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之道法自然

第45章 法滅盡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少出無門 本章︰第45章 法滅盡經

    且不說那郎中入定棋局。

    說那重陽道人辭別郎中便便帶了小道童離了草廬,一路渾渾噩噩的望那癸部住所而去。

    倒是著了那棋局的道,饒是有些個心力交瘁之感。然這渾渾噩噩的腦子卻是賭氣一般的歇不下來。心下又將那今日于草廬門口遇到的貼了“紫色符”的箱子之事翻了出來。倒是一個越不想去想它,偏偏就停不下來,且是個氣人。

    于是乎,便又是一個勞心,手中又情不自禁的掐算個不停,雖覺這算來又是個無果,倒是一個機械般的周而復始,卻茫茫然的不可救藥。

    那小道童倒是個乖巧,在前面不遠提燈引路。印有“汝州瓷作院”的氣死風燈于夜霧中照出三尺的光亮,昏昏然,且照不出個前路。夜深人靜之中,只聞二人腳步在石板上踢踏。

    且在掐算中,那重陽道長忽覺懷中有物突跳。倒是一個驚異,遂伸手入懷探之,遂又放下心來。

    心道︰且是自己嚇自己。懷中那物便是自家的羅庚。

    原先是用黃布包裹了放在挎兜內帶了。卻因听得那日與龜厭勘爐之地︰“此物已有心苗,逢月滿需你精血養之” 所言,便覺此物本就是師尊留下的通靈的寶物,只是自家眼拙,且識不得它來。倒是經龜厭提點,這些年來仿佛虧了它一般。于是乎,在這羅庚的待遇便是一個上升,從兜囊轉到了貼身。整日的揣在懷里,以期這靈物能與自家心靈相通。

    卻因卻覺是那羅庚在突突的震來。且用手按了那羅庚心下便是一個怪異。然,想到此乃靈物,且是要在今日認了主麼?如此一想,倒是一個心下欣然。便是摸了那天心以示撫慰于它。

    然,手指剛剛觸到那天心,便是一個麻酥酥的咬手。與那校尉賭酒那日,所見天池中磁針竟滴溜溜自轉不止之狀猛然撞入心懷!便是心下叫了一聲︰不對,此乃“搪針示警”!

    搪,乃懼也!為有“物”氣場甚強而不可敵也!

    此狀,彼時與那常羊山亦是見過,便是自家已經羽化成仙的師父望之,已是一個三拜而退。

    此念一閃,便是驚的那重陽一身的冷汗。

    于是乎,慌忙將那羅庚取出來看,倒是一個天黑霧大,看不得個清楚,倒是能听得那磁針轉動之嘶嘶之聲。心下駭然,便喚那道童,叫了一聲︰

    “燈來!”

    然卻半晌不見那童子的回音。那重陽心下怪異,便抬頭看來。

    卻抬頭饒是被眼前情景唬了一身的冷汗。咦?怎是如此?

    只見夜空無星,只見一輪紅月當空。倒是那紅月大的有些個夸張,竟這了半個天去!見那血月,便是一聲驚呼出口︰

    “血月近空!”

    心下道︰此乃至陰極寒之相也,難怪今日起幾卦皆為不告。

    想罷,便又喚那童子。然卻又是一個不應。倒是見那童子如同傀儡依舊前行。

    重陽心下慌亂,便一邊追了去一邊用手掐算,然又是一個不告!心里道聲“慘也”。

    心下一聲“慘”字未落,便覺手中那羅庚又震顫不已。心下有想起那今日見那“紫色符”之前亦是如此,卻比不得此時的這般的震手。

    閉目思之,忽然想起龜厭用清心符涂陽血定之。

    想到此,便伸出手將中指嗑破,將血吐在羅庚上。見並無效果,羅庚依舊震動不止,險些脫手。重陽驚駭,慌忙手掐一個手印,將中指壓在羅庚天心之上,腳踏罡斗口中高聲念了一個護身咒出來︰

    “天將符敕,吾令速行。法令智慧,法道通真。法合天地,法保吾身,神兵疾火如律令!”赦令罷,便覺神清身暖。慌忙又喚童子。

    然卻是個不爽。見那掌燈童子,忽然身體一軟,便抽取魂魄一般倒地不起。燈籠觸地自然。重陽心中一驚,叫了了一聲

    “不好!”

