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探子回是回來了,就是這個話卻是不好答的。
那副將臉色凝重,躊躇了許久也不知道如何將嘴里的話吐出來。
王子騰臉上笑也暗了下來。
“發生了什麼!說,本將軍挺得住!”
將軍!這可是你說的,那我可就說了。
“昨夜,安城發生大戰,韃靼軍沒有準備,中了安城軍的箭陣,傷亡慘重。”
“韃靼大汗拓跋宏雖然被手下的人護著逃走了,可是他的心腹死了不少。”
這些是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的。
這個消息還是林景宴故意傳出來的。
王子騰腳下一軟,堪堪穩住。
“大戰?什麼大戰?回去的不就幾百個人麼!如何能發生大戰!”
回話的副將瞥了一眼王子騰的臉色。
嘆了口氣。
“是林家那個小子。他帶了五萬青州軍于昨晚趕到了。”
“我們剛出了城不久,他們就到了。”
王子騰發狠地踢了一腳旁邊的大樹,樹枝顫動,發黃的樹葉 的掉落。
王子騰滿臉恨意!
“又是他!北靜王不是說他得到消息,那林景晏去了北山麼!如今怎麼會出現在安城!”
越想越氣不過。
王子騰抽出腰間的劍,一刀就劈在了旁邊的樹上。
睚眥欲裂。
“為什麼!為什麼!不過一個乳臭未干的毛頭小子,憑什麼能夠算無遺策,將我們耍的團團轉!”
他們剛出了安城,林景晏就帶著手下的將士們進去了,還是青州軍!
那可是遠在青州的青州軍啊。不提前幾個月調動,根本到了九邊。
賈璉那個小子與他趨于委蛇,便是為了這事兒吧。
虧他差點信了他!
青州的守將,那個天朝第一位封官的女將,祖地便是青州。
甚至王子騰現在都在懷疑,從頭到尾,所有的一切都在林景晏那小子的掌控當中。
收江南,讓天朝的糧草富裕。分化邊境,壓制住了他。逼四王八公叛逃,朝廷之上再無反對之聲。如今蠻夷入侵,還打了蠻夷一個措手不及!
是不是從一開始他就知道他們和蠻夷有所聯系。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北靜王叛逃?還是他給蠻夷去信被發現,或者是更早的時候?
賈赦身死。
如果真的這麼早就知道了,那陛下和林景晏是真的能忍啊。
這都多少年了,都不曾發落了他們。還一直哄著他玩兒。
真好!
好的很!
“此仇不報,我不就不叫王子騰!”
“副將,安城的消息必須藏的死死的,沒到北山,不準軍中傳出任何閑話來!”
這個副將自然是知道的。
現在軍中那些將士,除了最開始就知道的那些,大多都是怕留在安城送死的。
若是這會兒知道安城居然安然無恙,還打了勝仗,怕是軍心動蕩。
“將軍,我明白,回來的那個探子,我已經處理了。”
“如今安城的情況只有你和我知情。”
王子騰拍了拍他的肩膀。
“做的很好,你也不用太過擔心,北山有太上皇在,如今正是缺可用之人的時候,你我去了,就是太上皇手下的獨一份。”
“老子對上兒子,自然是有天然的優勢的。”
副將壓下心中的忐忑,事已至此,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王子騰將心中暴怒壓下,不能慌,現在他不能慌,若是他都慌了,手下的這些人可怎麼辦。
若是這些人他不能平安的帶到北山,他最後的籌碼也沒了。
王子騰的手有些顫抖。
“還有多久打北山境地。”
副將往遠處看了看。
“按照現在的速度怕是要半月有余。”
“若是急行軍,十日即可。”
慢太慢了!
現在每晚一日,他們就會有危險。
本來還想著用安城牽制住他們,如今看來應該也不十拿九穩。
不行!他必須給九邊再添一把火。
不然等到陛下的援軍到了,林景晏就有多余的兵力來收拾他們了。
“現在去點兵,繼續走,如今這個情況,不到北山,都是不安全的。”
又從懷里掏出一卷羊皮紙。
“想辦法將這個送到拓跋宏的手中。”
副將看著王子騰手中的東西愣了愣神。
這不是九邊的布防圖麼!
將軍不是說等著他們攻打九邊的時候再拿出來用,這會兒怎麼要給了蠻夷。
有些猶豫。
“這……”
王子騰冷哼一聲。
“既然林景宴調了兵到安城,他們定然是早有防備的。”
“如今九邊的戰事剛剛開始,他們就算要重新布防,全都換了也來不及,這東西如今還有些作用。再過幾月,就是廢紙一張。”
“不用質疑,照我說的去做就好。”
“遵命將軍。”
“還有,九邊的情況不用再探了,如今我們最重要的是平安的到達北山。”
“那個時候才是我們反擊的時候。”
他就不信,他王子騰會一直輸!
王子騰所料的確不差,林景晏現在得確實是調不出多余的兵力去追擊他們。
拓跋宏吃了大虧,雖然回到了後方休整,繼續調集兵力,押運糧草。
可是對安城的騷擾卻是沒有停過的。
不止,安城一座城池。
其余地方也是這樣。
騷擾變的更加頻繁起來。
城池周圍村子的百姓,雖然已經派了人去叫他們盡快搬走,可總有來不及的。
城中有守將,他們就在旁邊燒殺村子。旁邊的村子沒人了,就日日來城下騷擾。
大戰小仗打了不知道多少。
村中的百姓,到了城中,如何安置,也需要處理。
還真有些分身乏術。
王子騰?林景晏還真一時管不住。
不過也不是沒有作用。
就這幾日,蠻夷軍的傷亡比我朝軍士多了不知道多少。
你來騷擾,我就打你。
你跑了,我也不追。
有城牆掩護,還有後方從各地源源不斷調過來軍糧,且看誰耗得過誰。
這會兒將江南這個糧倉和之前將各地的商號豪紳全都握到自己手中的好處就顯現出來。
不僅有江南的糧草可以調動,那些商號因為之前給邊關捐錢捐糧得了好處的,這會兒也都不吝嗇了。
只要這些人,這會兒不趁機哄抬糧價,那糧價就高不了。
要說聰明人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頭。
別的商戶還在觀望的時候,晉地的趙家又出手了。
這個趙家就是上一次在長公主宴會之上最先捐了六十萬兩銀子的那家。
得了陛下的青眼給了一個國子監的名額,後來陛下看他們乖覺,又給了一個皇商的名號,負責宮中采買。
家里老來得子的女兒,也因為這個嫁給了南寧侯府遠房家的兒子。
雖然是遠房,可南寧侯府家風清正,那小子也是爭氣的。
中了進士,也封了官。
那國子監的名額最後給了家中嫡孫。
听說書讀的也不錯。
可以說,那一次六十萬兩的投入,得來的收益,是他們往日花多少銀子都沒有的。
趙家也是明白了,都是大腿,自然要抱最大的那一個。
這不,九邊的情況,剛傳出來。
趙家老爺就準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