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民間志

第3章 西湖女子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一分零二秒 本章︰第3章 西湖女子

    卯時三刻,西湖的霧還沒散透,像籠著層青紗帳。阿菱蹲在船頭,竹籃里的蓮朵沾著露,粉白瓣兒映著天光,跟她新換的月白褙子一個顏色。船槳撥開水面,攪碎了東邊天際的魚肚白,驚得早起的鷺鷥撲稜稜飛遠。

    “阿菱,漿要穩些!”艙里傳來娘的咳嗽,混著絲線穿梭的簌簌聲。阿菱應了聲,把槳往水里探深些——爹的癆病又重了,昨夜咳得窗紙發顫,娘守著繡架熬了半宿,油燈把她鬢角的白絲映得比月光還亮。

    船劃過甦堤,柳絲垂在水面打旋兒,阿菱望著自己映在湖里的影子︰鵝蛋臉,眉眼像浸了西湖水,清清亮亮。她摸了摸襟前的繡囊,里頭是片枯荷,去年秋天下湖采蓮時拾的,娘說留著壓驚。

    “喲,阿菱又去采蓮啦?”岸邊茶寮的王二娘探出頭,鬢邊插著朵石榴花,“你娘新繡的‘三潭印月’,昨兒被個秀才買走了,說要寄給汴京的爹。”

    阿菱笑了,眼角彎成月牙︰“二娘快別夸,娘說針腳還糙呢。”話音未落,東邊雲縫里漏出縷金輝,給湖面鍍了層蜜,連她褲腳沾的蓮泥都泛著光。

    入梅那天,雨跟斷了線的珠子似的砸下來。阿菱正蹲在船尾補繡繃,忽听“撲通”一聲,抬眼就見個青衫書生摔在跳板上——懷里抱著本《文選》,書頁都洇成了深灰,偏緊緊護著,跟護著命似的。

    “對不住對不住!”書生手忙腳亂爬起來,撞翻了阿菱的繡框,墨綠的荷葉散在艙板上,紅絲線繃得老緊,像要掙斷似的。

    阿菱蹲下身撿絲線,指尖踫到書生的靴面——糙布底,沾著泥,倒像是趕路的。抬眼時,正對上他的臉︰眉眼清俊,額角還掛著雨珠,卻笑得靦腆︰“姑娘繡的荷,比真花還鮮活。”

    這話阿菱听得多了,卻頭回叫人心跳快了半拍。她別過臉整理繡線︰“公子可是避雨?艙里有干帕子。”

    書生叫周硯,說是從越州來,要去臨安趕考。船行至曲院風荷,雨漸小了,荷葉上滾著水珠,像阿菱繡繃上的珍珠粒。周硯倚在艙邊念詩︰“‘接天蓮葉無窮碧’,到底不如親眼見得真切。”末了又補一句,“也不如姑娘繡得真切。”

    阿菱的臉燙得厲害,低頭戳著繡針——針卻總往指腹扎,疼得她倒吸涼氣。周硯忙遞過帕子︰“姑娘小心,繡活費神,莫傷了手。”

    那天傍晚,阿菱把周硯送到清波門。臨別時,周硯從懷里掏出半塊端硯︰“姑娘若不嫌棄,這方硯……權當謝禮。”硯台邊角缺了塊,卻透著溫潤的青,像西湖水浸過。阿菱收下了,當晚就著油燈看,硯底竟刻著極小的“周”字。

    自打周硯走後,阿菱的繡繃上多了許多“風景”︰甦堤春曉的柳,雷峰夕照的塔,還有平湖秋月的月——那月亮繡得極妙,銀絲線在燈下泛著光,真像把天上的月摘了下來。

    娘常笑她︰“囡囡繡月亮時,眼楮比星子還亮。”阿菱不答話,低頭穿針,卻總想起周硯念詩的模樣。有時船過斷橋,她會恍惚看見青衫人影,待要細瞧,卻只剩滿湖碎銀。

    七月初七,西湖邊的乞巧會熱鬧得很。阿菱和娘擺了繡攤,繡的並蒂蓮香囊一搶而空。收攤時,王二娘擠過來悄聲道︰“听說今科解元是越州來的,叫周硯!”