    便緊趕幾步上前拉了那道童看來。那小童竟無半點氣息。便想用手將其抬起,剛剛托起那童子的頭,便覺其身如軟泥,天庭無光,鼻口發白。此乃魂魄離體之狀!

    借了那燈籠燃燒的余火再看那羅庚。

    且見那天心變定住不動,卻猛然間直直指向身後方,晃動不止。

    重陽看罷,順了那天心指向望去。心道︰此方位乃草廬之山郎中住處。心下暗自叫了聲“不妥!”趕緊放下那道童,起身大叫一聲︰

    “陰陽無極,乾坤借法!劍來!”一聲敕令,身後背著的那口陰陽長劍倉啷啷竄出鞘外,重陽凌空接住,在手中挽了一個劍花,負在手上。口中又叫︰

    “天心指路!去!”那羅庚且是個爭氣,倒是天心不動,直直的指了那郎中的草廬!那從陽不敢耽擱,腳下便跟定那羅庚天心所指欲飛奔而去,然覺那腳仿佛被凍了一般的不听使喚。

    血紅的圓月下,夜巡親兵自走過中軍帳。

    宋粲中軍帳中龜厭的那柄長劍亦是一個震動不止,且發出嗡嗡的響動。

    龜厭在校尉帳中將那靜心符貼在臉上,仰面酣睡,氣息吹動符紙上下振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肘腋躺著那宋粲的養女宋若,那嬰兒卻不厭那道士鼾聲如雷,倒也不哭不鬧,手里抓了一把道士的紫色符咒咿咿呀呀的撕扯玩耍。

    草廬周遭不見螢蟲,不聞蛙鳴,與這小崗多霧夏夜倒是顯得有些個無常。

    堆積如山的的書廳內,又被堆放了那宋粲送來的木箱,饒是讓那本就擁擠不堪的地方,倒是一個不好下腳。

    有風自窗入,撩動那木箱堆中,白天被那重陽揭開一角的“紫色符”此時,卻是一個紫色退卻,銀失光。恍若一個經百年風吹日曬之物一般,與那風中瑟瑟。

    茶亭中亦是個安靜如斯。且只聞卷曲了郎中身旁,酣酣了睡去的成尋呼吸之聲。那郎中剪了那燭花,茶亭內且又亮了幾分,那郎中便湊了燭光與那棋譜中翻找,眼楮又望了那棋局,饒是一個不得其解。又呆呆望了那“雪山芭蕉”愣神,手里揉了那黑子轉圈的把玩。

    幾經推敲之後,卻又把子放入棋盒中,伸手拿過茶壺自斟自飲。

    只是身在棋局,不覺那草亭中間那水運儀象亂動不止。

    燭火搖曳,且將那郎中身影投在那“雪山芭蕉”之上,饒是一個忽隱忽現。

    然見有黑霧漫地,咕咕嘟嘟的緩緩而來,倒是離那郎中十步之遙便不再曼來,堪堪的圍了了一個圈子,饒是一個寂靜無聲,然卻洶涌如波,一浪接似一浪翻滾了開去。

    草崗之上八風不動禪房內,宋粲散坐蒲團,手捏茶果與濟塵禪師品茶敘話。

    倒是那校尉和那小沙彌抄棋局饒是一個累心,且是一個抱了胳膊,一個摟了光頭鼾聲如雷。那宋粲見他睡的一個憨態可掬,便覺他的辛苦。漫說是他,便是自己望那妖孽般的棋局一眼,也是個心力憔瘁,何況是抄了?

