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

第348章 高宗改年號並立王巧顏為後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一枚君悅芙 本章︰第348章 高宗改年號並立王巧顏為後

    這一日,李治翻閱《尚書?舜典》,他查閱著上面的內容,永微二字進入他的眼眸,李治思考著︰

    “永保民彝、徽柔懿恭。張瑜。”

    張瑜如火箭一般跑到李治的面前︰“聖人,您有什麼吩咐?”

    李治端坐在龍椅之上,他微微挺直了身子,清了清嗓子,然後用一種威嚴而又莊重的聲音說︰

    “立刻去太史局傳達朕的口諭,將年號更改為永徽。”

    站在一旁的張瑜,听到李治的命令後,迅速地甩了一下手中的拂塵,然後恭敬地彎下腰來,應道︰

    “是,奴才這就去。”

    動作敏捷而利落,沒有絲毫的遲疑,仿佛對李治的命令早已了然于心。

    李治拿起桌子上的鵝毛筆,在宣紙上寫下︰

    改元永徽詔

    朕承皇考之業,踐祚以來,兢兢以守成心,懷惴惴恤民意。今歲序更替,思及貞觀遺訓,當以仁政撫民,以禮法治國,期使海宇承平,萬邦協和。

    夫 “永” 者,取社稷永昌之意;“徽” 者,含政德昭明之旨。自今而後,改貞觀二十四年為永徽元年。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一、蠲免京畿及河東諸州元年稅賦三成,以甦民力;

    二、釋流以下囚徒,減刑宥過,彰恤刑之仁;

    三、文武官秩滿當遷者,各進一階,同勉于治;

    四、舉孝悌力田之士,量才授職,以厚風俗。

    凡我臣民,宜體朕心,共襄盛治。欽此。

    永徽元年正月朔日。

    李治立刻讓張瑜昭告天下,改年號永徽元年。

    永徽元年正月的長安,殘雪未消。

    太極殿丹陛上,青銅龜鶴香爐升騰起裊裊青煙,與檐角垂落的冰凌相映,折射出冷冽的光。

    李治端坐在龍椅上,望著階下跪拜的太子妃王巧顏,她一襲翟衣繡著九四鳳,珠翠步搖隨著行禮輕顫,卻掩不住蒼白的臉色。

    三日前,這份冊封詔書就已在中書省擬定。彼時李治正批閱河東賑災奏疏,朱筆懸在半空遲遲未落。

    自從去年登基,他便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局 河東地震頻發,突厥在邊境蠢蠢欲動,而朝中老臣們仍帶著審視的目光打量這位新君。

    冊立皇後,不僅是家事,更是向天下昭示政權穩固的契機。

    "陛下,吉時已到。"

    鴻臚寺卿的聲音打斷了李治的思緒。

    典儀官捧著皇後璽綬緩步上前,玉質印紐冰涼,刻著 "皇後之璽" 四個篆字。

    王巧顏接過印綬時,指尖微微發抖。她想起昨夜母親握著她的手說︰

    "太原王氏的榮耀,就系在你身上了。"

    此刻,這份沉甸甸的璽綬,倒像是綁在她身上的枷鎖。

    冊封禮畢,李治並未多作停留,徑直前往政事堂。

    那里,新任侍中張行成正在等候。

    這位年逾五旬的老臣,曾在貞觀年間參與編纂《貞觀律》,因直言敢諫聞名。

    李治踏入門檻時,正見他俯身查看攤開的輿圖,花白的胡須幾乎要掃到紙面。

    "臣張行成,見過陛下。"

    張行成起身行禮,聲音沉穩如鐘。

    他注意到李治眼底的疲憊 。

    這位年輕的皇帝,自從即位後,每日只睡兩個時辰,案頭堆積的奏折比宮牆還高。

    "朕命你任侍中,"

    李治指了指輿圖上的河東,

    "便是要你輔佐朕治理這爛攤子。"

    張行成順著他的手勢望去,只見河東一帶用朱砂標滿了紅點,那是地震受災的州縣。

    "臣定當竭慮盡忠,"

    他頓了頓,

    "只是陛下,立後之事..."

    李治抬手止住他的話︰

    "朕知道你要說什麼。王皇後雖無子嗣,但太原王氏在朝中根基深厚,眼下局勢不穩,需要倚重。"

    張行成沉默片刻,躬身道︰

    "陛下聖明。臣願為陛下分憂。"

    當夜,掖庭宮燭火通明。王巧顏獨坐鏡前,任由侍女卸去沉重的鳳冠。

    鏡中女子眉目如畫,卻難掩眼底的寂寥。

    自成為太子妃那日起,她便知道這場婚姻是家族與皇室的交易。

    李治待她有禮,卻始終疏離。她想起新婚夜,李治捧著書卷讀到三更,連看都未看她一眼。

    "娘娘,該歇息了。"

    侍女輕聲提醒。王巧顏望著妝奩里的金步搖,那是李治登基前送她的唯一禮物。

    她攥緊步搖,金屬硌得掌心生疼。

    "去把《女誡》拿來。"

    她突然開口。

    或許,只要做得夠好,就能贏得陛下的心?