    阿菱的手猛地一抖,絳紅絲線染在湖藍緞子上,像滴了血。當晚她躺在艙里,听著浪拍船板的聲音,把那方端硯摸了又摸——硯底的“周”字,竟被汗浸得發亮。

    變故來得毫無征兆。先是爹的咳嗽里摻了血,郎中搖頭嘆氣︰“癆病入肺,神仙也難救。”接著周硯的書信斷了線,從秋到冬,連片落葉都沒飄來。

    阿菱把船劃得更勤了,白天載著游客逛三潭印月,夜里就著油燈繡屏風——城西劉夫人要嫁女兒,定制了十幅“西湖十景”,定金夠給爹抓半年的藥。

    臘月里的西湖結了層薄冰,阿菱的手生了凍瘡,指尖裂得像干涸的荷瓣。娘心疼得直掉淚︰“囡囡歇著吧,娘來繡。”阿菱卻咬著牙搖頭,把凍僵的手往懷里焐焐,又摸出針——劉夫人限期緊,耽誤不得。

    除夕前三天,爹咽了氣。阿菱跪在靈前,攥著爹留下的舊槳,听娘哭啞了嗓子。守靈的夜里,她夢見周硯穿著紅袍,笑著朝她招手,可伸手一抓,卻只抓到片冰涼的雪。

    春寒料峭時,阿菱終于繡完了十幅屏風。送進劉府那天,她特意換了件新洗的月白褙子,把斷了的襟扣仔細縫好——心里還存著絲僥幸,說不定周硯……

    劉夫人的護甲刮過屏風,嗤啦一聲,驚得阿菱手一抖,絳紅絲線又染在緞子上。“這等粗活,也敢拿給本夫人?”她丹蔻戳著繡繃,脂粉氣里裹著威嚇,“瞧瞧這針腳,東倒西歪的,當本夫人沒見過世面?”

    阿菱的指甲掐進掌心︰“夫人明鑒,這十景是民女熬了半年……”話沒說完,就被管家叉著腰打斷︰“還敢狡辯?劉府的銀子是大風刮來的?趁早滾,別髒了夫人的眼!”

    那天阿菱是被人推搡著出的劉府,繡繃摔在青石板上,十景圖散了一地。路過的乞兒撿了幅“南屏晚鐘”,睜著髒污的眼問︰“姐姐,這畫能換饅頭不?”阿菱蹲下身,把繡品塞回他懷里,淚珠子砸在緞子上,暈開片水痕。

    再後來的事,阿菱記得模糊。只知道劉夫人咬定她“偷盜繡樣”,衙役闖進船篷時,娘正抱著繡繃哭,說那是阿菱爹的命。

    牢里的霉味往肺里鑽,阿菱摸著手背的痂,想起娘教她穿針時說的話︰“線要繃直,心也要繃直。”可如今線斷了,心也折了。

    “囡囡……”娘的哭聲從鐵欄外傳來,阿菱撲過去,摸到娘布滿老繭的手——她的繡娘啊,指尖糙得像砂紙,卻曾繡出最鮮活的荷。“他們說……說要賣了船償債……”娘的話斷斷續續,像浸了水的棉絮,“阿菱,娘對不住你……”

    阿菱把臉貼在娘手背上,咸澀的淚往娘的皺紋里鑽︰“娘,是阿菱沒用……”窗外的月亮缺了角,像她碎了的繡繃。

    牢里的第七天,阿菱正抱著稻草發呆,忽听牢門 當響。進來的是個老和尚,灰布衫上沾著西湖水的腥氣,手里捧著卷舊經。

    “女施主,老衲有個不情之請。”和尚展開經卷,泛黃的紙頁上畫著幅西湖圖,筆觸眼熟得很,“听聞施主繡藝通神,能否將這圖……”

