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養成記

第570章 空降兵的“破冰”之旅︰秦楓與惠民電器的轉型陣痛與新生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王者風範之商場王者 本章︰第570章 空降兵的“破冰”之旅︰秦楓與惠民電器的轉型陣痛與新生

    震動與疑雲

    盛夏的午後,惠民電器總部大樓的空氣似乎比往常更加凝滯。一則內部通知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甚至可以說是軒然大波——“經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聘請秦楓先生擔任公司運營總監,全面負責公司整體運營管理及改革事宜,任期自即日起生效。董事長 李明遠。”

    消息一出,整個惠民電器內部炸開了鍋。

    “秦楓?沒听說過啊,哪個山頭的?”

    “這麼年輕?怕不是董事長的什麼親戚吧?”

    “全面負責運營管理及改革?現在公司雖然遇到點困難,但也不至于讓一個‘外人’來大刀闊斧吧?我們這些老人是干什麼吃的?”

    “嘖嘖,‘空降兵’,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外腦’,我看懸。別是來折騰一番,撈點履歷就走人的主兒。”

    議論聲、質疑聲、觀望情緒如同藤蔓般在各個部門、各個層級蔓延開來。惠民電器,這家曾經在本地家電零售市場叱 風雲的老牌企業,近年來確實面臨著增長乏力、線上沖擊、內部管理僵化等一系列難題。董事長李明遠是個有魄力的企業家,眼看企業這艘大船日漸沉重,他決心引入外部力量,刮骨療毒,推動變革。

    而秦楓,就是他力排眾議,從一家知名管理咨詢公司挖來的“利刃”。三十出頭,履歷上雖有幾份亮眼的咨詢項目經驗,但在惠民電器這樣體量和歷史的企業里,尤其要坐上運營總監這個手握實權、關乎企業命脈的位置,無疑顯得太過“年輕”和“陌生”。

    人們好奇,這個年輕人會帶來怎樣的“三把火”?是急于燒出政績,還是會水土不服,黯然離場?幾乎所有人都抱著一種復雜的心態,等待著秦楓的“首秀”。

    第一章︰沒有“三把火”,只有“腳下泥”

    出乎所有人意料,秦楓並沒有上演“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戲碼。他沒有第一時間召集高管開會,宣布宏偉藍圖;沒有迫不及待地調整組織架構,更換核心團隊;甚至沒有在總部大樓里過多停留。

    在簡單的入職手續和與董事長李明遠的閉門溝通後,秦楓做的第一件事,是背起一個半舊的雙肩包,帶著一個年輕的助理,走出了窗明幾淨的總部辦公室。

    他的目的地——惠民電器遍布全市的各大零售門店。

    “王店長,您好,我是秦楓,新來的運營總監。今天過來,主要是想跟您和店里的兄弟們聊聊天,听听一線的聲音。”在市中心旗艦店,秦楓主動伸出手,笑容溫和,語氣謙遜,絲毫沒有總監的架子。

    店長王衛國,是惠民電器的元老,在這個崗位上干了十五年,什麼樣的領導沒見過?他上下打量著秦楓,眼神里帶著審視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抵觸,但還是客氣地握了手︰“秦總監好,歡迎指導工作。”他心里嘀咕︰“又是來視察?走個過場,拍幾張照片,回去寫報告?”

    然而,接下來的幾天,王衛國發現自己錯了。這個年輕的總監,真的是來“聊天”的。他不待在店長辦公室,而是泡在賣場里。開門迎客,他站在門口觀察客流;促銷活動,他蹲在堆頭旁看物料擺放;顧客咨詢,他悄悄站在一旁听營業員如何介紹;甚至連倉庫的庫存管理、售後維修的流程,他都一一過問。

    他不像個領導,更像個求知若渴的學生。

    “小張,這個品牌的空調,最近顧客問得多嗎?主要關心哪些功能點?咱們的價格和線上比,有優勢嗎?”

    “李姐,你剛才接待那個大叔,他最後沒買,你覺得主要原因是什麼?是我們的服務沒到位,還是產品沒選對?”

    “老劉師傅,咱們的安裝維修響應速度怎麼樣?顧客投訴最多的問題是什麼?配件供應跟得上嗎?”

