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元年的大明宮含元殿,鎏金蟠龍柱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唐代宗李豫把玩著西域進貢的夜光杯,听著宦官程元振諂媚的聲音"陛下,吐蕃人不過是疥癬之疾,臣已命邊軍嚴加防範"
話音未落,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滿身血污的傳令兵踉蹌著撲倒在地"陛下!吐蕃二十萬大軍已過 州,距咸陽不足百里!"
夜光杯"當啷"墜地,葡萄美酒在龍紋地磚上蜿蜒成血色溪流。李豫的臉色瞬間煞白,眼前浮現出祖父玄宗倉皇逃往蜀中時的景象。"備車!"他扯下皇冠,錦袍下擺掃翻了案上的奏章,"宣魚朝恩率神策軍護駕!"
程元振卻跪伏在地,額頭磕出血痕"陛下!此刻出城恐動搖軍心,不如"
"住口!"李豫一腳踹翻面前的青銅香爐,"若不是你嫉賢妒能,郭子儀豈會無兵可用?"他轉身沖向殿外,卻見往日森嚴的宮闕已亂作一團,宮女太監們尖叫著抱頭鼠竄。
逃亡的隊伍在暮色中倉皇前行。五百里官道上,寒風卷著沙塵撲在李豫臉上。他數著越來越少的禁軍,听著遠處傳來的隱隱馬蹄聲,攥著車輦的手沁出冷汗。"魚朝恩的神策軍為何還未到?"他喃喃自語,突然想起三日前程元振那句"吐蕃不足為懼",恨意涌上心頭。
與此同時,長安城外的吐蕃營帳內,贊普的大 在夜風中獵獵作響。吐蕃大將馬重英盯著沙盤上的長安,彎刀在燭火下泛著寒光"明日辰時攻城,務必生擒李豫!"帳外傳來俘虜的慘叫,混著漢軍女子的哭喊聲,驚起漫天寒鴉。
而在商州的破廟里,郭子儀望著空蕩蕩的校場,老淚縱橫。他撫摸著磨損的劍柄,想起程元振數次克扣軍餉的嘴臉"老夫戎馬一生,竟落得個無兵可調的地步!"突然,帳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副將李光進渾身是血沖進來"大帥! 州三日前就已失陷,程元振那閹黨扣壓軍報!"
"好個程元振!"郭子儀猛地起身,震得案上的虎符叮當作響,"傳令下去,凡我舊部,三日內務必來商州集結!"他望向長安的方向,眼中燃起怒火,"便是拼了這條老命,也要奪回長安!"
十月的長安街頭,硝煙彌漫。吐蕃騎兵的鐵蹄踏碎了往日的繁華,店鋪被付之一炬,百姓的哭喊聲此起彼伏。馬重英將李承宏推上龍椅,嗤笑道"從今日起,你便是大唐天子!"新"皇帝"渾身發抖,龍袍下的雙腿早已軟得站不穩。
而在陝州,魚朝恩終于率神策軍趕到。他望著驚魂未定的代宗,眼中閃過一絲得意"陛下受驚了,有臣在,定保您無虞。"李豫望著這支救駕之師,心中五味雜陳——他清楚,魚朝恩的野心,恐怕不比程元振小。
商州校場,郭子儀看著陸續趕來的五千將士,握緊了拳頭。他讓人砍來數百根樹枝,綁在馬後拖行,又令士兵們反復更換衣甲,在城外制造煙塵。當吐蕃哨兵看到漫山遍野的"唐軍"時,驚恐地報告"郭老令公率二十萬大軍殺來了!"
馬重英望著突然出現的"大軍",冷汗浸透了皮甲。他不知道,這看似龐大的陣容,不過是郭子儀的疑兵之計。當夜,吐蕃營寨大亂,士兵們爭相西逃。第二天清晨,郭子儀騎著高頭大馬,率部如潮水般涌入長安。
十一月的大明宮,李豫望著滿地狼藉,淚水奪眶而出。當群臣聯名彈劾程元振時,他顫抖著寫下詔書"削其官職,流放溱州!"而魚朝恩則因護駕有功,被封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神策軍一躍成為天子禁軍。
程元振蜷縮在流放的馬車上,望著漸漸遠去的長安。他想起昔日擁立代宗時的風光,如今卻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突然,馬車被截停,寒光閃過,他的慘叫聲消失在茫茫荒野中——那些被他迫害的忠良之後,終究還是來了結這筆血債。
長安雖然光復,但吐蕃的威脅並未消除。此後數年,吐蕃鐵騎多次東進,關中大地屢遭劫掠。而魚朝恩的勢力愈發膨脹,李唐王朝在權宦與外敵的夾縫中艱難求生。這場長安陷落的悲劇,不僅是一個王朝的恥辱,更是權力斗爭扭曲國運的殘酷寫照。每當夜深人靜,大明宮的宮牆下,似乎還回蕩著百姓的哭聲與將士的吶喊,訴說著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