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五年底。
周志高在進入教育總局之後,總共去了四十七個城市,有些是暗訪,有些是明著去指導工作。
甚至有的城市明里暗里他去兩次,目的就是為了搞清楚,當地教育情況的真實面貌,而不是想看到那些為了應付他,而做出來的表面工夫。
有些城市不管是暗訪,還是明里去考察都沒有多少變化,不是沒有問題,但問題很小,在接受範圍之內。
可也有一些城市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簡直就是將上面的領導當傻子戲弄。
當然,也有可能是上面的領導想要看到的,就是那欣欣向榮的虛假一面也不得可知。
“曉雅一起回化安縣去轉轉怎麼樣,就快要放長假,到時候肯定是去內海小島找爺爺團圓過年。”周志高有些疲憊,想要放松一下。
“經過了一年的發展,我相信陽市、化安縣和長福鎮,肯定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就是不知道那里的民眾們,有沒有忘記初心。”
“其實很多人都是難以把握自己,當他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後,總是會變得懶惰,也有可能開始不再淳樸,甚至為了錢財而導致曾經的親戚朋友斷絕往來。”
“這樣的事情,我見過太多太多,所以並不覺得有什麼稀奇,希望我們一路走來的鄉鎮、縣城和城市沒有改變。”
劉曉雅回道,“我也想回去看看了,長福鎮的情況我不是很了解,但對化安縣我比你待的時間更長。”
“確實有點想念那里的山清水秀了,說起來大城市里和鄉村還是有著一定區別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
周志高點點頭,事實確實如此,他們在化安縣的時候,哪里有現在這麼麻煩,完全由他們說了算,所以可以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化安縣發展起來並沒有費太多心神。
要是在這京城想做到那一步,怕是要耗費的時間得好幾倍才行。
因為京城的關系太過復雜,就算上面有劉老罩著,他們也無法隨心所欲,但這就是成長,他們來京城是必然,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
臘月廿三,小年剛過,周志高帶著劉曉雅和洛汐,輕車簡從地回到了化安縣。
車子駛進縣城時,周志高望著車窗外鱗次櫛比的高樓,有些恍惚。
記憶中的化安縣,還是那個塵土飛揚、低矮平房林立的貧困縣,如今卻已頗具現代城市的模樣。
“爸爸,這里變化好大呀!”洛汐趴在車窗上,興奮地指著遠處一座造型新穎的文體中心。
劉曉雅微笑著說︰“是啊,看來這一年,化安縣的發展勢頭很猛。”
車子在縣政府門口停下,現任縣委書記張力早已等候在那里。
見到周志高,張力快步迎上來,緊緊握住他的手︰“周部長,您可算回來了!化安縣的老百姓,可都念叨著您呢!”
周志高拍了拍張力的肩膀,笑道︰“張力啊,別搞這些排場,我就是回來看看,順便帶家人逛逛,你忙你的,不用特意陪著。”
張力卻堅持道︰“那怎麼行?您是化安縣的老書記,是帶領我們脫貧致富的領路人,無論如何,我都得盡盡地主之誼。”
簡單的寒暄後,周志高沒有去縣委招待所,而是堅持住在了當年他在化安縣工作時的宿舍——一棟有些年頭的家屬樓。
這里的一切似乎都沒變,斑駁的牆壁,狹窄的樓梯,甚至連樓道里晾曬的衣物,都帶著熟悉的生活氣息。
“還是這里舒服,接地氣。”周志高推開宿舍的門,看著屋內簡單的陳設,感慨道。
劉曉雅放下行李,開始收拾屋子,“是啊,比那些豪華賓館強多了,有回家的感覺。”
洛汐則好奇地在屋里轉來轉去,“爸爸,這就是你以前工作的地方嗎?好小啊。”
周志高蹲下身,摸著女兒的頭,“是啊,爸爸以前就在這里辦公、休息。那時候條件雖然艱苦,但心里踏實。”
安頓下來後,周志高帶著家人走出了家屬樓,漫步在化安縣城的街頭。
街道干淨整潔,兩旁的商鋪琳瑯滿目,行人臉上洋溢著富足的笑容。
周志高邊走邊看,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一絲擔憂。
他擔心的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這里的人們是否還保持著那份淳樸和初心。
走到當年他帶領群眾修建的那條商業街時,周志高在一家老字號小吃店前停了下來。“這家店的豆腐腦和油條,是化安縣一絕,以前我經常來吃。”他笑著對劉曉雅和洛汐說。
三人走進店里,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老板一眼就認出了周志高,激動地說︰“哎呀!這不是周書記嗎?您可好久沒來了!”
