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五,李義府、杜正倫和李友益被貶黜,這一事件猶如平靜湖面上投入的一顆石子,引起了層層漣漪。沒過幾天,朝堂上便開始有了新的動靜。
中書令一職空缺了兩個,這使得日常奏疏的傳遞和政令的草擬都變得緩慢起來。
官員們在私下里紛紛猜測,究竟誰會填補這兩個空缺呢?各種猜測和傳言在宮廷內外流傳,人們都在關注著這個重要職位的歸屬。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十一月十三戊戌日。
早朝的鐘聲剛剛落下,內侍便捧著聖旨,步履穩健地走到了大殿中央。
還沒等官員們來得及深思熟慮,聖旨里的話語已經如同一道閃電劃破長空,清晰地傳入了每個人的耳中︰
“侍中許敬宗,久在中樞,熟稔政務,今暫命其檢校中書令,總領中書省諸事,待日後再擇定人選。”
這道聖旨的內容一傳出,大殿里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驚訝和意外之聲。
畢竟,許敬宗跟隨朝廷多年,他的資歷和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早在貞觀年間,他就負責過誥命的起草工作,後來又協助處理了許多朝堂上的重要事務。論及經驗和能力,由他暫時接管中書令的職責,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朝堂之上,眾官員們交頭接耳,彼此之間偷偷地交換著眼神,似乎都心領神會。
他們心里都明白,皇帝之所以讓許敬宗臨時接替中書省的主事之位,無非是擔心中書省無人主事會耽誤國家大事。
散朝之後,許敬宗不敢有絲毫耽擱,馬不停蹄地直奔中書省而去。
他前腳剛踏進中書省的大門,後腳屬官們便如潮水般涌了上來。這些屬官們手中捧著一摞摞積攢了好幾天的奏疏,紛紛向許敬宗匯報著各種緊急事務。
有的屬官焦急地說︰
“許侍中,地方上報的賑災文書已經積壓多日,至今仍未得到批復,災民們都在眼巴巴地盼著呢!”
另一名屬官也趕忙插嘴道︰
“還有邊軍的糧草調配問題,也需要盡快定奪啊,不然軍隊的補給可就成大問題了!”
面對如此繁雜的事務,許敬宗並沒有慌亂。他沉穩地接過屬官們遞上的奏疏,先大致翻閱了一下最緊急的幾份,然後迅速做出決策。
他指著其中一份來自隴右的賑災奏疏,對屬官們吩咐道︰
“這份隴右的賑災奏疏最為緊要,不能再拖延了。你們先按照去年的規制擬一個批復,讓當地官府立刻開倉放糧,先解燃眉之急。至于後續的手續,可以慢慢補辦,絕不能因為這些繁瑣的程序而耽誤了賑災大事!”
他再次拿起那份關于邊軍糧草的文書,仔細端詳著上面的文字和數字。沉思片刻後,他緩緩說道︰
“程名振那邊剛剛結束一場激烈的戰斗,士兵們經歷了艱苦的征戰,如今寒冬將至,他們過冬的糧草絕對不能短缺。”
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充滿了決斷和威嚴。
眾人皆知,邊軍的糧草供應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穩定,絕不能有絲毫馬虎。
接著,他略作思考,繼續吩咐︰
“讓戶部先設法湊出一半的糧草,以解燃眉之急。至于剩下的部分,就從關中糧倉調集吧。務必確保今天就把調令發下去,不得延誤。”
屬官們聞言,連忙齊聲應道,表示一定會盡快辦妥此事。然後,他們迅速轉身離去,腳步匆匆,顯然不敢有絲毫耽擱。
隨著屬官們的離去,原本略顯冷清的中書省,瞬間又恢復了往日的繁忙景象。人們來來往往,忙碌地傳遞著各種文件和消息,氣氛緊張而有序。
有年輕屬官私下里小聲嘀咕︰
“許侍中一接手,這辦事效率可真是大不一樣啊!才半天時間,就把那些積壓如山的事情都給理順了,這能力真是讓人佩服!哪像之前的李義府,整天就知道阿諛奉承,正事一件都辦不好。”
旁邊的老吏听到這話,深表贊同地點點頭,附和道︰
“可不是嘛!想當年先帝在位的時候,許侍中就經常協助各部門處理事務,每次都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差錯。這次他雖然只是臨時掌管中書令一職,但也給朝堂帶來了不少穩定啊!”
這些話很快就傳到了宮外,雖然普通百姓們對“檢校中書令”這個官職並不是很了解,但當他們听說朝堂上的差事並沒有因為官員的更替而受到影響,都紛紛松了一口氣。
有一位農戶恰好路過驛站,听到驛卒們在談論朝廷已經批準了賑災的文書,他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轉頭對同伴說︰“這可真是太好了!要是再晚一點,隴西那邊的鄉親們這個冬天可就難熬咯!”
許敬宗在接管中書省之後,展現出了極高的工作熱情和效率。
每天,他都會比以往提前半個時辰到達中書省,以便有足夠的時間來規劃當天的工作任務。
他會仔細地將需要處理的事情逐一列出,並按照重要性和緊急程度進行排序,然後有條不紊地逐一處理。
當遇到一些難以決斷的問題時,許敬宗並不會盲目地做出決定,而是會主動與戶部、兵部等相關部門的官員進行商議。他會虛心听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以確保決策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這樣一來,不僅避免了不必要的延誤,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一次,吏部遞來了一份關于官員任免的名單,其中有一個職位的任免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許敬宗對此非常重視,他特意要求相關人員將爭議的焦點詳細地寫下來。
第二天早朝時,他將這份名單和爭議點一並上奏給皇帝,並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李治對他的匯報表示滿意,並迅速做出了決定,使得這個爭議得以順利解決。
雖然沒有人確切知道許敬宗會暫代這個職位多長時間,但朝堂上下都對他的工作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
只要有他在中書省主持工作,各項事務都能夠得到妥善處理,政令也能夠及時下達。無論是邊軍的補給,還是地方的賑災等重要事務,都不會出現混亂的情況。
盡管長安的冬天異常寒冷,但朝堂里的秩序卻井然有序。
官員們各司其職,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百姓們也能夠安心地等待冬天的過去。
這種穩定的局面讓人們感到欣慰,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許敬宗繼續保持這樣的工作態度和能力,國家的政務就能夠順利運轉,人民的生活也能夠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