要惹火了韓老實,當場掏出蟒蛇,一發入魂,那可當真是沒處說理去,連個泡兒都不帶冒的。畢竟吉省督軍都說弄死就弄死,還差一個關東講武堂的中校教官了?
茂宸,你這是在玩火呀!
所以,少帥在旁邊頻頻給郭松齡使眼色,那眼珠子都要甩飛邊子了。
“韓先生在關東翻雲覆雨,在下也是仰慕多時,今日在此得見,不勝榮幸。”郭松齡挺著腰板,不卑不亢的說出了這番話。
少帥終于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是說了兩句正常話,沒毛病!
哪知郭松齡話鋒一轉,又道︰
“不過,韓先生在關東大肆屠戮日人與俄人,在下認為似有不妥。這國與國之爭,歸根結底還在于富國強民,而不是寄希望于一二刺客。昔年荊軻刺秦,惹怒嬴政,還是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須知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 可亡也!”
這一番大道理,講得唾沫星子亂飛。
說得貌似都對,卻毫無價值。
總之一句話︰逼話真多!
誰不知道應該富國強民?
問題是那玩意是一天兩天能辦到的嗎?
眼巴前,人家小日本子玉老毛子都特麼騎在脖梗子上拉屎了,你扯這個有個嘰霸毛用!
再說了,本帥是荊軻刺秦能比的嗎?
荊軻當年要是能抽到一張《雪中悍刀行》頂級高手人物體驗卡,一口氣把秦國王室殺個干干淨淨,再捎帶手的屠遍滿朝公卿,然後你再看是啥後果!
韓老實是真想一巴掌把這個姓郭的扇到山海關去,但還是忍住了。
口舌之爭嘛,打人就是落入下乘了。
雖然這郭松齡外號是郭鬼子,但又不是真的洋鬼子——要是真的洋鬼子,那就好說了,直接上手捏死,誰听你逼逼賴賴的……
“郭先生此言差矣,韓大帥殺日本人如屠雞狗,也曾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就連朝鮮總督寺內正毅都丟了性命,結果現在日本人卻主動找韓大帥求和。而哈爾濱的俄國人,被韓大帥殺得天翻地覆,卻至今也是束手無策。所以,只要殺得足夠多,一切都是浮雲!”
這話卻是馮庸說的。
馮庸這小伙很有眼力見,發現事情苗頭不對之後,就趕緊主動打圓場,以免真鬧出三長兩短。
再怎麼說也要顧大局。
要是還沒等講武堂開學,名譽堂長就先拔槍斃了步兵科總教官,那可就不美觀了……
韓老實贊許的看了馮庸一眼,這小子簡直就是自己的最佳嘴替。
真不錯!
而郭松齡听了馮庸所言之後,卻把嘴一撇,道︰
“講和?那都是日本人麻痹神經的把戲!背地里正在磨刀霍霍,處心積慮的想要置韓先生于死地。為此還與趙公館合作,謀定在明天的講武堂開學典禮上暴起作亂,不但可以除掉韓先生,還能阻撓講武堂辦學!”
郭松齡的這一番話,可謂語出驚人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