    秦楓的問題細致入微,而且總能問到點子上。他不打斷,不評價,只是認真地听,偶爾追問一兩句,手里的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遇到員工有抱怨,比如“公司的促銷政策總是拍腦袋,不接地氣”、“物流配送太慢,影響顧客體驗”、“績效考核太死板,干多干少差不多”,他也只是默默記下,從不輕易表態,更不試圖當場“滅火”或“畫餅”。

    連續一周,秦楓幾乎跑遍了惠民電器在市區的十幾家主力門店。從旗艦店到社區店,從黃金地段到偏遠郊區,他都親自走訪。每天早出晚歸,皮膚曬黑了,襯衫也沾滿了賣場里的灰塵和汗水。

    第二周,他把戰場轉移到了客戶那里。他讓客服部門篩選了一批近半年內有購買記錄、有過投訴或退換貨經歷的老客戶名單,請助理提前預約後,親自上門拜訪或電話溝通。

    “您好,我是惠民電器的秦楓,冒昧打擾您,想听听您對我們產品和服務的真實看法,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對我們非常重要。”

    面對這位“不速之客”——惠民電器的“大官”竟然親自上門,很多老客戶起初有些驚訝,但看到秦楓真誠的態度,也漸漸打開了話匣子。

    “秦總監,不瞞你說,我在你們惠民買了十幾年家電了,感情是有的。但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在網上買,便宜方便。你們實體店,除了能看到實物摸到真機,優勢越來越小了。”

    “上次買的冰箱,送貨倒是快,但安裝師傅態度一般,還想額外收點‘辛苦費’……”

    “你們那個會員體系,說了那麼多優惠,其實真正用得上的沒幾個,不如來點實在的折扣。”

    客戶的聲音更加直接,也更加刺耳。他們不在乎惠民電器的歷史有多輝煌,只關心自己購買和使用過程中的體驗是否順暢、性價比是否夠高。

    第三周,秦楓又扎進了倉庫和物流中心這兩個“後台部門”。悶熱嘈雜的數據倉,塵土飛揚的配送中心,他跟著倉管人員一起盤點庫存,看貨品如何分揀、碼放;跟著配送司機一起出車,體驗裝卸貨的辛苦和配送路線的規劃是否合理。

    “這個批次的洗衣機,為什麼堆在角落里?入庫多久了?”

    “咱們現在的庫存周轉率是多少?哪些品類滯銷嚴重?是什麼原因?”

    “司機師傅們,這條配送路線每天要跑多少公里?幾個點?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覺得哪里不合理?”

    秦楓的“接地氣”,像一股清風吹進了惠民電器長期沉悶的空氣中。一開始,許多員工帶著懷疑和戒備,但當他們看到這個年輕的總監,頂著烈日、冒著酷暑,不厭其煩地盤問著那些他們習以為常甚至有些麻木的細節,听著他們平時無處訴說的心結和牢騷,那份最初的抵觸情緒,不知不覺間開始松動。

    “嘿,請我喝水,還跟我聊了半天家里孩子上學的事,一點架子沒有。”一個老營業員私下跟同事說的時候,語氣里已經帶上了些許真誠。

    “他問的那些問題,都是我們天天頭疼,但上面沒人管的事兒。”物流部經理對這個新總監開始產生一絲好奇之外的東西。

    至少,這個年輕人不是來“走過場”或者“瞎指揮拍腦袋”的。他是真的想了解惠民電器到底“病”在哪里。

    一個月的時間悄然而過。秦楓終于回到了總部。當他把厚厚幾本寫滿了觀察記錄和親身體會的筆記攤開在辦公桌上時,惠民電器的真實圖景,已經在他腦海里逐漸清晰、立體起來。這遠比任何華麗的ppt報告、冰冷的數據分析表格,都來得更加鮮活和深刻。

    第二章︰沉痾與癥結——秦楓的“診斷報告”雛形

    深入基層一個月,秦楓並非毫無收獲地“閑逛”。那些來自一線員工的吐槽、困惑,來自客戶的抱怨、建議,以及他自己親眼所見、親身體驗到的種種現象,如同一塊塊拼圖,在他腦海中逐漸拼湊出惠民電器當前面臨的核心問題。

    他將這些思考整理成了一份初步的“診斷報告”,雖然還不完整,也未經過數據的嚴格驗證,但卻是基于最真實的“一線情報”。這份報告,他沒有急于向董事長匯報,而是首先選擇向他的直接下屬,幾位運營副總和部門經理進行小範圍的溝通。

    會議室里氣氛有些微妙。幾位副總都是公司的老人,對秦楓這個空降的年輕人本就心存芥蒂。如今听說他要談“問題”,都抱著一種“听听看他能說出什麼花樣”的心態。

    秦楓沒有用ppt,只是拿著他那個記滿了筆記的本子,開門見山。

    “各位前輩,請允許我先談談這一個月來,我的一些不成熟看法,如果說得不對,或者有冒犯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他姿態放得很低。

