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安博義著實是驚著了,這真的是計算機嗎?也太過便攜了!
“這真的是計算機?”
總領也發出疑問,不是懷疑,是震驚過後的不可置信。
“總領,安執政請看。”
鄭伯詢開機後點開計算器,首先出現的是標準頁面,主要是簡單四則運算,平方、立方、開平方、開立方。
點開左上角的三條杠杠導航,立刻出現科學、繪圖、程序員以及下方的角度、壓強、數據、功率轉換等字樣。
“這個計算器功能十分齊全,像科學計算器這里,可以做出平方根運算、指數運算、對數運算、三角函數等等的運算,比手搖計算器強多了!”
“另外,我們一致認為,這台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可能比尤立克那一台更加快速。”
一個佔地160平方米的重型計算機,竟然比不過一台小小的,頂多四五斤的計算機,這是多麼讓人震驚的一件事!
尤立克的那一台計算機,用無數電子管搭建而成,輸入的數據全部靠紙帶打印機輸出,一旦有哪個數據錯了,一切都得重來。
而這一台筆記本電腦,是如何將無數電子管縮小,塞進這薄薄的金屬板之間,還在原本的基礎上加上屏幕,能夠使運算數據更加清晰,方便核對檢查修改。
“但是在我們眼中看起來十分優秀的計算能力,竟然只是電腦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功能。”
“根據小簡同志的來信,其中還包含休閑、娛樂、辦公、學習等功能,可惜沒有細講。”
鄭伯詢是當真覺得惋惜。
其實這些也只是簡沐涵稍帶提了一嘴,因為這些大部分功能,都需要網絡,而此時,整個世界都沒有網絡這個概念。
“這是西方國家使用的打字機嗎?”
安執政指著鍵盤。
花國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了舒氏中文打字機,後來又發展成明快打字機,只是因為造價原因,不曾在市場上流通。
但再怎麼,也不會是這種字母鍵盤。
難道這台筆記本電腦,依舊是尤立克發明的?
總領和安執政面色都有了變化。
“不是,小簡同志說,這個叫拼音,是咱們花國的東西,我猜測,是後期文化部搞出來的。”
鄭伯詢擺了擺手,讓二人放心。
對于計算功能,只會用到鍵盤上的數字。
“這個,”總領拿起鼠標,在桌子上滑動,“與計算機之間沒有連接,它是怎麼控制屏幕的?”
“小簡同志講了,這是一種名為藍牙的技術,我們研究後發現,其實就是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鄭伯詢解釋。
“這都不是重點,小簡同志說,這台筆記本是送給科學家們充當計算機的,但您兩位也知道,我們科學院多少個部門啊,多少項目都擁有龐大的計算工作,我想著,要不要問問小簡同志,她那邊還有多的嗎?”
“你啊,貪心!”
總領點他。
“伯詢啊,你將計算機帶出基地,實在是太過冒險。”
“是,我回去後會寫一份報告。”
鄭伯詢低頭認錯,他也實在是太激動,急于和總領說明計算機的重要性。
有了非凡的計算能力,許多項目都能加快進度。
“如果說計算機對于科學領域有幫助,那麼,還有一樣對軍事有利的無人機。”
“無人機技術最初起源于尤立克一隊父子研制的飛機自動駕駛技術,之後又有人將無線電遠程控制技術應用于飛機,具我們了解,尤立克這些年在研究如何把無人機用于軍事。”
“沒想到,小簡同志先給了我們一個驚喜。”
說完,他又從公文包里掏出無人機和控制器。
總領和安執政呼吸一窒,眼楮都瞪圓半分。
“你膽子真是太大了,既然是這麼重要的東西,還能隨意帶出來!”
“將您和安執政請到研究所未免太顯眼,我這樣提著公文包出來,一路上帶著警衛,反倒安全。”
他一邊說,一邊快速安裝。
“根據小簡同志所說,這架小型無人機屬于民用產品,主要用來拍照、錄像,其軍事功能並不強大。”
“到了後世,真正的軍用無人機,是兼具偵察監視、攜帶炸彈打擊目標等等功能。”
“但就是這個所謂的民用無人機,在現在,也具備著強大的偵察能力。”
隨著“嗡嗡”聲,無人機升空,伴隨著操縱桿的上下左右移動,無人機忽高忽低,忽前忽後,屏幕內,實時顯現著清晰的畫面。
“控制距離10公里,飛行高度一千多米,並且因為小體積,雷達難以監測到。”
無人機這事兒,當初唯一的那一套被留在戰場時,陸青雲就向總領匯報過,安博義也清楚。
看到這第二套,倆人皆想起陸青雲密電中所說的,小簡同志的空間七天就能刷新一回的事情。
“研究院對無人機的研究情況如何?”
安博義開口詢問。
鄭伯詢羞愧搖頭︰“我們知道其中運用無線電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但具體的飛行控制技術以及小簡同志所說的集成電路和控制芯片,我們還沒能弄明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為什麼無人機能夠做得如此之小?數據傳輸必不可少的電子管是被什麼替代的?
這些問題搞不懂,別提自主制造了,就連復刻,都難以做到。
因為這一架無人機太過珍貴,研究所內無人敢動手拆下,生怕不能還原。
“伯詢,你先回去,你說的計算機,我會派人同小簡同志對接。”
“好。”
鄭伯詢小心收好筆記本和無人機。
“小鄧,派出一隊警衛,沿途秘密護送。”
總領喊來自己的警衛員吩咐。
菊香廳的門再次關閉。
“總領,留在戰場的那一架無人機是否要收回?”
華志明吸了口煙,他在思考,不僅是留在戰場上的那一架,還有小簡同志每七天就能夠刷新出來的那些,究竟該怎麼處理。
是送回國內研究,還是留在戰場發揮偵察作用。
雖然不想露怯,但鄭伯詢的一番話也讓他明白,現在花國的技術同七十年後的技術隔著一道天塹。
他毫不懷疑,這道天塹他們一定可以跨過去,但造橋修路又要花費多少時間呢?
如果留在戰場上,對敵軍進行空中偵察,也許,會對一場戰役起到決定性作用,按照陸青雲所說,在夜間小心使用,一千米的高度,敵軍就算發現,也只會當做是一只鳥。
難以抉擇啊。
“博義啊,我再想想。”
喜歡穿越後,我有了強國系統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我有了強國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