    濟塵在爐中提起鐵壺,將沸水沖入茶盞,以手推至宋粲面前道︰

    “諾說著禪學,貧僧差矣。且不敢孟浪稱家也。”宋粲听著濟塵禪師的話語,謝茶取過,問道︰

    “禪學?座下便是大相國寺一等的禪師,如何卻稱不得大家?”那禪師听罷,便是哈哈大笑口宣佛號,且托了自家花白的胡須自嘲道︰

    “將軍且不敢如此說來。禪師不假,乃人謬稱之。然,貧僧愚鈍,且不說這禪學,便是連這‘三無漏學’的頭一個且不得過關。如今且憑這須發皆白來唬人罷了。”

    此話便是听得那宋粲一怔,口中自古念叨了︰

    “戒、定、慧”

    心道︰這“三無漏學”本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原則。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關系。

    修此三學,可以由戒得定,由定發慧,最終獲得無漏道果,故名三無漏學。

    旁人不知還則罷了,如這大相國寺禪師也說這“戒”還沒弄明白便是真欺負他不懂了。

    那宋粲只是覺得這禪師自嘲,倒也不敢隨了他的話去了,只得斜了眼拱手調侃道︰

    “咦?禪師過謙。”

    濟塵禪師搖頭,道了聲“非也,”

    遂用手沾茶水在桌上畫之,口中道︰

    “佛家禪法乃是禪那,源于梵語,其意為靜思,其為思維修法。其宗為‘三無漏學’。而儒家之禪學,非佛家禪宗。”

    听了此話,那宋粲才正身拱手望那禪師︰

    “聆听教誨。”那禪師雙手合十算是一個還禮,道︰

    “儒家之禪在格物,在佛心,在道骨,在儒為表。卻與這佛家禪學之‘三無漏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

    那宋粲頭一次听說這儒、佛、道三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便是正襟危坐,拱手道︰

    “願聞其詳。”那禪師听罷續道︰

    “儒家禪學乃‘靜慮而修心’。是以虛心傲骨,不以物役,質樸無瑕,方能回歸本真。此為儒家之禪學中的“戒、定、慧”。 相較于佛教的禪宗,儒家之禪為感知先賢知學而非修為。”那宋粲听罷,便覺那禪師言之有理,且點頭道︰

    “原來如此。”禪師見那宋粲悟了此間道理,且抬頭望了天,道︰

    “我識之人卻只有兩個可稱之為大家。”宋粲听罷,思忖了一下,便問禪師道︰

    “可是那小程先生”濟塵听罷自斟一杯,卻是搖頭道︰

    “我與程郎中雖是數面之緣,觀其言行心境,他可算一個。”那言外之意,這小程先生也不得一個?倒是听言郎中且在其中,倒是個欣然。便點頭道︰

    “嗯,先生可當之……”遂又抬頭問︰

    “另外一個是誰?”此話問來,便見那禪師面露仰慕之色,口中道︰

    “另一個禪學精湛,且在郎中之上……”說罷,便看向那宋粲道︰

    “卻與將軍有關。”此話且是讓宋粲一愣,心道︰這里面還有我的事?遂笑道︰

    “禪師說笑了,怎的與我有關?”

    那禪師點頭,繼續道︰

    “此人便是當朝太常寺太醫局令、太醫局教授、殿中省尚藥奉御、御太醫……”宋粲听了且是一個瞠目。

    心道︰這不就是我爹嗎?

    提起他這爹來,那宋粲且是有些個陰影。心下便想起其父對其稍有小差便以棍棒相加。精研醫道性起,自己扎針還覺不過癮,便拉他來驗針試藥亦是常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喚時柔聲細語,如有不從必惡言嗔斥。

    如遇藥不應癥,必先書筆記之方而再行施救……

    倒是回想種種嘴臉斷不能與郎中這種溫文爾雅相較。

    想至此不禁打了一個冷戰道︰

    “斷不可與郎中相比吧?”

    那禪師听罷且是搖頭哈哈笑來。笑罷,卻換做一副認真面色,推了茶盞與宋粲,道︰

    “別的姑且不說,且說這‘戒、定、慧’。其中頭一個字,我等便只可望其項背,作望洋之嘆也。”

    倒是禪師此話一出讓那宋粲懵懂,也沒見過家里的那個老頭“戒”什麼啊!戒色?不能,如果真“戒”了那就沒我什麼事了?

