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

第406章 孔穎達去世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一枚君悅芙 本章︰第406章 孔穎達去世

    貞觀十九年的長安,十月的寒風裹挾著終南山的霜氣掠過宮牆。

    太極殿屋檐下的銅鈴在風中搖晃,發出細碎的嗚咽,仿佛在為即將消逝的一代鴻儒奏起挽歌。

    十月初七這日,晨霧未散,宮人們便見一輛素白馬車從國子學緩緩駛出,車輪碾過青石板的聲響,驚起了朱雀大街梧桐樹上的寒鴉。

    消息傳入太極宮時,李世民正批閱著征高句麗的戰報。

    朱筆懸在半空,墨汁滴落在奏疏上暈開,他盯著那團墨跡良久,忽然將筆重重擲在案上︰

    "備車,去國子學。"

    龍輦穿過薄霧籠罩的街巷,皇帝望著車窗外翻飛的落葉,恍惚間想起二十年前初見孔穎達時的場景 ,那時的經學家尚是兩鬢烏青,在弘文館講學時,目光如炬,聲音清朗,連房玄齡、杜如晦都曾執經問難。

    國子學內,靈堂已設。

    孔穎達的棺槨停在講堂中央,四周堆滿了弟子們敬獻的經卷。

    李世民踏入門檻的瞬間,守靈的老僕伏地痛哭︰

    "聖人啊,先生臨走前還握著《尚書正義》的殘稿......"

    皇帝緩步上前,望著靈柩上覆蓋的素錦,顫抖的手撫過棺木上雕刻的雲紋。

    那是他親自下旨為這位三朝元老打造的壽材,此刻卻成了陰陽相隔的見證。

    孔穎達的一生,幾乎與貞觀盛世的脈絡交織纏繞。隋末亂世時,他便因精通五經名動天下。

    李淵入主長安後,特意將他召入朝廷;

    待到李世民即位,更是委以重任,命他執掌國子學。

    彼時的大唐,雖已平定四海,但經學分立、注疏繁雜的亂象仍在。

    李世民深知,要想實現文化一統,需有一部權威典籍。

    于是,貞觀十二年,皇帝將編纂《五經正義》的重任交到了孔穎達手中。

    接到詔令的那個清晨,孔穎達站在國子學的講台上,望著台下數百名學子,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

    他深知,這不僅是學術使命,更是治國安邦的大計。

    此後的七年,他帶領一眾學者,日夜鑽研。

    書房里的油燈從未熄滅,案頭堆滿了批注的典籍,紙張上的字跡寫了又改,改了又寫。

    遇到分歧時,他常與弟子們爭論至深夜,聲音穿透窗欞,驚起棲在屋檐下的夜梟。

    編纂《五經正義》的過程充滿艱辛。儒家經典歷經千年傳承,版本眾多,注釋各異。

    孔穎達既要博采眾長,又要去蕪存菁,確立統一標準。

    以《周易》為例,自漢魏以來,就有王弼、韓康伯等大家的注本,各有千秋。

    他反復研讀,結合自己的理解,最終選定以王弼注本為基礎,加以疏解,既保留了玄學對《周易》的深刻闡釋,又融入了儒家的治世思想。

    在注釋《尚書》時,他更是嚴謹。當時流傳的《尚書》版本存在真偽之爭,孔穎達查閱大量古籍,結合出土文獻,仔細考證。

    他發現梅賾所獻的《古文尚書》存在諸多疑點,但考慮到其在當時已廣泛流傳,且對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便將其與《今文尚書》並行,並在注釋中詳細說明源流。

    這種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為後世樹立了典範。

    每完成一卷,孔穎達都會親自謄抄,字跡工整如印。

    他常對弟子說︰

    "經學者,國之根本,治學不可有絲毫懈怠。"

    《詩經正義》定稿那日,他捧著沉甸甸的書稿,眼中滿是欣慰。

    這部匯集了三百零五篇詩歌注釋的著作,不僅解釋了文字含義,更深入探討了詩歌背後的政治、文化內涵,將《詩經》從簡單的文學作品提升到了治國安邦的經典高度。

    《禮記正義》的編纂,則體現了孔穎達對禮治的深刻理解。

    他詳細梳理了古代禮儀制度的演變,結合唐朝的實際情況,對禮的內涵進行了新的闡釋。

    他認為,禮不僅是外在的儀式,更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倫關系的根本準則。

    書中對《大學》《中庸》的注釋,更是將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進行了系統闡述,成為後世學子必讀的經典。

    隨著《五經正義》的完成,一場文化革新在大唐悄然展開。這部著作被頒行天下,成為各級學校的教科書,科舉考試也以其為標準。

    從此,學子們不必再為不同的經注而困惑,儒家思想在統一的解釋下,更加深入人心。

    它不僅促進了學術的繁榮,更在思想層面上鞏固了大唐的統治,為貞觀盛世的文化昌盛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長期的辛勞早已拖垮了孔穎達的身體。貞觀十九年春,他便臥病在床。

    即便如此,仍心系《五經正義》的修訂。

    臨終前幾日,他強撐病體,讓弟子將未完成的《尚書正義》殘稿讀給他听,听到疑惑處,仍要逐字逐句推敲。

    當弟子念到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的注疏時,他微弱的聲音里帶著欣慰︰

    "此句甚妥,治國之道,莫過如此......"

    李世民站在靈堂中,想起這些往事,不禁老淚縱橫。

    他命人取來《五經正義》,翻開泛黃的書頁,看著那些熟悉的批注,仿佛又看到了孔穎達伏案疾書的身影。

    "朕失一良師矣!"

    皇帝的聲音在空曠的講堂里回蕩。

    他下旨厚葬孔穎達,追贈太常卿,謚號 "憲",以表彰其在學術和文化上的卓越貢獻。

    孔穎達的離世,如同一顆巨星隕落,震動了整個文化界。

    長安的文人墨客紛紛前來吊唁,國子學的弟子們更是悲痛欲絕。

    他們自發為老師守靈,誦讀《五經正義》,聲音在夜色中回蕩。

    遠在江南的學子們听聞噩耗,也設壇祭奠。這場哀悼,不僅是對一位學者的追思,更是對一個時代文化精神的致敬。

    此後的歲月里,《五經正義》繼續發揮著深遠影響。

    它不僅影響了唐朝的學術和教育,更對後世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宋、元、明、清各朝,這部著作始終是儒家經典的權威注本,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孔穎達以其畢生心血,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立下了不朽功勛,他的名字,也永遠鐫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之上。

    喜歡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請大家收藏︰()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第406章 孔穎達去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第406章 孔穎達去世並對大唐︰實習生穿越竟成臨川公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