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五年的長安城,驚蟄剛過,空氣中已浮動著玉蘭的甜香。花朝節前夜,掖庭宮的繡房里,宮女們舉著宮燈趕制花衣,金線在綢緞上蜿蜒出牡丹紋樣。十四歲的晉陽公主突然掀開珠簾闖進來,發間還沾著未干的花粉"快幫我改改這件!明日要去曲江池爭花魁呢!"
與此同時,太極殿的龍案上,李世民對著奏折皺眉。戶部侍郎的奏報里,密密麻麻記著花朝節的開銷。"陛下,"魏征捋著白須進諫,"民間傳言您要微服賞花,恐有"
"朕就不能湊個熱鬧?"皇帝突然笑了,擲筆抓起案頭的《齊民要術》,"听說今年有西域進貢的夜光牡丹,朕倒要瞧瞧真假。"燭火將他的影子投在《凌煙閣功臣圖》上,與二十四功臣的目光撞個正著。
花朝節當日,曲江池畔的景象堪比元宵燈會。畫舫載著貴女們穿梭如織,船頭的琉璃風鈴叮咚作響。突然有人高喊"快看!那白衣郎君好生面熟!"李世民正踮腳看池邊的並蒂蓮,腰間玉佩不慎滑落。人群瞬間炸開鍋,幾個膽大的書生擠到跟前"敢問郎君,這牡丹嫁接可有訣竅?"
"訣竅嘛"皇帝摸著下巴,瞥見魏征藏在樹後的白胡子,"陽光要足,澆水要勤,就像"他突然壓低聲音,"就像治理國家,過猶不及。"眾人哄笑,卻沒人注意到暗處金吾衛緊繃的神經。
暮色降臨時,太極宮的梧桐樹下,晉陽公主舉著蔫頭耷腦的牡丹哭鼻子"父皇!我的花魁被長樂姐姐搶走了!"李世民蹲下身,發現女兒裙擺沾滿泥漿,發間還別著朵歪歪扭扭的紙花。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太原起兵時,母親也愛用柳條編花環。
"明日父皇教你嫁接。"他擦掉女兒的眼淚,瞥見遠處文德皇後的宮殿亮著燈。自從皇後病重,這熱鬧的花朝節,倒顯得有些冷清了。
七月初七乞巧節,掖庭宮的織房成了戰場。高陽公主把絲線甩得 啪響,繡繃上歪歪扭扭的鴛鴦像兩只斗雞。"這哪像織女的手藝?"她氣得摔了繡花針,"把民間繡娘都叫來,本公主倒要看看"
話沒說完,城陽公主舉著花環沖進來,藤條上掛著的鈴鐺叮叮當當"快看!我編的比長樂姐姐的好看!"姐妹倆扭打作一團時,李世民的腳步聲突然傳來。皇帝望著滿地狼藉,撿起個用狗尾巴草編的丑兔子"這可是朕見過最靈動的玉兔。"
夜深人靜,李世民獨自站在承天門上。銀河橫跨天際,他想起魏征白天說的"乞巧節奢靡之風當止",又想起女兒們天真的笑臉。突然有宮女捧著食盒經過,盒中飄出巧果的甜香——那是皇後生前最愛吃的點心。
貞觀二十三年,花朝節的牡丹依舊嬌艷。病榻上的李世民握著晉陽公主的手,氣若游絲"記得嫁接要"話未說完,窗外傳來花匠們的哭喊聲。那年的乞巧節,長安滿城縞素,公主們的繡房再沒亮起過燈。
多年後,新皇李治在修繕大明宮時,從故紙堆里翻出李世民批注的《齊民要術》。其中關于牡丹嫁接的章節,墨跡被淚水暈染得模糊不清。而長安的百姓們仍記得,那個愛與民同樂的皇帝,曾在花朝節的春風里,教他們如何讓牡丹開得更艷。每到乞巧之夜,坊間還流傳著歌謠"莫笑公主手不巧,卻留真情比金堅。"這些藏在節日里的皇家故事,就像曲江池的漣漪,在歲月長河里輕輕蕩開,訴說著盛世背後的溫柔與滄桑。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嘻哈史詩看古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