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李孟姜翻閱著申通鏢局的賬本,她看著上面的數字達到她的預期,十分滿意︰
“嗯,也應該給伙計們升工資了。”
此時白茶端著一杯茶走進拂曉殿,李孟姜抬起頭發現自己的婢女好像有一些不高興,她就有些好奇;“怎麼了?為何一臉別人欠你一千兩銀子的表情?”
白茶將茶置于桌子上,一臉不高興的將事情合盤拖出︰“還不是因為部尚書張亮的事情嘛”
李孟姜蹙眉,她想著︰哎?不對勁呀,這個張亮不是開麻辣燙的嘛?
哎?難道是這個張亮生意不景氣,就像電視劇和小說里寫的和演的那樣,去找一個特別厲害牛逼的科學博士,乘坐他制作的穿越時空的時光機,穿越到初唐來當刑部尚書的官職。
白茶拿起桌子上的茶壺倒進茶杯之中,遞給李孟姜︰“奴婢听說這張亮和她的妻子,只有一個孩子”
李孟姜接過茶杯呷了一口︰“這個十分正常的呀,現在不是有些許多人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嘛。”
白茶往軟墊上挪了挪,蹲下抬手捋順上面的褶皺,她攤攤手︰“這張亮的兒子叫張 ,字慎微,是張亮前妻所生”
李孟姜又呷了一口茶︰“這個張亮給自己的兒子取字慎微,是要他做事情一定要謹小慎微,他也算是一個好父親。”
白茶半跪在床上,指尖捏著湘妃竹骨的篦子,將疊好的蜀錦被角壓得平平整整。窗外蟬鳴忽遠忽近,她突然壓低聲音︰
“刑部尚書張亮的原配前妻劉氏,跟他吵架,吵到忍無可忍就與張亮提出和離,不過多久這張亮又娶了一個後妻李氏。”
李孟姜饒有性質的听白茶說著︰“這個李氏,她是安分守己的女子嗎?”
白茶跪坐在青磚地上,正往竹編針線筐里塞著彩線,聞言動作一滯,無奈地搖了搖頭,鬢邊絹花跟著晃出殘影︰
“十殿下呀,您听奴婢說說道嘛,這李氏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呀。”
李孟姜握著紫毫筆桿,將筆尖浸入羊脂玉硯台,墨汁在清水中緩緩暈開。
她盯著宣紙上未寫完的《金剛經》,頭也不抬地問︰
“哦?這李氏到底做了什麼毀三觀的事情?扒灰?還是出軌?”
筆尖懸在宣紙上方,李孟姜看著墨珠將干未干,輕笑一聲擱下筆。
她屈指彈了彈白茶的腦門︰
“就是偷情的意思。”
見宮婢還是滿臉懵懂,索性掰著手指解釋︰
“就像你前日說的,良家婦人不守婦道,背著丈夫和別的男子私會。”
白茶 “啊呀” 一聲捂住嘴,耳尖瞬間紅透,繡著並蒂蓮的裙擺掃過青磚︰
“那李氏還真做出這等腌 事!她趁著張亮出征高昌,在府里養了個面首,還逼著老爺把那人收作義子,取名張慎幾!”
她湊近時,鬢邊茉莉香混著燭油味撲來
“更離譜的是,她把後院改得跟勾欄似的,夜里總傳出絲竹聲,整條朱雀街都听得見!”
李孟姜重新拿起筆,卻在寫 “色即是空” 時頓住。
墨汁滴在宣紙上,洇出個墨團,倒像是李氏後院那團剪不斷的爛賬。
她想起史書里對謀反案的記載,原來那些冷冰冰的 “私養義子” 背後,還藏著這般荒唐的風月事。
“怪不得張亮落得如此下場。”
李孟姜將筆重重擱在筆洗里,清水泛起漣漪︰‘
“後院起火,朝堂又怎會安穩?”
