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元年的大明宮含元殿,七歲的李隆基叉著腰擋在皇家侍衛身前。武懿宗的鋼刀擦著他發頂掠過,卻見這孩童突然暴喝︰“我李家朝堂,輪不到你撒野!”殿內死寂瞬間被打破,武則天擱下玉盞,望著孫兒眼底跳動的火焰——此刻誰也沒料到,這個敢怒懟武氏權臣的幼童,日後竟會掀起改變大唐命運的驚濤駭浪。
第一章 神童驚殿︰命運齒輪的詭異轉動
垂拱二年的重陽宴,十六位皇孫在麟德殿追逐玉環釧。李隆基卻獨自倚著蟠龍柱,袖中藏著用樹枝刻的羯鼓。武則天的鳳輦碾過青磚時,他正閉著眼模擬鼓點節奏。“此兒為何不爭?”女皇的金步搖晃碎滿地珠光。少年突然睜眼︰“若寶物能定天下,要明君何用?”
當夜的掖庭宮,高力士捧著西域進貢的琉璃盞,听見武則天對著李世民的遺像低語︰“雉奴,你孫子眼里有龍氣。”燭火搖曳間,銅鏡里突然映出個披甲少年的身影,轉瞬即逝。
第二章 月宮仙樂︰神秘旋律的致命誘惑
開元七年的沉香亭,李隆基的玉笛突然走調。高力士盯著陛下摸向胸口的手,那是件從未見過的素白短笛。“昨夜...”皇帝喉結滾動,“朕踏月入廣寒,仙子們執七寶樂器,奏的曲兒...”他突然起身,用銀箸敲擊青瓷碗,蒼涼曲調驚飛檐下夜梟。
三日後的梨園教坊,三百樂工對著《紫雲回》曲譜戰栗。當羯鼓與玉笛交織成空靈之音,有老樂師當場嘔血——這曲子的韻律,分明暗合《楚辭》記載的招魂古調。而曲譜最後一頁,不知何時多出行朱砂小字︰“得此曲者,失江山。”
第三章 封禪驚魂︰泰山腳下的天地異象
開元十三年的濟水河畔,黑龍破浪而出時,整個封禪隊伍瞬間凝固。李隆基的玄甲被龍息掀翻,卻見他反手張弓,箭鏃擦著龍角沒入濁浪。當夜河水突然清澈見底,漁民撈起塊刻著“旃然”的龜甲,龜背紋路竟與《山海經》記載的應龍圖騰分毫不差。
泰山之巔的祭壇上,狂風撕碎三十六座金頂帳篷。張說望著陛下蒼白的臉,突然高呼︰“東海龍王迎聖駕!”話音未落,烏雲中竟傳來鼓樂聲。李隆基顫抖著將玉璧投入祭壇,卻摸到石壁內側凹凸不平——那是前人刻的“女帝臨朝,男權傾塌”八字讖語。
第四章 白騾奇案︰靈獸之死的驚天秘密
封禪歸途的山坳里,白騾倒地的瞬間,李隆基看見它眼角滾落血淚。隨侍的術士突然癱軟︰“此騾前身是太宗昭陵的守墓獸,耗盡千年道行送陛下登頂泰山!”當夜的《起居注》記載“白騾無疾而終”,卻無人敢提,解剖時在它腹中發現塊刻著“開元盛世,始于血祭”的玉玨。
第五章 曲江驚濤︰宿命預言的血色終章
開元五年的春闈放榜日,欽天監的銅渾儀突然自行轉動。太史令捧著星圖面如死灰︰“三十文曲星同日隕落!”李隆基攥著駙馬李蒙的請婚帖,想起昨夜夢中三百樂工在曲江溺亡的慘狀。當他將女兒鎖進椒房殿時,窗外的石榴樹突然無故折斷,殷紅汁液在青磚上蜿蜒成“劫”字。
曲江畫舫傾覆的剎那,李蒙死死抓著船舷,卻見水中伸出無數慘白手臂。最後沉入江底時,他終于看清那些手臂上都烙著相同印記——正是駙馬府密室里,陛下私藏的《月宮曲》曲譜落款。
百年後的敦煌藏經洞,一卷殘破的《開元異聞錄》記載︰每當月圓之夜,大明宮遺址仍能听見若有若無的羯鼓與玉笛聲。而在曲江故道,漁民常撈出刻著西域符文的樂器殘件,浸泡過的江水會變成詭異的月白色。這些被正史抹去的靈異往事,如同散落在大唐盛世華服下的暗刺,在歲月長河里,始終散發著令人戰栗的神秘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