    阿菱盯著經卷,猛地想起爹臨終前的話︰“咱祖上原是甦軾公的繡娘,當年繡過《西湖全景圖》……”她顫抖著摸向經卷,指尖踫到墨線時,突然有股熱流從心底涌上來——就像那年周硯念詩時,她心頭泛起的漣漪。

    三日後過堂,阿菱抱著新繡的經卷站在堂中。衙役展開繡品的瞬間,滿堂人都驚得屏息︰經卷上的西湖竟泛著光,甦堤的柳像要拂到臉上,三潭的月真能映出影來。更奇的是,當繡到“曲院風荷”時,滿殿突然飄起荷香,有個老衙役喊︰“西湖里……真的開出朵蓮花!”

    堂外擠著的百姓都瘋了,擠破頭往湖邊跑——果然見朵蓮花從水面升起來,花瓣上的露珠像要滾落,跟繡品上的一模一樣。劉夫人臉白得像紙,撲通跪下︰“老身有眼不識泰山……”

    阿菱獲釋那天,西湖飄著細雪。她站在斷橋頭,望著結冰的湖面,手里攥著那方端硯——周硯托人帶了信來,說他在京城娶了尚書家的小姐,讓她忘了前約。

    “阿菱!”身後傳來熟悉的聲音,阿菱猛地轉身,卻見周硯穿著青衫,鬢角沾著雪,眼窩凹得厲害,像老了十歲。

    “我沒娶她……”周硯踉蹌著撲過來,抓住她的手,“他們拿你威脅我……我只能假應下!”他掌心的溫度透過凍瘡傳來,阿菱卻猛地抽回手——她的手已經拿不起針了,指腹上的痂層層疊疊,像枯死的荷蒂。

    雪越下越大,周硯的青衫慢慢變成灰白色。阿菱望著遠處的雷峰塔,突然笑了︰“公子可知,那朵蓮花謝了後,湖里的水都變清了?”周硯愣在原地,看她轉身走向船篷——那里,娘正等著她,船槳還在,只是再也繡不出會發光的景了。

    又過了幾年,西湖邊多了個“繡娘船”。船篷里擺著個說書的木匣,阿菱裹著灰布斗篷,給來往的客人講繡娘的故事︰講那朵會發光的蓮花,講斷了線的繡繃,講雪天里的斷橋。

    “後來呢?”總有孩子扒著船沿問。阿菱望著湖水笑,指尖劃過艙板上的刻痕——那是周硯當年等她時,用硯台刻的“菱”字。“後來啊,蓮花落回湖里,把一湖的水都染成了繡繃上的顏色。”

    船行過甦堤,柳絲拂過阿菱的臉,她摸了摸鬢角新添的白發,突然听見熟悉的槳聲——周硯還在撐船,只是不再說科舉,不再念詩,只默默跟著她的船,像護著朵永不謝的蓮。

    如今的西湖邊,還流傳著繡娘的傳說。有人說,月圓時能看見艘小船,船上的繡娘雖沒了針,卻把西湖的景都繡進了故事里;還有人說,那朵會發光的蓮花還在湖里,等有緣人來尋。

    阿菱老了,卻總愛坐在船頭,看年輕人成雙成對地逛斷橋,听茶寮里的說書人添油加醋講她的故事。有時周硯會給她披件斗篷,兩人不說話,只是望著湖面——那里,倒映著百年前的晨霧、細雨,還有朵永不凋零的並蒂蓮。

    西湖的水還在流,像阿菱沒繡完的線,纏纏繞繞,把歲月都浸成了溫潤的青,一如當年周硯送她的那方端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九州民間志》,方便以後閱讀九州民間志第3章 西湖女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九州民間志第3章 西湖女子並對九州民間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