周志高笑道︰“是啊,忙啊。老板,來三碗豆腐腦,三根油條。”
“好 !馬上就來!”老板熱情地應著,還特意多送了一碟小咸菜。
吃著熟悉的豆腐腦和油條,周志高心中暖意融融。
他問老板︰“大叔,這一年,化安縣變化挺大的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板點點頭,臉上滿是笑容,“可不是嘛!多虧了您當年的好政策,現在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您看這商業街,以前哪有這麼熱鬧啊!”
“那就好,那就好。”周志高欣慰地說。
從小吃店出來,周志高又去了當年他重點扶持的幾家鄉鎮企業。
這些企業如今已頗具規模,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看著車間里忙碌的工人,周志高感到十分欣慰。
他與工人們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工人們也都熱情地回應著,言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第二天,周志高帶著家人去了長福鎮。
車子行駛在寬闊平坦的柏油路上,周志高想起了當年通往長福鎮的那條崎嶇不平的土路。
“現在路好走多了,當年我們去長福鎮,車子都得小心翼翼的。”他對劉曉雅說。
劉曉雅感慨道︰“是啊,基礎設施的完善,對一個地方的發展太重要了。”
來到長福鎮,周志高首先去了那棵見證了他許多重要時刻的老槐樹。
老槐樹依舊枝繁葉茂,樹下卻多了一個嶄新的涼亭,周圍還修建了健身器材。
幾個老人正在涼亭里下棋,孩子們在健身器材上玩耍,一片祥和安寧的景象。
“周書記!”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周志高回頭,看到了當年的老村長老趙。
如今的老趙,精神矍鑠,正帶著孫子在樹下玩耍。
“趙大爺,您身體還好啊?”周志高迎上去,握住老趙的手。
“好,好著呢!”老趙笑得合不攏嘴,“托您的福,現在日子好過了,我這把老骨頭也硬朗了。”
老趙拉著周志高,不停地說著長福鎮的變化。
從他的話語中,周志高感受到了長福鎮的蓬勃發展,也感受到了鄉親們那份依舊淳樸的情感。
在長福鎮轉了一圈,周志高發現這里不僅經濟發展了,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
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村里還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和衛生所。
孩子們在嶄新的學校里讀書,老人們在幸福院里安享晚年。
這一切,都讓周志高感到無比欣慰。
然而,在走訪過程中,周志高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有村民向他反映,村里有些干部在宅基地審批和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不公正、不透明的現象。
還有一些村民說,隨著經濟的發展,村里的人際關系似乎也變得有些微妙,鄰里之間為了一點利益而產生矛盾的事情時有發生。
听到這些反應,周志高的心情變得有些沉重。他知道,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持社會的公平正義,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回到化安縣,周志高沒有聲張,而是將這些問題默默記在心里。
他知道,自己雖然已經離開化安縣和長福鎮,但這里的發展,這里的人民,始終是他心中的牽掛。
他決定,在離開之前,要和當地的干部好好談一談,提醒他們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治理,關注民生問題,保持初心,真正為人民服務。
晚上,周志高坐在宿舍的書桌前,看著窗外化安縣的夜景,思緒萬千。
他想起了自己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從長福鎮到化安縣,再到陽市,最後到京城,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了希望。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但他也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劉曉雅輕輕走進來,給他披上一件外套,“還在想事情啊?早點休息吧。”
周志高回頭,看著妻子溫柔的笑容,心中充滿了感激。“曉雅,謝謝你一直陪著我。”
劉曉雅搖搖頭,“我們是夫妻,說這些干什麼。我知道你心里裝著人民,裝著國家,我支持你。”
周志高點點頭,握住劉曉雅的手,“有你和洛汐在身邊,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窗外的夜色漸深,化安縣的燈火依舊明亮。
周志高知道,新的一天又將開始,而他,也將帶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人民的責任,繼續前行。
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腳下就有力量,就一定能夠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走出一條康莊大道,讓更多的人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化安縣修身養性三天後,一家三口回到了京城,進行年底最後的收尾工作,迎接除夕到來!
喜歡重生︰權力巔峰之官場風雲!請大家收藏︰()重生︰權力巔峰之官場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