    與此同時,政事堂的燈火也未熄滅。

    張行成正在草擬賑災方案,案頭擺著各地送來的密報。

    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在西域集結兵力,而河東百姓還在廢墟中挨餓。

    他提筆寫下︰

    "開倉放糧,以工代賑..."

    墨跡未干,窗外傳來更夫打更聲,已是子時。

    次日早朝,朝堂氣氛凝重。

    禮部尚書上奏,稱民間流傳 "皇後無子,國本不穩" 的流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治握笏板的手青筋暴起,余光瞥見王皇後站在後宮嬪妃之首,神色如常,卻緊握帕子。

    他想起張行成昨夜的諫言︰

    "民心不穩,當以實績服眾。"

    "傳朕旨意,"

    李治的聲音在大殿回蕩,

    "河東賑災事務,由侍中張行成全權負責。凡挪用賑災錢糧者,斬無赦!"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張行成出列領命,目光堅定︰

    "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退朝後,李治在御花園遇見王皇後。

    王巧顏蹲在鎏金魚池邊,用指尖捏碎魚食撒入水中。

    錦鯉翻起銀鱗搶食時,她听見身後傳來孩童的笑聲。

    尚未轉身,便見蕭淑妃蕭彤言牽著幼子素節款步走來,四歲的素節掙脫母親的手,跌跌撞撞撲向李治,錦緞裁的虎頭鞋在青石板上踩出細碎聲響。

    “阿耶。”

    小素節抱住李治的蟒紋靴,仰起的小臉沾著墨跡 顯然是剛從書齋里跑出來。

    李治笑著蹲下身,手掌覆上孩子頭頂的雙髻,揉得烏發亂顫︰

    “今日又偷藏了夫子的狼毫?”

    素節仰頭露出乳牙,從袖中掏出顆蜜漬梅子,黏糊糊的糖汁染髒了袖口︰

    “阿耶嘗!這是阿給的。”

    蕭彤言踩著金泥重台履走近,羅裙上的並蒂蓮紋掃過池邊青苔。

    她抬手行插手禮,腕間金瓖玉鐲踫撞出清響︰

    “聖人就知道慣著他,寫不完《急就章》便要鬧糖吃。”

    話音未落,素節已將梅子塞進李治口中,自己咯咯笑倒在皇帝膝頭。

    李治接住孩子晃悠的小腳,指尖蹭掉他鼻尖的墨點,眼底盡是尋常父親的縱容︰

    “孩童天性如此,不必苛責。”

    王巧顏捏著魚食的手指驟然收緊,碎屑簌簌落入水中,驚得錦鯉四散。

    她望著蕭淑妃鬢邊顫動的珍珠步搖,想起今早尚衣局送來的皇後衣 那上面的鳥刺繡,比蕭淑妃裙上的蓮花整整大了兩寸。

    可此刻,蕭淑妃半跪在皇帝身側,替素節整理歪掉的衣領,眼角眉梢都是不加掩飾的親昵。

    “素節該學騎射了。”

    李治捏了捏孩子的小胳膊

    “好!明日讓七娘帶你去看馬球。”

    素節歡呼著摟住他的脖子,蕭淑妃順勢替皇帝拂去肩頭落英︰

    “聖人前日出征突厥的詔書,臣妾在麟德殿抄了三份......”

    她的聲音輕軟,尾音卻帶著恰到好處的關切。

    王巧顏站起身,袖中魚食已碾成碎末。

    素節突然指著她腰間的玉雙魚佩︰

    “皇後的魚鵝會響!”

    李治這才注意到她的存在,目光從她素白的翟衣上掠過,落在她身後空蕩蕩的宮人隊伍上︰

    “皇後今日怎的沒帶侍女?”

    “陛下與淑妃、皇子共享天倫…”

    王巧顏欠身行禮,裙裾壓住了方才素節踩出的鞋印,

    “臣妾不便打擾。”

    蕭淑妃垂眸替素節系緊玉佩流甦,指尖在金絲穗子上繞了兩繞。

    李治望著王巧顏轉身時晃動的九金飾,忽然想起今早張行成奏報的河東災情 那里的百姓,怕是連這樣的金飾熔了都換不來半斗粟米。

    “皇後留步”

    他叫住她的背影,素節正趴在他肩頭啃咬腰帶玉,

    “明日讓尚食局給淑妃送些阿膠,素節這孩子......”

    話音未落,懷中的孩子已發出困乏的呢喃。

    王巧顏轉身時面帶微笑,指甲卻深深掐進掌心︰

    “陛下放心,臣妾自會安排。”

    蕭淑妃卻打斷

    “聖人,妾身想自己安排人去給素節拿阿膠,不要勞煩皇後姐姐了。”

    喜歡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請大家收藏︰()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第348章 高宗改年號並立王巧顏為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第348章 高宗改年號並立王巧顏為後並對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