她望著窗外漸暗的天色,突然覺得這貞觀年間的風雲變幻,倒不如深閨後院的腌 事來得有趣。
李孟姜閉著眼楮,悄悄地讓糖寶查詢一下,張亮的歷史背景,糖寶立刻把查詢的結果告訴李孟姜;
貞觀二十年,時大唐四海升平,然刑部尚書張亮卻突遭橫禍。
陝州人常德玄上表太宗李世民,狀告張亮心懷不軌,蓄意謀反,證據是張亮私養義子達五百人之多,且與術士程公穎、公孫常過從甚密,日夜謀劃。
太宗覽表後,龍顏震怒。張亮身為朝廷重臣,位居刑部尚書之要職,肩負天下刑獄公正之責,卻做出此等行徑,實乃悖逆之舉。
太宗即刻下令,著宰相馬周徹查此案,務必查明真相,以正國法。
馬周領命後,絲毫不敢懈怠,迅速將程公穎與公孫常緝拿歸案,審訊二人與張亮的不軌之舉。
出乎意料的是,此二人未經嚴刑拷打,便竹筒倒豆子般,將張亮所謂的 “陰事” 和盤托出。
據他們供述,張亮曾與他們探討圖讖,妄言自己 “名應圖讖”,有帝王之相;
還曾向程公穎詢問︰
“吾臂有龍鱗起,欲舉大事,可乎?”
種種言行,直指謀反意圖。
馬周將審訊結果上奏太宗,太宗隨即親自提審張亮。
張亮面對皇帝,見到常玄德的舉報信和程公穎、公孫常的供狀後,頓時嚇得臉色慘白如紙,冷汗如雨下,連連喊冤,堅稱自己是被政敵惡意陷害。
他聲淚俱下地向太宗自述先前的功勞,從早年追隨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奉命到洛陽秘密聯結山東豪杰,即便遭受齊王李元吉告發,被嚴刑拷打也未吐露秦王機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後來在戰場上為大唐出生入死,討伐各方勢力,為李唐江山的穩固立下汗馬功勞,試圖以此表明自己對朝廷的耿耿忠心。
然而,太宗心意已決,根本不听張亮的辯解,一口咬定他謀反屬實。
畢竟,在太宗心中,私養五百義子,數量如此龐大,絕非尋常之舉,其意圖不言而喻,更何況還有術士的證詞佐證。
隨後,太宗召集百官,共議張亮之罪。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壓抑,百官們看著龍顏大怒的太宗,大多畏懼皇權,順著太宗的心思,紛紛附和稱張亮罪大惡極,當處以死刑。
唯有將作少監李道裕,秉持著公正之心,站出來直言︰
“張亮謀反之事,證據尚不確鑿,‘反形未具’,罪不當死。”
他認為僅憑術士的一面之詞,以及私養義子這一行為,不足以確鑿認定謀反大罪,應當慎重調查,不可草菅人命。
但彼時太宗正處于盛怒之中,根本听不進李道裕的諫言。
最終,太宗下詔,派長孫無忌、房玄齡前往獄中,與張亮訣別,而後將張亮押至長安西市斬首示眾,並沒收其家中全部財產。
張亮死後不久,太宗漸漸冷靜下來,重新審視此案,深感懊悔。
他意識到揭發張亮謀反的證據存在諸多漏洞,疑點重重,背後或許真有冤情。
而李道裕當初所言 “反形未具”,如今想來,極有道理。
一年之後,刑部侍郎一職空缺,太宗在選拔人才時,想到了李道裕,感慨道︰
“朕覺得李道裕勝任此職,因為在議論張亮謀反一案時,只有此人認為證據不足,現在想想很有道理,朕因為沒有听從,至今仍感到後悔。”
遂提拔李道裕為刑部侍郎。
然而,此時張亮已含冤九泉,曾經的凌煙閣功臣,最終落得如此悲慘結局,實在令人嘆息。
李孟姜嘆氣︰“我怎麼覺得哪里怪怪了。算了不管了。”
喜歡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請大家收藏︰()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