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元年的長安城,寒風卷著枯葉掠過朱雀大街。李世民站在新建的文學館前,望著匾額上"經天緯地"四個鎏金大字,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腰間的玄鐵劍——這把陪他南征北戰的兵器,此刻竟比不過招攬賢才的迫切。誰能想到,這座看似風雅的建築,即將成為攪動天下風雲的"最強智庫",而十八位入館的奇才,更將聯手書寫貞觀盛世的傳奇序章!
一、亂世求賢秦王的野心與焦慮
武德九年的秦王府,深夜的議事廳里燭火搖曳。李世民將各地送來的奏章摔在案上"河北流民百萬,關中旱災不斷,可朝堂上還是那群只知阿諛奉承的老家伙!"他猛地扯開衣領,露出胸口未愈的箭傷,"房玄齡,杜如晦,咱們得另起爐灶!"
房玄齡推了推眼鏡,算盤珠子撥得 啪響"殿下,要治國,得有自己的班底。"杜如晦突然抽出佩劍,在沙盤上劃出一道弧線"不如建個學館,把天下有才之人都圈進來!"李世民眼楮一亮,燭光照得他瞳孔發亮"就叫文學館!我要讓全天下知道,這里才是真正的臥虎藏龍之地!"
二、千金買骨十八學士的驚險招募
招募令貼出那日,文學館外人山人海。虞世南拄著拐杖擠在人群中,望著"不論出身,唯才是舉"的告示冷笑"秦王好大的口氣!"可當他走進館內,看見李世民親自為學子們斟茶時,這位白發老儒的手突然顫抖起來——皇帝為臣子倒茶,這在歷朝歷代都是破天荒的事!
另一邊,許敬宗攥著自薦信的手滿是冷汗。他出身寒門,曾被世家子弟嘲諷"不配執筆"。"你就是那個寫出《隋書》的許敬宗?"李世民的聲音突然在頭頂響起,"這篇《論興亡》寫得好!從今日起,你就是文學館的座上賓!"少年撲通跪地,眼淚砸在青磚上"陛下知遇之恩,臣萬死難報!"
三、智囊天團書房里的江山博弈
文學館的夜從未安靜。房玄齡和杜如晦為一條稅法爭得面紅耳赤,褚亮在一旁研磨潤筆;于志寧攤開輿圖,指著西域諸國皺眉"吐蕃日漸壯大,得早做防備!"突然,李玄道拍案而起"不如設安西都護府,以攻為守!"
李世民倚在門框上,看著這群人爭得不可開交,嘴角卻揚起笑意。當虞世南捧著新寫的《諫太宗十思疏》走來時,他突然想起招募時的場景——那時的老學士還滿腹懷疑,如今卻願意為他直言進諫。"陛下,這是臣連夜寫的"虞世南話音未落,已被李世民打斷"走,陪朕去看看閻立本的畫!"
四、丹青留名畫像背後的君臣默契
閻立本的畫室里,顏料的氣息混著松煙墨香。"大人,這第十八位學士的眼神總畫不好。"學徒擦著汗說。閻立本擲筆長嘆"你不懂,他們眼里有江山!"當李世民帶著十八學士前來觀畫時,許敬宗盯著自己的畫像突然愣住——畫中書生眼神堅定,竟比他本人更像棟梁之材。
"閻卿,為何把我畫得如此英武?"李世民笑著問。閻立本撲通跪地"陛下,這不是臣的畫技,是學士們心中的您!"滿堂寂靜中,十八學士齊刷刷行禮"願為陛下,鞠躬盡瘁!"那一刻,畫像上的人物仿佛活了過來,與現實中的君臣相互輝映。
五、盛世先聲一個機構改寫的歷史
貞觀三年,當第一份由文學館起草的《貞觀律》頒布時,長安城的百姓擠在朱雀大街上爭相抄寫。"這律法,竟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賣胡餅的老漢念著條文,手都在發抖。而在文學館內,十八學士望著窗外的盛世景象,終于明白——他們寫下的每一個字,都在重塑這個國家的未來。
千年後的西安博物院,《十八學士像》的復制品前永遠圍著游客。講解員總會提到"別小看這幅畫,它見證的不僅是十八個人的傳奇,更是一個時代的覺醒。"當人們撫摸著畫中人物栩栩如生的眉眼,似乎還能听見千年前書房里的激烈爭論,看見那個求賢若渴的帝王,如何用一座文學館,托起了整個大唐的盛世之光。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