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幕逐漸籠罩大地,洛陽宮的燈火如同繁星一般,緩緩地、依次地亮起,將含元殿那朱紅色的梁柱映照得宛如沐浴在一片溫暖的光芒之中。
內侍們手提鎏金宮燈,輕盈地穿梭于宮殿之間,他們的身影在雕花窗欞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仿佛是一幅流動的畫卷。
此時,殿外傳來悠揚的編鐘樂聲,那樂聲隨著春風飄入殿內,與群臣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美妙而和諧的氛圍。
李治身著絳色常服,端坐在主位上,他的面容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莊重。
案上的白玉盤里,盛放著剛剛采摘下來的枇杷,那金黃的果皮在燈光下散發著溫潤的光澤,宛如一顆顆珍貴的寶石。
“陛下東幸未及旬日,便已厘清洛口倉積弊,漕工百姓無不稱頌。”
東台侍郎上官儀舉杯起身,他的聲音洪亮而清晰,在殿內回蕩。他朝著御座深深地作了一揖,然後說道︰
“臣請為陛下壽,願我大唐國泰民安!”
隨著上官儀的話音落下,滿朝文武紛紛起身附和。
一時間,青銅酒盞踫撞的聲音此起彼伏,清脆悅耳,如同一曲美妙的交響樂。
殿內頓時響起了一片山呼萬歲的聲音,那聲音震耳欲聾,仿佛要沖破屋頂,直達雲霄。
李治面帶微笑地抬起手,向眾人示意讓他們坐下。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階下的群臣,然後停留在了眾人身上,開口說道︰
“朕此次東來,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要督查漕運之事,確保國家的物資運輸順暢;二是要關注邊境的情況,以保國家安全。就在剛才,朕收到了阿史那彌射的緊急報告,說吐蕃的使者已經潛入了哥邏祿部,恐怕他們有招誘哥邏祿部的舉動。”
李治的話音剛落,原本殿內歡快的氣氛瞬間收斂了一些。
戶部尚書盧承慶見狀,趕忙上前一步,向李治拱手道︰
“聖人,哥邏祿部新近設立了陰山、大漠二府,其根基尚未穩固,吐蕃此時前來,必定是想趁虛而入。”
這時,武媚娘輕輕地拿起銀壺,為李治斟滿了酒杯。
她的動作優雅而輕柔,仿佛整個大殿都因她的存在而增添了幾分柔美。
斟完酒後,武媚娘柔聲插話道︰
“依媚娘之見,吐蕃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要拉攏哥邏祿部,無非是看中了河西地區的水草肥美。而曼都支雖然立場有些搖擺不定,但只要朝廷能夠對他恩威並施,未必會輕易地倒向吐蕃一方。”
她玉指輕抬,如蔥般的指尖微微彎曲,然後輕輕地叩擊在案面之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這聲音雖不大,卻在寂靜的宮殿中顯得格外清晰。
“前些日子,陛下曾吩咐戶部準備好絲綢和茶葉等物資。依臣妾之見,不妨盡快將這些物品送往西域,如此一來,也算是給哥邏祿部吃下一顆定心丸。”
她朱唇輕啟,聲音婉轉如鶯啼,卻又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李治聞言,微微一笑,頷首表示贊同︰
“皇後所言極是。甦海政在涼州駐軍五萬,實力雄厚。明日朕便傳旨于他,讓他選派精銳騎兵護送這批賞賜前往西域。如此,不僅能彰顯我大唐朝廷的威嚴,亦可震懾那些心懷不軌的宵小之輩。”
一旁的兵部尚書楊弘禮聞听此言,趕忙躬身應道︰
“陛下聖明!臣這就草擬聖旨,命甦將軍務必嚴密守護糧道安全,絕不可有絲毫差池。”
他言辭懇切,態度恭謹,顯然對此次任務的重要性心知肚明。
酒過三巡,宴席上的氣氛漸漸熱烈起來。這時,樂府的伶人們獻上了一曲《蘭陵王入陣曲》,樂工們擂鼓擊鉦,節奏激昂,仿佛將人們帶入了那金戈鐵馬的戰場。
只見一群身著武士裝扮的舞者手持戟矛,列陣起舞。
他們的動作剛勁有力,每一個轉身、每一次揮矛都充滿了力量和氣勢,引得席間眾人陣陣喝彩。