    他首先談到了客戶層面︰“通過走訪門店和客戶,我發現我們最大的心腹之患,是客戶流失加速以及新客戶增長乏力。老客戶忠誠度在下降,他們覺得我們價格沒優勢,體驗沒亮點;年輕客戶不願意進來,覺得我們門店老舊,不夠時尚,線上比價又麻煩。”

    接著是產品與供應鏈層面︰“我們的商品結構,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和競爭力。暢銷品庫存不足,滯銷品積壓嚴重,資金周轉效率低。供應鏈響應速度慢,從采購到配送,環節冗余,信息傳遞不暢,導致我們對市場變化的反應總是慢半拍。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問題突出,影響了客戶的最終體驗。”

    然後是門店運營與員工層面︰“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我們的一線員工,其實不乏有經驗、有熱情的骨干,但很多人被僵化的制度、不合理的流程和缺乏激勵的機制給束縛住了手腳。‘做多錯多,少做少錯’的心態普遍存在。門店的運營管理,更多依賴店長的個人經驗,缺乏標準化、精細化的體系支撐。績效考核與實際貢獻脫節,干好干壞一個樣,優秀員工的積極性受挫。”

    最後,他觸及了內部管理與協同層面︰“各部門之間壁壘森嚴,‘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現象比較嚴重。銷售部門抱怨產品部門選品不行,產品部門抱怨采購部門價格壓不下來,采購部門抱怨財務部門付款不及時,財務部門又抱怨銷售回款慢。部門牆太厚,導致內耗嚴重,效率低下。很多政策制定,缺乏充分的一線調研,拍腦袋決策,到了下面執行不下去,或者執行走樣。”

    秦楓的話,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了惠民電器光鮮外表下的種種沉痾痼疾。這些問題,在座的幾位副總何嘗不知道?只是他們身處其中,或習以為常,或無力改變,或不願在公開場合如此尖銳地指出來。

    會議室里一片沉默。有人低頭抽煙,有人眉頭緊鎖,有人臉上露出復雜的神色。

    終于,負責采購的副總張濤忍不住開口了︰“秦總監,你說的這些現象,確實存在。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如供應鏈,我們和很多老供應商合作多年,關系盤根錯節,想調整,阻力很大。還有物流,投入太大,公司現在資金也緊張……”他的語氣帶著無奈,也隱隱有些辯解。

    “張總說得對,”秦楓沒有反駁,反而點頭表示理解,“這些問題確實復雜,解決起來也絕非一日之功。我今天把這些問題拋出來,不是為了指責誰,或者否定過去的工作,而是想讓我們大家首先達成一個共識︰我們到底病在哪里?只有找準了病灶,才能對癥下藥。”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知道,改變很難,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會遇到很多阻力。但如果我們現在不主動去改變,市場就會逼著我們改變,到時候可能就來不及了。”

    秦楓的坦誠和務實,讓幾位原本心存疑慮的副總,內心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這個年輕人,雖然年輕,但看問題很準,而且似乎並不是來“紙上談兵”或者“撈政績”的。他指出的問題,都是他們日夜焦慮卻又難以推動解決的“老大難”。

    負責門店運營的副總劉芳,是個性格直爽的女強人,她沉吟片刻,開口道︰“秦總監,你說得這些,我們都清楚。關鍵是,怎麼改?從哪里開始改?你心里有譜嗎?”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也是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

    秦楓微微一笑︰“劉總,我現在不敢說有完整的方案。改革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深入調研,需要數據支撐,更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我這一個月的基層走訪,只是第一步,摸清情況。接下來,我希望能和各位一起,成立幾個專項小組,針對剛才提到的幾個核心問題,比如商品結構優化、供應鏈效率提升、門店運營標準化、員工激勵機制改革等,進行更深入的專題調研和分析,然後我們再來一起探討具體的解決方案。”

    他沒有急于拿出自己的“標準答案”,而是選擇了“共創”。這讓在場的幾位老臣感到了被尊重,也看到了秦楓務實的一面。

    “我同意。”劉芳首先表態,“門店運營這塊,我願意牽頭。”

