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德殿內,小滿正在寫字。
劉徹進殿時沒讓人通傳,也沒讓人出聲行禮,他走到小滿身後,突然出聲道:“在寫什麼呢?”
突然出現的聲音,讓小滿筆尖微頓,一滴墨滴落在潔白的紙張上。
她放下筆,抬頭,微笑,看向劉徹:“陛下怎麼來了?”
劉徹:“朝堂上那群大臣吵得朕心煩,過來同你說說話。”
小滿:“妾還以為陛下已經習慣了。”
劉徹皺眉,似是很苦惱:“朕習慣了听話的臣子,如今這群人……沒眼力勁,說話總是說不到點子上去,竇嬰……朕早晚殺了他。”
小滿對竇嬰的下場不感興趣,不過對竇嬰說了什麼很感興趣,于是便問:“丞相說了什麼?”
劉徹:“他想把紙張一事交由儒生來辦。”
小滿收斂起笑容:“怪不得陛下生氣,竇丞相恐怕還沒習慣把陛下當成掌握權柄的皇帝,等他知曉了陛下更多的手段,自然就不會忤逆陛下了,陛下可別為不值得的人和事氣了自己的身子才是。”
劉徹听了,沒那麼生氣了:“你說的對,對了,你寫的什麼?”
他又問了一遍。
小滿側著身子,將桌子上寫滿字跡的紙張暴露在他眼前。
“陛下好奇,不如親自看看。”
劉徹拿起紙張,翻看起來。
“華夏?我要是沒記錯,似乎是出自《尚書•周書•武成》 的‘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記載周武王克商後,中原與四方民族皆歸附之事,華夏指的是中原諸侯。”
小滿:“是啊,不過陛下可以再衍生一下,華夏,中原正統之國,不論朝代,都是華夏。”
劉徹繼續翻看,越看神色越鄭重,看完後,他眉頭緊鎖:“上面說的都是真的?”
小滿寫的都是一些關于儒家目前已有的經典史籍中出現的邏輯漏洞,用來反擊用儒家理論來治國的證據,還有就是華夏概念的提出。
集百家所長,形成新的治國思想,一種取長補短的思想。
劉徹之前听小滿說過關于儒生誤國的論調,他信了一半,主要是他也不喜歡儒家仁義君子那一套,只不過當時的情況,沒有比董仲舒修改過後的儒家思想更適合的思想了。
不喜歡儒家是一方面,可真真實實看到小滿整理出來的東西又是另外一方面。
“我騙你做什麼,就比如這個。”
說著,小滿指著紙張的內容道:“儒家推崇上古聖賢,三皇時期,還有禪讓制,陛下覺得,一個人若是有了權力,會再把權力讓出去嗎?”
劉徹作為手握皇權,肆意妄為的典型人物,他自然明白權力的魅力,一旦擁有,便不可能再讓出去。
小滿的聲音還在繼續:“可這樣的人物,上古出現了兩位,再往近一點說,就說西周,西周的成康之治頗受儒家推崇,儒生說,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余年不用,是西周最為繁榮和諧的階段。”
“陛下覺得一個國家如果四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犯罪,這個國家的治安是好還是壞?”
劉徹此前並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段歷史,只是了解,當作一件歷史事件記下。
如今被她這麼一說,他開始去思考。
長安城,天下腳底下都有作奸犯科之人,大漢到他這里已經好幾代了,陪著高祖一起打天下的後代長成了新一代貴族子弟,有家族先輩庇佑,養出了不少紈褲子弟。
這些紈褲子弟平日里無所事事,最愛惹是生非。
對普通百姓行作奸犯科之事,那是常態。
這是貴族和百姓之間的情況,只要不太惡劣,他不會過問。
他喜歡在長安城外溜達,也就是微服私訪。
他曾親眼看到田間地頭的普通百姓因為的一點水打的頭破血流,甚至還打出人命。
這還是治安不錯的長安城。
皇權不下鄉,那些皇權看不到的地方,恃強凌弱之事只會更甚。
四十多年沒有罪犯?
是真的沒有,還是有卻不罰。
尤其是那些諸侯貴族,他們哪怕以獵殺人為樂,恐怕也不會被罰,沒有刑罰記錄,便成了如今儒家口中的標桿。
這麼一想,劉徹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真實的歷史上,所謂的成康之治是少部分貴族的狂歡,百姓的煉獄,這樣的可能性未必沒有,貴族什麼德行,劉徹這個皇帝最清楚不過。
那麼儒家所推崇的都是假的。
在虛假的歷史上構建的虛假繁榮!
喜歡快穿之逆襲指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快穿之逆襲指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