李治坐在高位上,凝視著階下激昂的舞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他轉頭對身邊的武媚娘低聲說道︰
“當年先帝平定天下,靠的就是這般銳氣啊。如今西域雖有小擾,但朕相信眾將也能如這入陣曲一般,所向披靡。”
武媚娘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她的眼眸如秋水般清澈,眼波流轉間,似有千言萬語。
她輕聲回應道︰“陛下聖明,獨具慧眼,甦海政和阿史那兄弟皆是英勇善戰之士,必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話音未落,殿外突然傳來內侍的稟報聲。
李治心中略感詫異,他不禁疑惑這些漕工代表為何會在此時前來求見。
然而,他並未過多猶豫,隨即下令傳見。
不一會兒,只見三位身著粗布短打的漢子被引領至殿中。
為首的老者滿臉皺紋,歲月的痕跡在他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他雙手捧著一個精美的錦盒,緩緩跪地叩首,聲音略微顫抖地說道︰
“草民等代表三千漕工,衷心感謝陛下為我們追回被克扣的工錢。這是今年新碾的洛河精米,特來恭請陛下品嘗。”
李治見狀,連忙讓內侍接過錦盒。內侍小心翼翼地打開蓋子,一股淡淡的米香頓時彌漫開來。
李治定楮一看,只見錦盒內的白米粒粒晶瑩剔透,宛如珍珠一般,散發著誘人的光澤。
李治微笑著拿起一粒米,放在指尖輕輕摩挲,感受著那細膩的質感。
他轉頭看向老者,關切地問道︰
“老人家,如今倉里的官吏可還有人敢刁難你們嗎?”
老者連連搖頭,臉上露出欣喜的神色
“自從那日陛下嚴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後,倉監對我們可客氣多啦!昨日還給大伙加了肉菜呢!”
殿內頓時響起了一陣爽朗而會心的笑聲,李治面帶微笑,用溫和的語氣對三位漕工勉勵了一番,然後下令賞賜給他們布匹和銀兩,讓他們回去後能夠好好地休息調養。
待漕工們恭敬地退下後,禮部尚書許敬宗上前一步,恭敬地奏道︰
“陛下以仁德之心感化天下萬民,即便是那些身處草野的百姓,也都對陛下的聖恩感恩戴德。如此一來,又何必擔憂四方蠻夷不會心悅誠服呢?”
他的話語剛落,突然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然而,吐蕃近年來卻屢次侵犯我國邊境,若不加以嚴厲的懲戒,恐怕日後會成為我國的心腹大患啊。”
李治聞言,不禁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之中。
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
“朕已經下令讓甦海政加強河西地區的防御力量,同時也讓阿史那兄弟密切關注哥邏祿部的動向。如此雙管齊下,應該能夠暫時穩住當前的局勢。”
夜色漸濃,華燈初上,宴會的氣氛卻愈發的熱烈起來。
人們歡聲笑語,推杯換盞,盡情享受著這歡樂的時光。
在一片喧鬧聲中,工部侍郎薛元超站起身來,他面帶微笑,手持一卷圖紙,向皇帝李治走去。
眾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不知道他要獻上什麼新奇的玩意兒。
薛元超走到李治面前,恭敬地施禮後,將手中的圖紙展開,呈現在李治面前,說道︰
“陛下,這是微臣新造的水力舂米機圖樣,請陛下過目。”
李治好奇地接過圖紙,仔細端詳起來。
只見圖紙上繪制著一台結構精巧的機器,各個部件都標注得十分詳細。
李治越看越覺得這台機器設計得巧妙,不禁頻頻點頭稱贊。
薛元超見狀,連忙解釋道︰“
陛下,這水力舂米機利用水流的力量驅動,每日可舂米百石,效率極高。若能在洛陽推廣開來,不出三年,便可充盈糧倉,為邊軍提供充足的糧草。”
李治听了,龍顏大悅,他對這台水力舂米機的前景充滿了期待。他看著薛元超,滿意地說道︰
“此等巧思,實乃國之利器,當賞!你盡快組織工匠試制,所需銀兩,直接從戶部支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