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高走訪到了白市,並在這里已經五日。
皮鞋踩在白市早市的青石板路上,沾了些昨夜雨後的泥點。
旁邊賣豆腐的老王頭正用粗布巾擦著案台,看見他過來,手里的動作頓了頓,隨即笑著招呼︰“周部長,您怎麼這會兒來了?往常不都是趕早高峰前就到了麼?”
周志高彎下腰,指尖踫了踫瓷盆里的嫩豆腐,冰涼的觸感順著指尖往上竄。
“今天想多轉會兒,听听大伙兒最近都在琢磨啥。”他的目光掃過案台上碼得整整齊齊的豆腐塊,“最近生意怎麼樣?城管那邊沒再找你麻煩吧?”
老王頭嘆了口氣,拿起刀把豆腐切成小塊,刀刃落在案板上發出“篤篤”的響。
“城管倒是沒來,就是這豆子又漲價了,前兒去批發市場,一斤漲了兩毛,我這豆腐要是跟著漲,老主顧該嫌貴了,不漲吧,這日子就緊巴些。”他往旁邊的塑料袋里裝了塊豆腐,遞到周志高手里,“您嘗嘗,還是老味道,沒摻半點假。”
周志高接過豆腐,指尖裹著溫熱的塑料袋,心里卻泛起一陣酸澀。
“豆子漲價的事,我記下來了。”他從隨身的筆記本上撕下一頁紙,把老王頭說的情況記在上面,“我讓農業局的同志去跟批發市場對接下,看看能不能找些本地種豆的農戶,直接從他們手里收,能省點是點。”
老王頭眼楮一亮,手里的刀都停了︰“那可太好了!要是能直接找農戶收,不僅能便宜點,豆子還新鮮。周部長,您這真是為我們這些小商販著想啊。”
旁邊賣菜的李嬸听見動靜,湊了過來,手里還拿著一把剛捆好的菠菜。
“周部長,您也听听我的事唄。”她把菠菜往案台上一放,語氣里帶著委屈,“前幾天市場管理處的人來說,要統一換攤位牌,一個牌收五十塊錢。”
“您說這不是沒事找事麼?我這攤位牌才用了半年,好好的,換它干啥?五十塊錢,我得賣多少斤菠菜才能賺回來啊。”
周志高皺了皺眉,把筆記本翻到新的一頁。
“換攤位牌是為啥?有文件嗎?”
李嬸搖了搖頭,語氣更委屈了︰“沒見著文件,就說是領導說的我問他們為啥要換,他們就說‘讓你換你就換,哪那麼多廢話’。”
“周部長,您說這不是欺負人麼?”
周志高把李嬸的話記下來,筆尖在紙上劃出重重的痕跡。
“這事我會去查。”他的語氣嚴肅起來,“要是沒有正規文件,亂收費,我肯定讓他們把錢退回來,還得給大伙兒道歉。”
李嬸這下樂了,趕緊從案台上抓了一把菠菜,塞進周志高的口袋里︰“周部長,您真是個好官!這菠菜您拿著,自家種的,沒打農藥。”
周志高推辭不過,只好收下菠菜,又從錢包里掏出五塊錢,放在李嬸的案台上︰“這錢您拿著,不能白要您的東西。”
李嬸還要推辭,周志高已經轉身走向下一個攤位。他知道,這些小商販的事,看著都是小事,可每一件都關乎他們的生計。
在空調房里研究政策,永遠不知道這些小事對老百姓來說有多重要。
只有站在這早市的煙火氣里,才能听見最真實的民聲。
不知不覺間,早市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周志高走到一個賣早點的攤位前,攤主是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正忙著給顧客裝油條。
“老板,來碗豆漿,兩根油條。”周志高找了個空位坐下。
年輕人麻利地把油條裝進紙袋,又盛了一碗熱豆漿,放在周志高面前。
“您慢用,豆漿還熱乎著。”
周志高喝了一口豆漿,溫熱的液體滑過喉嚨,暖了暖身子。
“老板,看你這生意挺好的,怎麼還愁眉苦臉的?”他注意到年輕人時不時皺著眉頭,像是有心事。
年輕人嘆了口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
“生意是還行,就是太累了。我每天凌晨兩點就起來和面、炸油條,一直忙到中午,有時候連口熱飯都顧不上吃。”
他往旁邊指了指,“我媳婦懷著孕,還得過來幫我打下手,我這心里不是滋味啊。”
周志高放下豆漿碗,心里沉甸甸的。
“就沒想著雇個人幫忙?”
年輕人苦笑了一下︰“雇人哪那麼容易啊?現在人工費多貴啊,我這小本生意,雇個人,賺的錢還不夠付工資的。”
“再說了,雇來的人也不一定上心,這油條的火候、豆漿的濃度,都得自己盯著才放心。”
周志高把年輕人的話記在筆記本上,心里琢磨著,或許可以跟人社局對接下,看看能不能針對這些小商販,推出一些靈活的用工政策,或者組織一些免費的技能培訓,讓他們能多些幫手,也能輕松點。
吃完早點,周志高付了錢,又跟年輕人聊了會兒,才繼續往前走。
太陽漸漸升高,早市的人也慢慢散去,他看了看表,已經快到中午了。
原本打算回單位吃午飯,可心里卻記掛著那些還沒听完的民聲,便決定去夜市那邊看看。
夜市雖還沒到營業的時間,但不少攤主已經開始忙著準備了。有的在搭攤位,有的在整理貨物,忙得熱火朝天。周志高走到一個賣烤串的攤位前,攤主正在往簽子上穿肉串,手法嫻熟。
“老板,忙著呢?”
