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滿懷感激的一躬身。
他知道甦將軍的意思。
他們兩個人都是大名府降將,到現在寸功未立。
同樣從大名府投降的盧俊義和索超,都已經有了獨自統領一軍的功勞。
甦將軍這是想讓兩人日後站穩腳跟,不至于被其他人落下太多。
甦將軍之恩,只能日後再報了……
高俅這次雷聲大雨點小的出征,就這麼鎩羽而歸!
他遣人星夜兼程送回的請罪奏疏,已經呈在了趙佶御案,
“罪臣酆美誤朕大事!
傳令下去,將酆美所有官職削去,全家流放為民。
其三族之內永不為官……”
陛下的怒吼聲在金鑾殿內不住回蕩。
蔡京等所有文武群臣都低著頭沒敢說話。
其中的貓膩所有人都清楚,只有陛下趙佶蒙在鼓里罷了。
酆美就是個倒霉的替罪羊。
不管究竟有沒有功勞,都連累得三族之人永無出頭之日了。
但這一切沒有人為他辯解,更沒有人為他出頭……
趙佶喘了幾口氣,眼光又瞥向一旁的宿元景。
“淮西那邊如何了?
王慶能不能滅了淮西境內的山東反賊?”
“呃……這個?”
宿元景急忙出列,躬著身子不知如何回答?
若是說王慶有能力滅了山東軍,那就是欺君之罪。
若是說王慶沒有能力,那肯定會遭致陛下的雷霆之怒。
他小心翼翼地斟酌著說道︰
“回稟陛下,王慶和山東反賊的戰事膠著起來。
雙方一時看不出勝負。
王慶雖說一時滅不了山東反賊;
但那些反賊已經被牢牢拖住,難以離開淮西半步。”
“嗯,那就好……”
趙佶微微一點頭,語氣慢慢變冷道︰
“告訴王慶;
只要能夠為朕賣命,兵器糧草朕都可以供應。
若是痴迷不悟,膽敢反復無常,休怪朕無情……”
宿元景趕緊再次躬身道︰
“臣一定向王慶轉達聖意。”
趙佶不耐地揮袖令其退下,目光轉了一圈,再次開口。
這次卻是說給所有人听︰
“高俅喪師辱國,朕自會依律嚴懲。
然其現今尚統大軍在外,待其班師回朝再行議罪不遲……”
他說到這里頓了頓,嘴角扯出一個冰冷的弧度︰
“另外高俅還向朕請求戴罪立功。
他想讓朕抽調王煥、韓存保等十節度使。
另外還要借調禁軍都教頭,左義衛親軍指揮使丘岳。
以及禁軍副總教頭,右義衛親軍指揮使周昂二人。
朕欲答應高俅的請求。
命十節度使各自帶兵一萬,丘岳、周昂二人再帶兵一萬。
共十一萬人馬支援高俅。
這次不敗朱貴,那就讓高俅等人提頭來見……”
听了陛下的話,為首的蔡京眼皮不由得一抖。
高俅的能力有目共睹。
就憑他?
能指揮得了十萬大軍的戰役?
平心而論,能夠指揮十萬大軍以上的戰役,整個朝堂中,唯童貫莫屬……
“陛下!!”
蔡京步履蹣跚的出列,一副憂國憂民的老臣姿態︰
“老臣……老臣萬死斗膽陳情。
現今征調十節度使北上。
臣竊以為……大為不妥啊。”
蔡京說著話,仰起頭來直視御座,言辭懇切︰
“這十節度使皆乃我朝招安山林草莽之士。
這些人個個桀驁難馴,擁兵自重。
以高太尉之資望才具,絕難使其令行禁止,俯首帖耳!
此去非但不能剿滅朱貴逆賊;
只怕是……只怕萬一生出什麼禍端,反致我官軍陣腳大亂,徒增被動。
懇請陛下另擇能征慣戰之將,方是萬全之策……”
“哦?”
趙佶臉上露出不悅之色。
“依愛卿之見,何人才能指揮得了這十方節度使?”
“老臣保舉樞密院太尉童貫。
童樞密久在行伍,精通韜略,威震天下。
若以其為帥,節制十鎮節度,揮師前去的話。
必能犁庭掃穴,將山東蟊賊一舉蕩平……”
蔡京語氣斬釘截鐵。
他寧願讓童貫立下功勞,也不想讓高俅這個破落戶立功。
趙佶一擺手拒絕道︰
“西北邊軍急報;
西夏狗賊蠢蠢欲動,隨時會寇我邊界。
朕已嚴令其火速前往西北監軍,坐鎮邊陲。
山東之亂,他鞭長莫及矣!”
“這……”
蔡京有些沉吟起來,隨後繼續躬身道︰
“茲事體大,老臣還是不相信高太尉能有此能力!
請陛下再另擇賢明……”
趙佶臉上的不耐煩愈重,對著眾臣問道︰
“蔡太師之言,眾愛卿應該听到了吧!
不知爾等可有合適之人舉薦?
若是能夠立下功勞,朕可一並賞賜……”
听了陛下的問話,兵部尚書陸鼎出列躬道︰
“啟奏陛下;
臣有一賢能舉薦,才堪大用,伏乞陛下聖鑒!”
這位陸尚書現在沒有多大名聲。
但他有個孫子卻是家喻戶曉。
正是那位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游……
此乃後話不提。
“哦?
陸愛卿有何人舉薦?”
趙佶轉頭看向這位兵部尚書……
要說宋朝滅亡也是活該。
重文輕武這關鍵一條就不說了。
就連官場體系都雜亂無比。
位高權重的左右丞相,和六部尚書在朝堂中無足輕重。
偏偏太師、太尉這些虛職都手握重權,把控朝堂。
這位陸尚書名為兵部,其實對于兵員一點權利都沒有。
早就被童貫、高俅之流給徹底架空。
昔日的兵部,最多算個後勤部門了罷了!
听了陛下的問話,陸鼎再次躬身道︰
“臣舉薦鎮江府編管宗澤。
此人文武兼資,熟讀韜略,精通戰陣攻守之法。
若是陛下能夠破格啟用此人,定然能夠剿滅山東之反賊……”
“放肆!!”
趙佶的臉色沉了下來,語氣也變得冰冷起來。
“你竟然舉薦區區一個鎮江編管?
偌大一個宋室朝廷,三衙禁軍,邊鎮強兵,莫非已無人可用?
你舉薦一個專司筆墨、撰寫方志的編管文士去統帥十萬軍馬?
豈不是笑掉天下人的大牙?”
也怪不得趙佶會發怒。
一州一縣的編管,其實就是撰寫州志、縣志的文人。
陸鼎舉薦這種人前去統兵,更多的是在打朝廷的臉,打他趙佶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