    “供應鏈這塊,我也可以負責。”張濤也點了點頭。

    初步的溝通,雖然沒有形成具體的改革方案,卻成功地打破了秦楓與幾位核心下屬之間的隔閡,達成了“問題導向、共同診斷”的初步共識。這對于一個空降的“外腦”來說,無疑是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會後,秦楓才帶著他的初步觀察和與幾位副總的溝通情況,向董事長李明遠做了匯報。

    李明遠听完秦楓的講述,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要的,不僅僅是一個能發現問題的人,更是一個能沉下去、接地氣,並且能團結團隊、推動共識的人。秦楓的表現,超出了他的預期。

    “秦楓,你做得很好。”李明遠贊許道,“我就怕你一來就搞大躍進,急于求成。看來,我沒選錯人。你放心,改革的大方向,董事會支持你。具體的步驟和方法,你和團隊商量著來。記住,惠民電器這艘船,沉痾已久,轉彎不能太急,要穩,要準,更要爭取大多數人的支持。”

    董事長的信任和授權,給了秦楓更大的底氣。但他也深知,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面。

    第三章︰小切口,大變革——從“痛點”入手的破冰行動

    有了初步的共識,也有了董事長的授權,秦楓沒有貪大求全,而是選擇了“小切口,深挖掘”的策略,從最容易見效、員工和客戶反映最強烈的幾個“痛點”入手,打響改革的第一槍。他明白,只有盡快拿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成果,才能進一步凝聚人心,打消更多人的疑慮,為後續更深層次的改革鋪平道路。

    第一個痛點︰門店促銷物料的“老大難”

    一線員工反映最普遍的問題之一,就是總部統一策劃的促銷活動,物料設計往往不接地氣,制作粗糙,而且配送不及時,嚴重影響門店的促銷效果。

    <單頁,都說像地攤貨,沒檔次!”

    “上次‘五一’大促,活動都開始三天了,特價牌還沒送到店里!”

    秦楓立刻成立了一個由市場部、門店運營部骨干以及幾名優秀店長代表組成的“促銷物料優化小組”。他親自坐鎮,要求小組︰

    1. 深入調研︰收集各門店近半年來所有促銷物料的反饋,包括設計、材質、內容、配送時效等方面的問題。

    2. 用戶參與︰邀請一線營業員、店長參與到物料設計的前期討論和後期評審環節,確保物料內容貼近顧客需求,設計符合門店實際陳列條件。

    3. 流程再造︰梳理從促銷方案制定到物料設計、制作、配送、驗收的全流程,找出瓶頸和冗余環節,明確各環節責任人及時間節點。

    4. 引入競爭︰對物料供應商進行重新評估和篩選,引入新的、有實力的供應商,形成良性競爭,提升物料質量和配送效率。

    秦楓強調︰“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線,為了銷售。物料不是總部的‘面子工程’,而是門店的‘作戰武器’。必須實用、有效、及時。”

    一個月後,針對即將到來的“618”年中大促,全新的促銷物料方案出台了。設計更簡潔明了,突出核心賣點和優惠信息;材質選用了成本稍高但質感更好的紙張;配送時效從原來的平均7天縮短到了3天,並且建立了緊急預案。

    活動期間,秦楓再次下到門店。營業員們驚喜地發現,新的宣傳單頁顧客願意拿了,特價牌醒目清晰,連pop海報的粘貼都更方便了。

    “秦總監,這次的物料比以前強太多了!顧客一看就明白,我們介紹起來也省力!”一個店長興奮地向秦楓反饋。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卻讓一線員工真切地感受到了秦楓改革的決心和成效——總部是真的在听他們的聲音,在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第二個痛點︰售後安裝維修的“最後一公里”

    客戶投訴中,關于家電安裝不及時、維修響應慢、服務態度差的問題長期居高不下,這直接傷害了惠民電器辛苦積累的口碑。

    “買個空調,說好三天安裝,結果等了一個禮拜!”

    “維修師傅上門,看了兩眼就說要換大件,收費還不透明!”

    秦楓親自牽頭,成立了“售後服務提升專項小組”,成員包括售後部、客服部、物流部以及第三方安裝維修合作商代表。

    他采取了更“激進”的措施︰

    數據透明化︰要求售後部門將所有安裝維修工單的響應時間、完成時長、客戶評價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每周在內部公示,讓問題無處遁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精英養成記》,方便以後閱讀精英養成記第570章 空降兵的“破冰”之旅︰秦楓與惠民電器的轉型陣痛與新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精英養成記第570章 空降兵的“破冰”之旅︰秦楓與惠民電器的轉型陣痛與新生並對精英養成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