攤主抬頭看了看周志高,愣了一下,隨即笑著說︰“是周部長啊,您怎麼來了?這還沒到晚上呢,夜市還沒開。”
周志高在攤位旁邊的小凳子上坐下,看著攤主穿肉串。
“我過來看看,跟大伙兒聊聊天。最近生意怎麼樣?有沒有遇到什麼麻煩?”
攤主嘆了口氣,手里的動作慢了些。
“生意還行,就是有時候會遇到些找事的。”他往旁邊看了看,壓低了聲音,“前幾天有幾個穿黑衣服的人過來,說要收‘保護費’,一個月五百塊。”
“我說我這小本生意,賺不了多少錢,他們就說‘不給錢,你這攤位就別想開了’,我沒辦法,只好給了他們五百塊。”
周志高的臉色沉了下來,手里的筆記本捏得更緊了。
“那些人長什麼樣?有沒有留下什麼線索?”
攤主搖了搖頭,語氣里帶著害怕︰“沒敢仔細看,他們戴著帽子和口罩,說話挺橫的。我也不敢得罪他們,怕他們再來找我麻煩。”
周志高把攤主的話記下來,心里怒火中燒,這些人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收保護費,簡直無法無天。
“你別害怕,這事我會處理。”他的語氣堅定,“我會讓公安部門加大巡查力度,把這些人抓起來,還夜市一個安穩的環境。”
攤主這下松了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可太好了!有周部長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以後再也不用怕那些人找事了。”
周志高又跟幾個攤主聊了聊,有的說夜市的路燈太暗,晚上做生意不方便。
有的說廁所太遠,顧客和攤主都不方便;還有的說垃圾清運不及時,影響生意。
他把這些問題一一記在筆記本上,心里已經有了大致的解決思路。
從夜市出來,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周志高沒回單位,而是讓司機把車開到了白市的一個工地。
現在已經是二零二二年農歷十一月,溫度驟降,路邊的樹木光禿禿的,寒風刮在臉上,像刀子割一樣。周志高裹了裹身上的外套,還是覺得冷。
可一到工地,眼前的景象就讓他愣住了。
工地上的工人們,大多只穿著背心,有的甚至赤著膀子,汗水順著他們黝黑的臉頰往下淌,滴在滿是水泥的地面上,瞬間就沒了蹤影。
他們有的在搬磚,有的在攪拌水泥,有的在搭腳手架,每個人都在賣力地干活,絲毫沒有被寒冷的天氣影響。
周志高走到一個搬磚的工人面前,那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臉上布滿了皺紋,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師傅,這麼冷的天,怎麼就穿個背心啊?不冷嗎?”
中年男人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笑著說︰“不冷,干活的時候就熱了。穿多了不方便,還容易出汗,汗濕了衣服更冷。”
他往旁邊指了指,“你看他們,都跟我一樣,習慣了。”
周志高看著中年男人凍得發紫的耳朵,心里一陣刺痛。
“那也不能這麼遭罪啊。”他從隨身的包里拿出一瓶水,遞給中年男人,“喝點水,歇會兒。”
中年男人接過水,擰開蓋子喝了一口,又把水遞給旁邊的工友。
“謝謝領導關心。我們都是家里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不拼命干活,怎麼養活一家人啊?”他的語氣里帶著無奈,卻又透著一股堅韌,“我兒子明年就要上大學了,學費還沒湊夠呢,我得多干些活,多賺點錢。”
旁邊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工人听見了,也湊了過來,他的胳膊上還帶著一道淡淡的疤痕。
“領導,我跟他一樣,也是為了家里。我爸媽身體不好,常年吃藥,我得趕緊賺夠錢,帶他們去大城市看看病。”他摸了摸胳膊上的疤痕,笑著說,“這點苦不算啥,只要能讓家里人過上好日子,再累也值。”
周志高看著眼前的工人們,眼眶有些發熱。這些樸實的工人,用自己的雙手和身體,撐起了一個個小家庭的希望
。他們在寒風里揮灑汗水,卻從不抱怨,只想著多賺點錢,讓家里人過得好一些。
他走到工地負責人面前,臉色嚴肅起來。
“這麼冷的天氣,怎麼不給工人們發些厚衣服?還有,有沒有提供熱飲和取暖的地方?”
工地負責人愣了一下,眼神有些閃躲︰“周部長,我們本來是準備發厚衣服的,可廠家那邊還沒發貨,所以就……”
周志高打斷他的話,語氣更嚴厲了︰“沒發貨?那為什麼不提前準備?這麼冷的天,讓工人們穿這麼少干活,要是凍出病來怎麼辦?”
“還有,取暖的地方呢?熱飲呢?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保障,你們怎麼能這麼不上心?”
工地負責人的額頭冒出了冷汗,連忙解釋︰“我們這就去準備,今天之內肯定給工人們發厚衣服,再搭建幾個臨時取暖棚,提供熱飲。”
“周部長,您別生氣,我們保證以後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了。”
周志高盯著他看了一會兒,語氣稍微緩和了些︰“工人們是工地的功臣,沒有他們,再大的工程也建不起來。”
“你們要記住,一定要保障好工人們的權益,不能讓他們寒了心。”
“是是是,我們記住了,一定保障好工人們的權益。”工地負責人連連點頭,趕緊讓人去準備厚衣服和取暖棚。
周志高又在工地上轉了轉,跟幾個工人聊了聊,了解他們的工資發放情況、住宿條件等。
當得知有部分工人的工資還被拖欠時,他的臉色再次沉了下來,當場給市勞動監察大隊打了電話,讓他們立即派人過來調查,督促工地盡快發放拖欠的工資。
更是和監察部門負責人直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干不好工作,就換人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