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九年的長安城宣陽坊,賈直言捧著鴆酒的手在發抖。老父親因罪當死,他卻搶過毒酒仰頭灌下"爹,兒子替您走這一遭!"誰也沒想到,這杯毒酒沒要他的命,卻讓他踏上二十年流放路。臨行前,妻子董氏剪下一縷青絲塞進他懷里,而她自己,正用素帛將長發層層束起,發下的誓言比鐵還重"除非你親手解開,否則我絕不散開這頭青絲!"
一、毒酒澆不滅的孝心替父赴死的驚世一喝
長慶元年的秋夜,賈家祠堂的燭火忽明忽暗。賈直言跪在祖宗牌位前,听著父親賈道沖在隔壁牢房的咳嗽聲。這位曾為德宗皇帝制墨的匠人,因得罪宦官吐突承璀,被誣陷私通藩鎮,明日就要問斬。
"直兒,過來。"父親的聲音透過木欄傳來。賈直言沖過去,見老父枯瘦的手正摩挲著墨錠"你看這"龍香劑",本該是進獻給陛下的貢品"話音未落,獄卒踹開牢門,扔進來一壺鴆酒。
賈直言突然搶過酒壺,喉結劇烈滾動。辛辣的毒酒順著嘴角流下,在青磚上騰起白煙。父親撕心裂肺的哭喊漸漸模糊,他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再醒來時,獄卒瞪大眼楮"怪了!這毒酒見血封喉,你怎的"原來,他常年幫父親制墨,體內竟因吸入松煙墨,意外化解了毒性。
皇帝听聞此事,感慨道"孝心可感天動地!"死罪雖免,卻要流放嶺南崖州。啟程那日,長安城飄起細雨,賈直言望著送行的人群,一眼就看見了董氏。她穿著粗布麻衣,發髻上別著成親時他送的銀簪,臉色比紙錢還白。
二、青絲為誓素帛下的二十年等待
"娘子,忘了我吧。"賈直言攥著董氏的手,指甲幾乎掐進肉里。董氏突然抽出剪刀," 嚓"剪下一縷青絲"這是我及笄那年你送我的定情物,如今物歸原主。"她又取出一卷素帛,當著眾人的面,將長發緊緊纏住"除非你親手解開,否則這頭青絲,至死不散!"
圍觀百姓發出驚呼。有人小聲議論"崖州瘴氣橫生,他怕是回不來了"董氏充耳不聞,轉身回房,從此閉門謝客。白天,她在染坊做工,深夜就著油燈抄寫佛經,每抄完一卷,就在素帛上繡一針。
二十年間,董氏推掉了無數媒妁之言。節度使的公子送來金銀,她原封不動退回;鄰村富戶托人說項,她隔著門板說"我夫君只是迷路了,遲早會回家。"歲月在她臉上刻下皺紋,唯有那頭被素帛包裹的長發,始終未曾散開。
三、流放路上在絕望中尋找生的希望
嶺南的烈日像火烤一般。賈直言戴著枷鎖,跟著流放隊伍跋涉在崎嶇山路上。同行的犯人一個個倒下,他卻靠著董氏的青絲堅持著。夜里,他常取出那縷頭發,就著月光辨認上面的發香——盡管早已被汗水浸透,但每次聞見,都讓他想起妻子說誓言時倔強的眼神。
在崖州,他幫當地人制墨謀生。有人勸他"你娘子肯定改嫁了,何必死守?"他不說話,只是在作坊牆上畫滿董氏的模樣。有次瘴氣發作,他高燒說胡話"娘子,我解開你的頭發了"醒來時,枕巾已被淚水浸濕。
元和十五年,唐憲宗駕崩,穆宗即位大赦天下。賈直言攥著赦免文書,一路狂奔。鞋子磨破了就赤腳走,腳底磨出血泡也不停歇。路過當年分別的渡口,他恍惚看見董氏站在船頭,素帛隨風飄動。
四、二十年重逢白頭偕老的殘酷真相
寶歷元年的春天,賈直言終于回到長安。宣陽坊的老槐樹還在,可賈家老宅已破敗不堪。推開斑駁的木門,他看見一個佝僂的身影正在掃地,素帛纏頭的模樣,與記憶中重疊。
"娘子"他的聲音顫抖。董氏僵在原地,掃帚"啪嗒"落地。二十年未見,兩人都已鬢生華發。賈直言顫抖著伸手,解開層層素帛——干枯的長發如枯草般散落,發間纏繞著密密麻麻的佛經繡線。當最後一縷發絲飄落,董氏光潔的頭皮上,赫然布滿了因長期束發留下的血痕。
"對不起對不起"賈直言抱著妻子痛哭。董氏卻笑著擦去他的眼淚"頭發沒了可以再長,人回來了就好。"當夜,她取出珍藏的銀簪,讓賈直言為她重新綰起發髻。銅鏡里,兩鬢斑白的夫妻相視而笑,仿佛又回到了初婚那年。
五、千古絕唱一縷青絲里的生死守候
賈直言與董氏的故事很快傳遍長安。有人在朱雀大街的酒肆里說書,講到董氏束發立誓時,台下賓客無不落淚;也有人寫詩贊嘆"素帛纏發二十載,不及真情一寸深。"
後來,賈直言在城南買下一座小院,種滿董氏喜歡的山茶花。每當花開時節,他就坐在樹下,為妻子梳理新生的短發。白發蒼蒼的兩人常依偎著回憶往事,董氏總說"這二十年,就當是我替你守著咱們的家。"
太和年間,董氏病逝。臨終前,她握著賈直言的手"下輩子,換我去找你"賈直言將她葬在老槐樹下,墓碑上刻著"非君手不解"五個字。每年清明,總有年輕女子來此獻花,她們發間都系著素帛——這是長安女子新的風尚,只為紀念這段用青絲書寫的,比生命還長的愛情。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