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4年的深秋,燕山山脈的寒風卷著砂礫,抽在築城民夫臉上像刀割。年輕的石匠阿山攥著鑿子,望著望不到頭的城牆嘆息。夯土里混著凍硬的血肉,每塊青磚都浸著血淚,而監工的皮鞭永遠比西北風更冷。
"阿山,你看那是誰!"工友老周突然拽他衣角。遠處山道上,一個紅衣女子背著行囊,在寒風中跌跌撞撞。阿山手一抖,鑿子在青磚上劃出歪扭的紋路——那是孟姜,他新婚才三日就被迫離別的妻子。
三個月前,咸陽城的告示像雪片般飛落。阿山蹲在村口老槐樹下,看著"天下男丁皆赴徭役"的朱砂大字,指甲深深掐進掌心。孟姜把剛繡好的護膝塞進他包袱,眼淚滴在針腳細密的鴛鴦上︰"等你回來,咱們再補拜堂。"
此刻孟姜的聲音被風聲撕碎︰"阿山!阿山——"她撲到城牆根下,卻只摸到冰涼的磚石。當得知丈夫已埋骨夯土,這個柔弱女子突然跪在城門前,撕心裂肺地哭喊。奇怪的是,她的哭聲仿佛帶著魔力,原本堅實的城牆竟開始簌簌掉落磚石,露出底下扭曲的尸骸。
監工們舉著皮鞭沖過來,卻見孟姜突然化作一縷青煙,消失在漫天飛雪中。從那以後,每到月圓之夜,長城上空就會回蕩起嗚咽聲,路過的商旅說曾見過紅衣女子在城牆上徘徊,眼淚滴在磚石上,竟開出鮮紅的花。
與此同時,三百里外的驪山腳下,陶工阿青正對著熔爐發愁。他負責燒制兵馬俑的面部,可無論怎麼調整火候,那些陶臉都像呆板的面具。直到有天深夜,他看見月光下,師父偷偷往陶泥里混入一種銀白色的粉末。
"這是南海鮫人淚磨的粉。"師父壓低聲音,"當年始皇帝派人出海,就是為了尋這秘料。摻了它,陶俑的眼楮會有活人的神采。"阿青湊近細看,果然見半成品俑的瞳孔泛著幽藍的光,仿佛藏著星辰。
更神奇的是制俑工藝。阿青發現每個陶俑的手掌紋路都不一樣,有的粗糙帶繭,有的細膩修長。師父說這是按真人拓模制作,甚至連士兵腳底的老繭都要一比一還原。"始皇帝要的,是能陪著他征戰陰間的千軍萬馬。"師父摸著一尊跪射俑的臉,"你看這眼神,分明透著不甘。"
阿青在一尊破損的俑里發現過竹簡殘片,上面記載著"活人鑄俑"的秘術︰將死囚封進陶胎,在心髒位置嵌入夜光珠,待燒制完成,魂魄便會困在陶俑里永世為奴。雖然師父矢口否認,但阿青總覺得,月圓之夜俑坑里那些若有若無的腳步聲,不像是錯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傳來時,阿青正在給一尊軍吏俑點楮。他握著朱砂筆的手突然顫抖,因為那陶俑的眼楮竟在他筆下緩緩轉動。當晚,整個俑坑亮起幽藍的光,仿佛無數雙眼楮在黑暗中甦醒。
阿青連夜逃離驪山,卻在山腳下撞見運送棺槨的車隊。他看見趙高指揮著士兵,將裝滿水銀的江河湖海注入陵墓,而那些參與修建的工匠,都被鎖進墓道深處。月光下,阿青清楚看見墓室壁畫上,有個穿紅衣的女子在長城上哭泣,腳下是堆積如山的白骨。
幾十年後,劉邦的軍隊攻入咸陽。一個士兵在阿房宮的灰燼里撿到半塊帶血的青磚,磚面上隱約可見"孟姜"二字。而在驪山,牧羊人常說深夜能听見地下傳來兵器踫撞聲,還有人見過俑坑上方飄著藍色磷火,像極了當年阿青見過的鮫人淚。
時光流轉,到了明朝。一位年輕的書生進京趕考,路過長城時遭遇暴雨。他躲進一個破舊的烽火台,在牆縫里發現半截褪色的紅綢,上面繡著殘缺的鴛鴦。當夜,他夢見一個女子哭訴︰"三百年來,我一直在等我的阿山。"
書生醒來後,決定將這個故事寫成話本。他不知道,自己筆下的《孟姜女哭長城》會流傳千年,更不知道在地下深處,那支由活人陶俑組成的軍隊,依然守著始皇帝的野心。每當雷電交加的夜晚,長城的磚石會滲出暗紅的水漬,而兵馬俑的眼楮里,偶爾還能看到微弱的藍光在閃爍。
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考古隊挖掘兵馬俑時,一位老專家在一尊跪射俑的足底,發現了類似鮫人淚的銀白色物質。檢測結果顯示,這種成分至今無法合成。而在長城的修繕過程中,工人曾在夯土里挖出完整的人骨,骨骼保持著掙扎的姿勢,手中還攥著半塊繡著花紋的布料。
如今,當游客站在長城上眺望群山,或是在兵馬俑博物館凝視那些栩栩如生的陶俑,或許不會想到,這些宏偉建築的每一寸,都藏著跨越千年的秘密。孟姜女的哭聲仍在風中回蕩,而俑坑里的微光,還在等待著解開它們身世之謎的那一天。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