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

第655章 功德回向明細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從小我就狂 本章︰第655章 功德回向明細表

    看著玄奘那張清瘦而虔誠的臉,李北玄心里一陣復雜。

    他明明知道玄奘是真誠的,也知道他這一番誦經不是作秀,確實是為了那些在戰火中死去的將士和平民,逐名逐句地念,分毫不苟。

    可當玄奘當著眾人、堂而皇之地說,要把功德“半數回向安西黎民,半數回向戰沒將士”時,李北玄還是忍不住無語了。

    他本來就不太信這些佛家這些功德回向的說法。

    在他看來,什麼福報、超度、往生,都是虛幻得很。

    畢竟功德這種事兒,又沒有個賬本記錄。

    你說有就有啊?

    還“半數回向”……

    怎麼著,還能按斤稱了分賬不成?

    這玩意兒能不能分,誰知道?

    你說你誦了三天經,回向給一半死人、一半活人,那這“半數”是怎麼算的?

    是以字數為準,還是以念經時間來分?

    用不用寫個“功德明細表”,逐級上報,再畫押確認?

    李北玄越想越覺得荒謬。

    心說這玩意兒又不記檔,不錄入。

    你愛分給誰就分給誰唄。

    哪怕你自己貪點兒,別人也不知道啊。

    但這大和尚,偏偏整的好像真有這麼回事兒似的。

    還煞有介事的來問他能不能分……

    “那你去府衙里領張表唄,就說要開功德分賬單。”

    “到時候填清楚‘甲等功德若干條,乙等功德若干念’,半數劃撥黎民、半數撥給陣亡將士,再蓋個章,存檔備查唄。”

    李北玄嘴角抽搐的說道。

    但誰料,玄奘听完後,竟一本正經地回了句︰“如此也好。”

    “……啊?”

    而玄奘則繼續問道︰“府衙可有紙墨?貧僧不拘格式,只需一紙簡章,略作記述即可。”

    “啊???”

    李北玄張大了嘴,瞳孔都地震了,一臉驚恐的看著玄奘。

    不是,你還真信啊?

    你真打算寫啊?

    你寫這個誰收啊!

    李北玄被玄奘整的都有點手足無措了。

    可玄奘卻神色莊重,表情一點都不像開玩笑。

    反而低眉合十,鄭重道︰“既以眾生為念,功德之施,亦當公允明澈。雖無塵世之籍,然心中自有量尺。檀越一言,倒使貧僧醒悟,不可只言不記,徒增虛妄。”

    李北玄︰“……啊。”

    這和尚居然是認真的……

    這就有點嚇人了。

    而且更嚇人的是,他是真的、徹底的相信功德這玩意兒還能分賬。

    而且他還想把這“分賬”的過程,搞成一套流程化、可操作、可復查的東西。

    怎麼說呢。

    這怎麼說呢?

    看來他的《基層政務標準化流程》的推廣很到位啊。

    就連宗教人士也認這一套啊。

    李北玄不知道該夸高蔚生事兒辦的到位還是該無語。

    想了半天,還是不甘示弱道︰“行,你要寫就寫,府里多的是筆墨,隨便你怎麼寫。但寫歸寫,我先提醒你一句……”

    李北玄摁了摁嘴角,一本正經的說︰“你可別真拿去給百姓宣讀啊,萬一到時候有人來問,為啥我家老李就分了一條功德,別人家老王能得兩條……都護府和知府衙可都不管這案子啊。”

    而玄奘卻微微一笑,合掌致謝︰“貧僧明白,凡事皆不可執相,功德之施,原是緣分所至,並非計較可得。但有一記,貧僧心安。”

    李北玄︰“……”

    該死的,又輸了。

    為什麼他玩抽象輸給了一個和尚?

    李北玄有些不甘。

    但看著玄奘那副“我只是做個記錄,不搞平均分配,大家別誤會”的平和模樣,忽然又覺得有點好笑。

    “咳……行,你看著辦,寫完了給我抄送一份,我看看這功德賬是怎麼記的。”

    “善哉。”

    玄奘低頭一禮,溫聲應下。

    幾日之後,陵園外的牆邊,還真多出了一張白紙紅章的功德簿。

    上書︰《安西紀亡錄——功德回向明細表》

    發起人︰釋玄奘安西紀功超度法會主持)

    核準人︰李北玄安西都護)、高蔚生安西知府)

    諸功德項,共計七千八百四十六條,回向如下︰

    ……

    附注︰功德不可量化,唯心存敬意者可得其福,若執其數而妄爭,是為貪念,不得加持。

    署名︰釋玄奘、李北玄、高蔚生。

    李北玄︰“……”

    夠了。

    我說夠了。

    李北玄一臉被雷劈過的表情。

    看完,更是一臉虛弱的走了。

    而另一邊,玄奘似乎因為李北玄隨口一提的功德簿,心里有了些許觸動。

    雖然到底觸動了什麼,李北玄也不知道,李北玄也不敢問。

    但玄奘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每日都會往陵園的方向跑。

    一來就是一天。

    只是這回,不再是誦經度亡。

    而是又作了一本冊子。

    題做《安西亡士遺聞錄》。

    那些在戰火中犧牲的百姓、軍士,是有姓名登記在冊的。

    但登記的也只是姓名、年齡、籍貫,頂天了再加一個出身,別的就沒了。

    于是玄奘便一一走訪了軍府、坊里、義莊與市井之人。

    從各處口中,搜集起那些名字背後的故事。

    有的名字,在市井已無人記得。

    于是便只寫一句︰“籍無所考,行跡無聞,然其身既葬于此,當同銘一名,示其不忘。”

    有的軍士,留下的是同袍的一句酒後感慨︰“賊他娘的愛吃辣,胡辣羊雜湯泡餅,一頓能吃倆。”

    有的則是市坊老婦人哽咽著講︰“那小子啊,是我孫子常常跟他撿柴,他人好,總讓著我家那瓜娃子,打仗也去了,再沒回來……”

    玄奘便默默記下。

    他不問官職,不錄軍功,不論富貴,只記生平所聞,性情所顯,世人所憶。

    他寫得極慢。

    因他從不自編,也不妄加評論,甚至連形容詞都少得可憐。

    最多就是某人“常喜獨行”、“曾助鄰舍”、“好飲,醉必歌”……

    一個又一個名字下,留下一點點人間的溫度,一點點安西的影子。

    有人說,那不過是碎言片語,難成章法。

    可當整本翻閱下來,竟也隱隱構成一部安西小史。

    是那些活過、戰過、死過的人留下的痕跡。

    是一個在戰火中燃盡卻不被遺忘的地方,所留下的血脈。

    喜歡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請大家收藏︰()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方便以後閱讀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第655章 功德回向明細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第655章 功德回向明細表並對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