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南宋便有個陳姑娘,《咸淳臨安志》中記載,她是臨安城普通的繡娘。
宋末元軍攻臨安時,不少百姓流離失所。
她便拿出多年攢下的繡品錢,在城郊搭了簡易棚屋,收留孤兒與逃難的婦人,教她們基礎的針線活,讓她們能糊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她倒是做得極好。
後來有人想為她請功,她卻只說‘不過是讓活人有口飯吃’,最終也沒留全名,只被當時的百姓稱作‘陳善繡’。”
再如黃道婆,出身貧寒,年輕時流落崖州,向當地百姓學了先進的棉紡技術。
後來回了家鄉,把軋棉、紡線、織布的技巧教給當地百姓,還改良了紡車等工具,讓當地的棉紡業迅速發展,為當地百姓添了不少生機。
後來‘松江布’聞名天朝,不少平民家庭靠織布擺脫了貧困。
她沒做過官,也非世家女,卻實實在在改變了一方百姓的生計。
《揚州府志》中還有個叫王阿婆的,她是揚州城郊的農婦,丈夫早逝,獨自帶著兒子生活。
當地常有旱災,她見田里的莊稼枯死,便想起幼時听老人說過的挖塘取水之法,帶頭領著村里的人挖蓄水池。
起初那些村民還覺得她是瞎折騰,但她不泄氣,只日日帶著人挖。
次年遇旱,村里的莊稼竟保住了大半。
後來周邊的村落也學著挖塘,她也無償去教方法,如今這法子在天朝還有許多人在用呢。
“諸如此類的女子,她們的名聲或許不如婦好、班昭、薛濤等人響亮,可她們所做之事、所行之法,也確確實實造福了一方百姓。她們的名字從不曾在史書當中留名,可她們所行的功績卻實實在在。”
浮影居士放下茶盞,聲音輕卻沉。
“婦好能領兵,班昭續史,薛濤寫詩,她們的光芒亮,自然被人記著。可這天下的光,哪能只靠幾盞大燈?”
“王阿婆的塘,陳善繡的針線,黃道婆的紡車,是藏在屋檐下、田埂上的小燈,照著尋常人的路。”
“這些光雖弱,卻暖得實在,少哪一盞,都有一片地方要黑著。”
“婦好、班昭、薛濤能入《女史》,這些女子自然也入得。玉兒這法子極好,將《女史》分為上下冊,你且去做吧。我名下所有書肆,皆听你調遣。”
“我也覺得,你選的這個時機頗好。”
皇後娘娘接話道。
“晉州盛家之事如今在天朝已是口口相傳,怕是過不了幾日,整個天朝便人盡皆知。這個時候正是群情激奮的時候,若是此刻將《女史》推出,讓天朝的百姓瞧瞧,他們向來看不起、任人欺辱的女子當中,原來也有這麼多英才,那後面的事想來他們也更能接受。”
“看了《女史》的女子們,也更能心有所感。”
長公主也一臉鼓勵地看著黛玉,點了點頭,開口。
“玉兒,且去做你心中之想,我們皆是你的後盾。”
黛玉站起身,盈盈福身,聲音輕柔卻堅定。
“三位長輩如此厚愛,玉兒定當全力以赴。”
她抬眸,目光清澈明亮。
“只是……還請三位長輩務必答應我一件事。”
看著三位長輩投來疑惑的目光,黛玉才堅定開口。
“我想在《女史》之上,署上三位長輩的名諱,這般便能少不少口舌。”
最先拒絕的是浮影居士。
“這《女史》從頭到尾都是你一人編撰,就是詩社里的那些貴女們相幫,也不過是幫你整理史料,如今卻要署我們的名,這不……”
黛玉沒讓她把拒絕的話說出口。
“我知皇後娘娘、長公主和浮影居士的想法,可是若是沒有你們背書,《女史》想要發布下去,怕是千難萬難。況且,若是沒有你們,這女史休不出來的,所以你們就當疼玉兒一次,好嗎?”
三位長輩互相看了一眼,雖心中不願搶了黛玉的功勞,到底還是點了頭。
《女史》一經推出,不論結果如何,定當會留名,可這名聲有好有壞,那些儒生們怕是多的是話要說。
畢竟《女史》一出便是正史,不知要擋多少人的路,有他們三人做背書,倒能堵不少口舌。
見皇後娘娘、浮影居士和長公主不再推辭,黛玉才高高興興地出去了。
看著她的背影,殿中余下三人相視一笑。
“這孩子,向來是知恩的。”
皇後娘娘調笑一句。
“大嫂,那《女史》你倒是給黛玉提了不少意見,署你的名,卻是名正言順。我和她呀,卻是白白撿了這麼一個可能名留青史的功勞。”
浮影居士搖搖頭,嘴角含笑。
只說。
“主修之人只能是玉兒,我們的名字便掛在序業便是好了。”
這是常態,個人修書,若的資助,便能在序業留名。這般既不搶玉兒功勞,也能為她背書。
長公主擺手笑道。
“什麼撿功勞?我沾我佷女的光也不行麼?這《女史》若真能傳開,將來後人翻書看到我的名字跟在後面,面上多有光啊。這名聲,不比史書里記一筆‘某某皇後賢淑’‘某某長公主驕縱’好听得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不過白撿的功勞我可不要。”
長公主又道,
“浮影居士、嫂子,我先回公主府瞧瞧,合計合計後邊的事,還有什麼能幫到黛玉的,總不能讓孩子一個人處理不是?”
有天朝最尊貴的兩位女子,還有浮影居士這個當代女文豪不遺余力地為黛玉做推手,《女史》的印刷與推行,倒比先前的詩冊流傳得更快了。
因著序頁署有皇後娘娘、長公主和浮影居士的名諱,所受的阻礙也小了不少。
那些儒生或許背後討論了不少閑話,可總歸沒傳到黛玉面前,她只當他們全盤接受了。
只是思想的啟蒙、萌芽不會來得那麼快,《女史》的後效如何,還得看以後。
但從京中各府貴女的情況來看,還是有些收效的。
至少如今,皇後娘娘每日見的人多了不少;浮影居士順勢設立的女學里,報名的女子也比尋常多了起來;就連邊關投軍的平民女子,也比前些日子多了。
不過這些黛玉暫時還不知道,畢竟邊關的消息已傳來。
蒙古出兵,新的一批糧草又要開始押送到九邊了。
從陛下傳回來的消息看,不知韃靼給蒙古許下了什麼樣的條件,這次蒙古大軍算得上是傾巢而出,林四娘和陛下鎮守的關峽已接連迎來了幾波蒙古大軍的反撲。
在這次蠻夷四族的聯軍當中,劉勇還看到了不少往日的軍中熟人。
北靜王最終還是和蠻夷聯手了。
前方的戰爭愈發激烈,後方的糧草更要供給得上,朝中的官員們又陷入了新一輪的忙碌當中。
他們在京中幫不了前線什麼忙,唯一能做的,便是為前方的戰士們守好後方。
喜歡紅樓之林家有嫡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紅樓之林家有嫡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