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後,我有了強國系統

第132章 劃清單進行時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奶油蛋糕醬 本章︰第132章 劃清單進行時

    找外公幫忙的事不能急,作為姜家三代唯一的孩子,姜家外公外婆對簡沐涵的疼愛只多不少,當年小舅在深市定居,是想將父母接過去的,但二老心疼外孫女,一直沒有過去。

    現在愛國值不夠,簡沐涵也必定是要回新歷2年,與其讓老人跟著擔心,不如等兌換完成再同外公坦白,

    等日後,有了國家做後盾,想必外公也能放心。

    定制的十台模擬飛行艙已經到了七台,簡沐涵裝載模擬飛行軟件,試玩了一次,在她這個外行人看來,作為模擬訓練機,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安執政給她的清單內容不少,近乎包括在當時各行各業所遇到的瓶頸問題,簡沐涵基本是都找出了相關資料,就算有在國內網站上找不見的,她也爬牆去了外網翻找。

    其中,就包括晶體管的制造與集成電路的資料。

    或許許多人會認為,新花國連電子管都沒搞明白,怎麼能直接去研究晶體管?

    其實不然,電子管與晶體管並非前後身的關系,並不是說,先有了電子管,才會出現晶體管,只是一個發明的先後問題而已,也有可能是先發明了晶體管,然後人們才發現電子管也可以傳輸信號。

    黎明基地的專家為什麼對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情有獨鐘?

    是因為受到簡沐涵後世帶過去的各種電子設備的打擊,他們發現,電子領域事關重大,小到百姓可使用的收音機、電視機,大到國防設備,都有著他們的身影,

    或者說,越是想往高精尖的方向發展,越是要早早將這些研究透徹。

    特別是鄭伯詢知道,尤立克的第一個集成電路,出現于新歷10年,他也知道,在小簡同志那個時空的歷史上,因為接觸太晚,所以在芯片領域的發展,一直比不上尤立克,花國的芯片技術,也一直被尤立克打壓。

    因此,在這個時空,他想要彌補這方面的遺憾。

    其實要是簡沐涵懂點事,光刻機都得給安排好,

    簡沐涵確實很懂事,上網一查,小型入門級別的都需要八千萬預算,還是買都買不到的那種,許多零部件不對花國出口。

    要不說,花國的芯片技術一直被卡脖子呢!

    簡沐涵在光刻機上畫了個圈,這個問題,只能期待以後交給親愛的國家爸爸。

    關于計算機方面的資料鄭伯詢也要了,不提別的,在新歷二年,許多國家都缺少計算機,花國的第一台自主研制的計算機也得等到新歷九年才誕生。

    將晶體管技術與計算機相結合,研制出小型計算機,無論是對外出口,還是日後對他國進行技術援助,對于花國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事。

    既能賺取外匯,也能在國際上提高地位。

    買不起光刻機,但是鄭執政在她面前狀似無意,多次提及的計算機是可以滿足的,

    初中計算神器,科學計算器,要多少滿足多少。

    除了科研方面,還有一部分工業生產方面的資料,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提高鋼鐵的產量與質量。

    鋼鐵,是一個國家重工業的基礎。

    建國初期,花國主要利用的是高爐煉鐵和平爐煉鋼,甚至在後來的全民大煉鋼時代,人們還自制磚爐,運用土法煉鋼。

    平爐煉鋼生產效率低,成本高,雖然能夠生產優質特種鋼材,但由于當時花國學得的技術不夠成熟,這種優點也並沒有過分體現。

    之前,論壇上的那些方法,確實讓京都鋼鐵廠的質量有所提高,減少了廢鐵率,但這遠遠不夠。

    新花國需要的鋼材太多太多了。

    轉爐煉鋼是現代化的煉鋼工藝,相較于平爐煉鋼,它的生產效率高,成本低,雖然僅能煉制中低品質的鋼材,但對于那時的花國,已經足夠。

    簡華遠收購的小型鋼材廠,運用的就是轉爐煉鋼法。

    說是想要將整套設備搬去另一個時空,實際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些固定的設備,一經拆卸,就已經是廢品了。

    思來想去之下,簡華遠決定簡化操作,只拆轉爐,讓沐沐帶過去,給新花國用作研究使用。

    好在,廠子小,轉爐的容積只有30噸,整體不算太大,在修建機場所需的穿孔鋼板生產得差不多後,他聯系了專業團隊,對轉爐進行了拆卸和檢修,並運至倉庫。

    清單的最後,是農業相關資料,以及唯二,跟簡家“貸款”購買的糧食種子。

    在簡沐涵第一次面見華志明,提到自熱炒飯時,他就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後世的糧食產量如何?

    鋼鐵是工業的根基,糧食是國家的根基。

    華志明經常講,手里有糧、心中不慌,也始終將農業作為戰略產業發展。

    他見過簡沐涵上交的大事紀要表,知道未來即將發生的三年自然災害,所以,對于糧食問題,他極其關注。

    當簡沐涵回答,後世的雜交水稻一季畝產一般在13001400斤,高產可達近2000斤時,

    當時在坐的三人全部激動地站了起來,

    華志明更是在會議室連轉三圈,嘴里不停說著“好”。

    當時的花國,水稻畝產不過才150300斤。

    因此,安執政在電報中特意標明,其余一切資料盡力即可,唯有雜交水稻技術以及稻種,萬望她能夠排除萬難,帶回新花國。

    雜交水稻技術其實不算一個多復雜的技術,雜種優勢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重點在于雜交品種的挑選以及所使用的親本。

    簡沐涵將網上的論文以及能找見的實體書全部購買下來,稻種也是將市面上所有能出售的種子都買了一遍。

    因地區、氣候的不同,每個省份適宜種植的水稻也不相同。

    “這樣不行。”

    簡華遠看過閨女下載的資料,搖了搖頭。

    沐沐搜集下來的資料多是初代技術,遠達不到現在的畝產量,而且,雜交水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無法留種。

    沒有自己培育種子的能力,買再多的種子都是徒勞。

    從無到有,自我研發時間太長,袁憶農院士從開始研究,到最後成功培育,花費了整整十年。

    無他,適合的親本種子太難挑選。

    他們最好能夠直接引進新品種的培育技術。

    喜歡穿越後,我有了強國系統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我有了強國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後,我有了強國系統》,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後,我有了強國系統第132章 劃清單進行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後,我有了強國系統第132章 劃清單進行時並對穿越後,我有了強國系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