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二年的恆河畔,王玄策望著遍地狼藉的象兵殘骸,沾滿鮮血的官服在風中獵獵作響。這個原本只是奉命出使天竺的小小朝散大夫,此刻卻成了震驚整個南亞的"滅國狂人"。誰能想到,這個在大唐官場籍籍無名的文官,會用借來的八千雜牌軍,橫掃中天竺五百八十座城池,更沒人知道,這場震古爍今的壯舉背後,藏著怎樣的九死一生與朝堂隱情?
故事要從王玄策的苦悶仕途說起。出身寒門的他,寒窗苦讀十年才謀得個八品小吏,在吏部一干就是十幾年。同僚們忙著攀附權貴,他卻總在研究西域輿圖,對著牆上的《大唐西域記》發呆"玄奘法師能西行求法,我何時才能走出這四方衙門?"貞觀十五年,機會終于來了——朝廷要選派使者出訪天竺,無人願去這萬里之外的蠻荒之地,王玄策卻主動請纓"臣願為陛下探一探這西域究竟!"
第一次出使,王玄策不過是個傳信的角色。但他敏銳地觀察著天竺的風土人情,甚至偷偷記下了各城邦的兵力部署。三年後,他再次領命出使,卻遭遇驚天變局。中天竺國王尸羅逸多突然暴斃,大臣阿羅那順篡位,竟下令劫掠大唐使團!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被投入地牢,他咬著牙在牆上刻下"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靠著地牢老鼠打洞留下的縫隙,王玄策和蔣師仁奇跡般越獄。兩人晝伏夜出,穿越數百里叢林,逃到吐蕃邊境。王玄策抹了把臉上的血污,對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說"借我精兵!我要讓天竺知道,冒犯大唐的下場!"松贊干布被他的氣勢震撼,借給他一千吐蕃騎兵;泥婆羅國王也被打動,又撥出七千騎兵。就這樣,王玄策帶著這支由吐蕃、泥婆羅人組成的"雜牌軍",殺回天竺。
面對天竺引以為傲的象兵大陣,王玄策沒有硬拼。他派人收集水牛,在牛角上綁尖刀,尾巴系火把。深夜,他一聲令下,千余頭"火牛"沖進象群。大象受驚後四處亂竄,反而踩死無數天竺士兵。王玄策趁機揮軍掩殺,喊殺聲震天。阿羅那順集結殘部退守茶 和羅城,王玄策就用拋石機日夜攻城,城牆塌了又修,修了又塌。
最驚險的是決戰那爛陀寺。阿羅那順糾集最後的五萬大軍死守,王玄策卻在暴雨夜發動突襲。他命士兵在河流上游堵塞水閘,待敵軍放松警惕時,突然放水。洪水裹著泥沙沖進寺廟,天竺軍隊頓時大亂。王玄策身先士卒,揮舞著從當地鐵匠鋪打造的陌刀,在泥濘中左沖右殺。當他的軍旗插上寺廟頂端時,整個中天竺徹底崩潰。
這場戰役,王玄策連克五百八十座城池,生擒阿羅那順及其王妃、王子,繳獲牛馬兩萬余頭,珍寶無數。消息傳回長安,李世民又驚又喜"想不到一介文臣,竟有如此膽魄!"王玄策被破格提拔為朝散大夫,成了大唐百姓口中的傳奇。但他不知道,自己的赫赫戰功,正在朝堂上引發暗流。
原來,當時的權臣認為王玄策"擅自借兵,壞了大唐規矩",故意在史書中淡化他的功績。更諷刺的是,他帶回的天竺"方士"獻給李世民的"長生不老藥",竟加速了皇帝的死亡。從此,王玄策逐漸被邊緣化,晚年只能在長安郊外的小院里,對著滿牆的戰刀和異域珍寶發呆。
永徽年間,王玄策病逝。臨終前,他握著兒子的手說"記住,我這一生最驕傲的不是滅了天竺而是讓那些蠻夷知道大唐的使者不可辱"直到千年後,人們在敦煌藏經洞發現他的《中天竺行記》殘卷,才驚覺這段被掩埋的傳奇。從籍籍無名的小吏到一人滅一國的英雄,王玄策用熱血和膽識,書寫了中國古代外交史上最不可思議的篇章。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