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史詩看古今

第278章 孔夫子的另一面︰當教書先生掄起大寶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111永恆的不死鳥1 本章︰第278章 孔夫子的另一面︰當教書先生掄起大寶劍

    第一章 街頭偶遇

    公元前515年的魯國曲阜,烈日把青石板曬得發燙。子路攥著青銅短劍,晃悠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這個孔武有力的混混剛打贏三場架,額角還滲著血,卻突然被一陣讀書聲勾住了魂。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宮的木柵欄後,一個高大身影正帶著弟子講學。子路眯起眼——這人怕有九尺高,寬肩厚背,麻布長衫下隱約可見結實的肌肉線條。他咧嘴一笑,踹開柵欄門︰"听說你教人學問?先打贏我再說!"

    眾弟子嚇得後退,卻見那教書先生緩緩轉身。陽光照亮他稜角分明的臉龐,眼眸深邃如古井。"你想學什麼?"聲音不高,卻像重錘砸在人心上。子路一怔,揮劍便刺,卻見對方身形一閃,大袖卷住他手腕輕輕一帶,整個人頓時栽了個跟頭。

    第二章 鎮住刺頭

    "想學武?"教書先生伸手將子路拉起,掌心的繭子硌得他生疼,"先站好這個姿勢。"說著擺出個架勢,雙腳如生根般扎進土里。子路冷哼一聲,依樣畫葫蘆,卻發現無論怎麼發力,都像撞在銅牆鐵壁上。

    "你只知蠻力,不懂巧勁。"先生突然屈指彈在他肘彎,子路頓時酸麻跪地。"且看!"話音未落,先生已抓起院中石鎖——那足有三百斤的重物,竟被他單手舉過頭頂,面不改色!

    圍觀弟子們驚呼聲中,子路徹底服了。當晚他揣著拜師禮摸到學宮︰"夫子...收我做徒弟吧!"孔子擦著心愛的青銅劍,頭也不抬︰"想習武,先學文。想撒野,先守禮。"

    第三章 文武之道

    日子久了,子路才發現這夫子的本事深不可測。講學時,他能引經據典把周禮說得頭頭是道;練劍時,木劍舞得虎虎生風,連魯國武士都自愧不如。更絕的是那次在泰山腳下,有猛虎攔路,眾人嚇得腿軟,孔子卻抄起扁擔,三兩下將老虎打得落荒而逃。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夫子擦著扁擔上的虎血,"君子六藝,缺一不可。"他教弟子駕車,親自示範如何在顛簸中彎弓射箭;講禮儀,便帶著眾人演練持戈行禮的步法。在他眼中,讀書識字和舞槍弄棒,本就是一回事。

    第四章 周游鋒芒

    當孔子帶著弟子周游列國,這副文武雙全的本事派上了大用場。在陳國被圍時,糧食斷絕,弟子們餓得站不起來。孔子卻鎮定自若,操起長劍演練劍法,劍光霍霍間,竟驚退了試探的敵軍。

    "君子固窮。"他邊舞劍邊說,"但手中有劍,心中有義,何懼困境?"這番話,讓弟子們重新燃起斗志。而在蒲地遭遇叛軍,孔子親自擂鼓,激昂的鼓聲震得叛軍軍心大亂,最終不得不放行。

    第五章 最後的較量

    晚年回到魯國,孔子依然沒放下武事。他時常在庭院中演練失傳的古拳法,招式大開大合,虎虎生風。有次齊國使者來訪,見他如此神勇,試探道︰"听聞夫子善武,可願與我國武士切磋?"

    孔子微微一笑,解下腰間佩劍︰"比劍太凶險,就比投壺吧。"所謂投壺,本是文人雅戲,用箭投入酒壺。但孔子投出的箭,竟穿透壺身,釘入牆中三寸!齊國使者嚇得臉色慘白,再不敢小瞧這位"文弱"的夫子。

    第六章 真相大白

    多年後,子路在衛國內亂中戰死。臨終前,他想起夫子教的最後一課︰"君子死,冠不免。"即便在廝殺中,他依然堅持系好被砍斷的帽帶。而此時的孔子,正在曲阜整理典籍,白發蒼蒼卻腰桿筆直。

    有人問他為何如此尚武,他輕撫佩劍︰"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若無武力,何以守護道義?"原來這位被後人稱為"文聖"的夫子,始終懷揣著用文武之道匡扶天下的宏願。

    尾聲︰被誤解的聖人

    當歷史的塵埃落定,後人大多記住了孔子的仁義學說,卻忘了他也曾仗劍天涯。他的高大身影,他的蓋世武藝,都漸漸淹沒在"溫良恭儉讓"的刻板印象中。但翻開那些散落的古籍,仍能找到蛛絲馬跡——那個既能著書立說,又能橫劍退敵的孔夫子,才是最真實的他。

    或許在某個月圓之夜,我們依然能想象︰在古老的學宮前,一位九尺大漢舞著長劍,身後弟子們齊聲誦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劍影與書聲交織,勾勒出一位真正的文武全才,一位被時光掩埋的傳奇。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嘻哈史詩看古今》,方便以後閱讀嘻哈史詩看古今第278章 孔夫子的另一面︰當教書先生掄起大寶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嘻哈史詩看古今第278章 孔夫子的另一面︰當教書先生掄起大寶劍並對嘻哈史詩看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