    戒肉?更不能了!一頓不吃都跟你急!

    心下所想倒是一個︰

    “他!”字脫口而出,然又覺與父大不敬,便是慌忙遮口。

    那禪師見罷大笑,道︰

    “敢問將軍,何為‘戒’?”

    此話倒是又讓那宋粲懵懂,倒是疑惑的望了眼前這和尚。

    心道︰老家伙你想說什麼?你這出家的和尚卻偏偏問我這在家的俗人啥是“戒”?

    心里如此想來,卻也不敢明說。倒是尷尬的喝了茶,來掩飾自家的心虛。

    然這“戒”字寫來不難,倒是解來不易,讓他有些個語塞。只得撓了頭道︰

    “戒者麼?意為束縛,馴服,克制自我?”那禪師听了那宋粲不怎麼自信的話來,且低頭與那宋粲添了茶,道︰

    “將軍此意且是與外界與自我對抗否?”那宋粲听了點頭。但見那禪師搖頭,道︰

    “乃以形制性,以念克念以習制習也?”那宋粲听罷驚詫,且是忘了謝茶,驚異道︰

    “莫不如是麼?”

    見那禪師又推杯,這才緩過神來,趕緊拱手謝茶。那禪師續道︰

    “不可為錯,只是有些牝牡驪黃……”那宋粲听罷且是不解這“牝牡驪黃”是個什麼意思,剛要問來,卻听的那禪師又道︰

    “是為以己之認知制心中之念,若如此亦會略有小成。然,只止步于此矣。”那宋粲端了茶杯,不解道︰

    “何解?”見其不解,禪師微笑道︰

    “己之認知唯心也,可有偏頗?”

    倒是一句話將那宋粲問了一個傻眼。因為這個事情很復雜。

    一個人的認知是源于對外在環境的認識,和外在環境對自己的影響。但是人生活的環境是不同的。

    《晏子春秋》這等的經典,這生于書香世家的宋粲自幼也曾被大人逼著讀過,“南橘北枳”的道理他也是有些個明白的。便問了︰

    “郎中可為戒?”那禪師听罷一笑,道︰

    “郎中?那是因禍得福,得以遠離那‘薪火不停,識性交攻’之地。然,此只可稱之為‘斷’,且不可稱之為‘戒’。”

    宋粲听了卻又是一陣懵懂。這“斷”、“戒”之分姑且可以先放下不提,因為著實的听不懂。然,那禪師口中的“薪火不停,識性交攻”又是什麼玩意?

    心下且是疑惑,遂拱手向那禪師道︰

    “何謂識性交攻,薪火不停?”

    濟塵禪師雙手合十回禮,口中道︰

    “人入官場,或為升遷,或為自保,必有所依仗。或為門生鄉黨,或為翁婿子佷。互為依仗,系生死、共利益者古來有之。此乃薪火不停且欲罷不能。”

    說罷,且回頭望那抱在一起鼾聲如雷的校尉和小沙彌兩人,口中又緩緩道︰

    “而所‘交攻’者,乃同為官之異己。既同為官者必是相熟相知。交攻雖並非初心,然獲利于黨眾……”那宋粲隨了那禪師眼光望去,見兩人酣睡,倒是不曉得這禪師說這“交攻”看著兩人干嘛?

    還沒想出個子丑寅卯來,便又听得濟塵禪師道︰

    “卻如這棋局,每每陰詭異常,奪人生死。官場亦是如此,害人妻女子嗣之策者則常有。此謂‘薪火不停,識行交攻’……”

