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前。
各時空朝堂之上許多人看著這場熊熊燃燒的大火嘆了嘆氣。
他們一時間想到了很多很多。
火燒圓明園看著的確令人痛惜,可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難道還少嗎?
在漫長的歲月中,無數恢弘的建築、奇珍異寶都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項羽火燒咸陽宮,董卓火燒洛陽...
被自己人燒了和被外人燒了又有何區別。
“燒就燒了吧,有什麼值當的。”
“反正是燒的滿清皇帝的園子,要說燒了才好哩,你們瞧瞧這園子建的多好啊,得花多少錢,死多少人才能修的這麼好。”
“是啊,我們又享受不到,燒不燒的又怎樣。”
“要我說該燒!最好把皇宮也給他燒了!一群王八蛋的異族,那辮子看的都讓人惡心。”
各時空許多百姓完全共情不了一點,燒的又不是他們的園子,皇帝又是一群異族皇帝。
洋人雖然看著讓人不喜,但那豬尾巴辮子的滿清看著也沒好到哪里去。
狗咬狗罷了。
【那麼對于圓明園的大火晚清的百姓又是怎麼看的呢?】
【或者說他們愛滿清嗎?】
【他們愛個der!】
【當滿清統治華夏,在天下各處建立起一座座滿城,建立起嚴格的階級制度後,他們事實上就已經自絕于天下百姓了】
【那一座座高大的城牆,八旗的子弟的特殊待遇無時無刻不在告訴其他各民族的百姓,滿人跟他們不是一伙的】
【當英法聯軍準備放火時,發現沒有帶點火的工具,听說聯軍遭遇了困難,附近海澱的百姓紛紛帶上火盆、秸稈來助洋人一臂之力】
【英法聯軍放火後,滿清的百姓跟在後面到處引火延燒,讓火勢擴大,百姓們認為燒的是愛新覺羅家的園子,關他們什麼事】
【當時這些百姓心里面想的最多的便是能跟洋人一起多搶點寶貝出來】
【國不知有民,則民亦不知道有國!】
各時空朝堂上許多人听到這里的時候嘴角抽了抽。
听起來像極了一場笑話。
洋人燒圓明園的火竟然還是滿清百姓們提供的。
永樂年間。
朱棣更是笑的眼淚都要出來了。
“好好好,還得是滿清啊。”
本來朱棣心情也有點失落的,看到這里的時候忽然就舒服多了。
能怪誰呢?
要怪就怪滿清沒把漢人當做自己人,既然大家都不是自己人,那麼也別說什麼背刺和背叛的話。
各時空許多人這一刻是真的懂了滿清到底有多不得民心了。
其他幾個巔峰時期王朝下的百姓更是笑的不行。
倒也不說他們有多愛國,而是長期的強大和對外戰爭的勝利,讓他們確實有作為天朝上國子民的自信。
他們會下意識的看不起異族、洋人。
咸豐年間。
許多百姓眼楮一亮,原來圓明園里面有那麼多好東西啊。
說到這里他們可就不困了。
洋人到底什麼過來?
到時候他們一定去幫幫場子。
【滿清從建國的那一刻就是畸形的,無論他們口號喊得多麼響亮,事實上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一直都低人一等的】
【不只是漢人,除了八旗以外的其他各族,包括滿族也都被他們平等的壓迫】
【長期的壓迫和精神的控制,以及各種政策、糧食生產技術等因素下,百姓們一直都活在一條要死不活的線上】
【說活不下去吧,好像勉強又能活,說活的下去吧,日子永遠都沒有盼頭,永遠的低人一等】
【多方面因素的交織下,滿清時期百姓的麻木愚昧幾乎是歷朝之最】
【西方人在這段時期也用鏡頭記錄過不少場景,無一例外從這些百姓的眼中只看到了麻木和空洞】
【這還是當時京城的情況,放在其他地方情況只會更差】
【換做是漢唐明的巔峰時期,會看到這樣的麻木和空洞嗎?】
【可這恰恰就是滿清政府想要看到的情況,在這個最該進步的時候,華夏百姓思想的禁錮到達了頂峰】
天幕上,一組組照片視頻出現在畫面中。
將所有人瞬間帶到了十九世紀末時期的滿清。
貞觀年間。
“怎麼就變成這樣子了,為什麼啊!”
李世民看著那一個個穿著破爛衣服、瘦骨嶙峋,或露著半個額頭或帶著瓜皮帽,宛如行尸走肉一般的百姓,呼吸都變得急促了起來。
每個人都穿著深色的衣服,整個鏡頭一片灰蒙蒙的沒有任何的活力。
麻木、空洞的眼神,軀體像是被抽掉了靈魂,就好似為了活在活著。
這就是讓李世民心中不安的地方。
整個畫面雖然看似到處都是人,但在他的眼中卻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活人!
見慣了大唐百姓昂首挺胸的樣子,再見到滿清統治下百姓的模樣,李世民只感覺後背發冷。
【火燒圓明園後,奕 代表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賠償白銀的數量增至800萬兩,增開天津為商埠,割讓九龍給英國,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
【美、俄雖然未直接參戰,但以調停為名獲得巨大利益,美國獲得了與英法同等的“片面最惠國待遇”】
【俄國更狠,1858年和1860年通過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共割佔了華夏東北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成了最大的收益者】
漢武帝年間。
劉徹沉默了半晌後嘴角抽了抽忽然笑了出來。
“20年的時間這都簽了多少個條約了?”
“簽上癮了嗎?”
“他怎麼就不敢跟洋人爆了呢!這些西方人和華夏相隔萬里,難不成還能佔領了華夏不成?”
“只要抱著必死的態度,最先受不退讓的只會是西方人!”
劉徹對于洋人的情況看的分明。
戰場上贏了又如何?
再怎麼說他們在華夏本土也就這麼點人,死拼受不住的只會是洋人。
即便打下了北京,他們也沒有能力佔據華夏,他們沒有統治的基礎!
洋人這一次次的進攻無非就是為了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們是絕無可能佔據華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