    此言,且是讓那宋粲听罷冷汗直流。

    說這官場,且為一人榮辱,便賭卻一家三族生死也不為過。

    也曾見過身邊官宦因罪流放,家中男丁充軍為奴,女眷押教坊為樂為妓者甚多。如有自戕者,必尋其三族之人頂之。

    別人說不得個根苗,但看那邊摟著小沙彌酣睡的校尉便是一個管中窺豹也。

    其父本是一路經略、軍侯家的公子,那榮華富貴便是一個打娘胎里就有。

    然,卻因其父被人查了一個“貪墨”判了一個棄市。自家便被人奪去了那到手的富貴,且被充了一個奴籍留在京中,由人觀瞻任人驅遣,且以儆效尤。

    終因不堪折辱而病臥街頭,死生無人敢問。幸有父親施救,但仍不可脫奴籍,便懇請父親納了奴籍做了宋家的家奴。

    心下想罷,便又是一身的冷汗,遂嘆了口氣道︰

    “知性交攻……較之戰場刀劍相向,在這官場,卻更為陰險狠毒百倍不止……”嘆罷,又望那禪師道︰

    “如此說來,那郎中被貶逐出京果真幸甚也……”那禪師听罷點頭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善哉善哉……郎中被貶如我出家。然,較之令尊,只可為‘斷’而不可謂‘戒’……”

    詞話听得那宋粲又是一個疑惑不解,連忙拱手,道︰

    “何為‘斷’?又何為‘戒’?禪師點解。”那禪師不回,又推杯,望了那宋粲,輕笑道︰

    “斷者,如將軍所言,以形制性也。戒者︰乃以性施行。”

    那宋粲听罷便又是一個瞠目。心道︰合著這“戒”就是由著性子來啊!這話听著咋這麼玄乎?心內埋怨道︰老家伙,我年紀尚小,莫要往壞里教我。

    其實這句話也好理解,倒不是那禪師誠心要教壞了宋粲。

    這玩意說白了跟戒煙一樣。沒煙抽不叫戒煙,那叫斷頓。真正的戒煙是你在我面前隨便抽,我也不饞。你給我讓煙,我就接著,拿在手里把玩也好,放在桌上也好,別耳朵上也好,反正我就是不抽。聞見煙味就撓嗓子眼肯定是戒不掉的。只有心里不想抽了,才能真正的戒掉。

    見宋粲如此頑皮的表情,那禪師倒是收起笑臉,正色問︰

    “為何戒?”倒是此問讓那宋粲啞口。心道,大家討論麼,怎麼的就突然急頭白臉的?像剛才一樣,心平氣和的不好麼?這嚇的我一身的汗!

    饒是心下抱怨了,卻見那禪師看向那佛龕之側,遂閉目,水滴木魚石,兩耳聞听那“  ”之聲。口中道︰

    “人欲如水不可抗,且無窮盡矣。以身斷水則愚,水過心不動,則定。”

    此話且是讓宋粲心下一個不明覺厲,然,能做到“心不動”倒是個難纏。別說白天這心眼活動的厲害,即便是睡著了做夢,這心也是一個歇不下來的!且是一個左思右想亦是一個不解,又問那禪師︰

    “心不動?”話一出口,倒是心下想來,怎的能讓心不動?即便是一個心盲之人,也會想個吃喝活命吧?別說人,草木也有個向光而生!剛想又問,卻听那禪師道︰

    “然,如此,水便是水,石便是石。你便是你,欲便是欲。此謂‘戒’生‘定’也”那禪師說罷,又回眼望那宋粲,慚愧道︰

    “此乃貧僧不及令尊之處。”倒是一番話讓那宋粲又開始  的撓頭,心下且是不能將這禪師之言與家中大人聯系起來。便是一個口中喃喃︰

    “水便是水?”那禪師推茶,道︰

    “身于陰詭之地,卻能秉持心性,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收發由性,過往由心。此謂“戒”,非禪學大家者何為?”

    此話,且是讓那宋粲停下了撓頭,呆呆的望了那禪師。然心下且是理解了家中大人因何施恩于人,卻又拒人千里。倒不是因為那祖訓有言。只不過是不想與這“法滅經盡”之中,陪同那些個“貢高求名,虛顯雅步”的人演戲罷了。

    想罷,便又喃喃自語道︰

    “水便是水……”

    喜歡天青之道法自然請大家收藏︰()天青之道法自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青之道法自然》,方便以後閱讀天青之道法自然第45章 法滅盡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青之道法自然第45章 法滅盡經並對天青之道法自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