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債券”項目的成功,為“啟航金融工作室”贏得了良好的業內口碑。越來越多的客戶找上門來,既有需要融資服務的企業,也有尋求資產配置建議的高淨值個人。工作室的業務範圍,也從最初單一的債券產品設計,逐漸拓展到了並購顧問、私募股權融資、家族財富管理等多個領域。
秦楓敏銳地意識到,工作室要發展壯大,不能只局限于一城一地,也不能只依賴一兩個核心項目。他開始規劃“啟航”的戰略布局,一方面要深耕現有業務,打造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市場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秦楓更加注重對林曉雅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戰略規劃和團隊管理方面。
“曉雅,我們現在客戶多了,業務也雜了。我考慮招聘兩名助理,一個偏項目執行,一個偏市場拓展。你覺得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招聘標準你來初步擬定一下,然後我們一起討論。”秦楓將一個新的任務交給了林曉雅。
這是林曉雅第一次參與到工作室的人才戰略層面。她有些興奮,也有些壓力。“秦楓哥,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明確這兩個崗位的核心職責。項目執行助理,需要細心、耐心,有較強的文字功底和學習能力;市場拓展助理,則需要性格開朗,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一定的抗壓能力。最重要的是,價值觀要和我們‘啟航’一致,認同我們‘專業、創新、穩健、誠信’的理念。”
秦楓贊許地點頭“說得很好。價值觀確實是第一位的。能力可以培養,但價值觀不合,遲早會出問題。你可以先草擬一份招聘啟事,然後我們一起篩選簡歷,安排面試。面試的時候,你主導,我輔助。”
林曉雅認真準備,從招聘啟事的撰寫,到簡歷的篩選,再到面試問題的設計,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周全。面試過程中,她努力模仿秦楓的樣子,既考察候選人的專業能力,也關注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職業素養。秦楓則在一旁觀察,偶爾會提出一兩個關鍵性的補充問題,或者在面試結束後,與林曉雅交流對候選人的看法。
“剛才那個來面試市場拓展助理的小張,你覺得怎麼樣?”一次面試間隙,秦楓問林曉雅。
“我覺得他口才很好,也很有激情,對市場機會似乎也很敏感。”林曉雅如實回答。
“嗯,這些都是他的優點。”秦楓沉吟道,“但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在回答關于‘如何處理客戶投訴’的問題時,更多的是強調如何‘搞定’客戶,而不是如何‘解決問題’並‘反思改進’?這反映出他可能過于看重短期結果,而忽視了長期的客戶關系和工作室的聲譽。我們做金融服務,誠信和口碑是立足之本,不能急功近利。”
林曉雅恍然大悟。她只看到了候選人表面的光鮮,卻忽略了秦楓所指出的深層次問題。“秦楓哥,你說得對,我差點就被他的激情沖昏了頭。”
“沒關系,多面試幾次就有經驗了。”秦楓鼓勵道,“識人用人,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慢慢來,你會越來越出色的。”
最終,在秦楓的指導下,林曉雅成功為工作室招到了兩名合適的助理。新成員的加入,為“啟航”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林曉雅開始學習如何帶領小團隊,如何進行任務分配和時間管理。
業務的拓展和團隊的擴大,帶來了新的機遇,也伴隨著新的挑戰。一次,工作室承接了一個為某科技創新型企業進行私募股權融資的項目。這家企業技術領先,但商業模式尚未完全成熟,市場風險較高。
林曉雅對這個項目充滿了熱情,她認為這家企業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潛力巨大。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為企業撰寫商業計劃書,設計融資方案,並積極聯系潛在的投資機構。
然而,秦楓對這個項目卻持保留態度。他通過深入的盡職調查,發現這家企業的核心技術雖然先進,但市場推廣難度遠超預期,且創始團隊在公司治理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規範之處。
“曉雅,這個項目風險太高了。”秦楓在一次項目會議上,嚴肅地指出,“我們作為財務顧問,不僅要幫助企業融資,更要對我們介紹的項目質量負責,對潛在的投資者負責。這家企業的估值嚴重偏離了合理區間,而且存在不少潛在的法律和財務風險。如果我們強行推進,一旦未來項目失敗,不僅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也會砸了我們‘啟航’的招牌。”
林曉雅卻有些不甘心。她為這個項目付出了很多心血,也真心看好企業的技術前景。“秦楓哥,風險確實有,但哪個創新型企業沒有風險呢?我們不能因為害怕風險就錯失機會啊!只要我們把風險點都披露清楚,投資者會自己判斷的。”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少有的固執。
這是兩人合作以來,第一次在重大項目決策上出現明顯分歧。秦楓看著林曉雅,她的眼楮里閃爍著對新事物的渴望和不服輸的勁頭,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但作為“啟航”的掌舵人,他必須更加冷靜和審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曉雅,披露風險是底線,但作為專業的財務顧問,我們更應該在前端就進行風險識別和把控,而不是把所有風險都推給投資者去‘自己判斷’。我們的價值,在于為客戶篩選真正有價值的項目,專業的風險評估和建議。”秦楓的語氣加重了幾分,“這個項目,我認為不符合我們‘穩健’的核心價值觀。我們不能拿‘啟航’的聲譽去賭。”
林曉雅感到一陣委屈和挫敗。她覺得秦楓過于保守,沒有看到這個項目的巨大潛力。“可是……”
“沒有可是。”秦楓打斷她,“這是原則問題。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堅信項目的價值和安全性,又怎麼說服投資者?這個項目,暫停推進。”
說完,秦楓起身離開了會議室,留下林曉雅一個人在原地。工作室的氣氛一時間有些凝重。林曉雅助理小心翼翼地看著她,不敢說話。
林曉雅趴在桌子上,心里五味雜陳。她知道秦楓說的是對的但是女性的面子心理讓她一時之間不願意做出承認錯誤的舉動。
會議室的門被秦楓輕輕帶上,卻像在林曉雅心上重重地敲了一下。那聲“暫停推進”,如同一個休止符,猝然中斷了她連日來的激情與忙碌,也讓整個工作室的空氣仿佛凝固了。
林曉雅趴在冰涼的會議桌上,臉頰貼著光滑的木紋,能感受到一絲微不足道的涼意,卻無法驅散心頭的燥熱與委屈。她的肩膀微微聳動,強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明明是充滿前景的項目,明明只要再往前推一把就能看到曙光,秦楓卻如此“不近人情”地喊停。保守!刻板!冥頑不靈!這些詞語在她腦海中盤旋,試圖為自己的挫敗感尋找出口。
助理小陳站在會議室外的隔斷旁,探出半個腦袋,小心翼翼地觀察著里面的動靜。她跟了林曉雅一年多,知道這位美女上司平時雷厲風行、充滿活力,但此刻那落寞的背影,卻讓她有些不知所措,連大氣都不敢喘。工作室里其他的員工也都低著頭,假裝專注于自己的工作,眼角的余光卻不時瞟向會議室緊閉的門,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聲的緊張。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牆上的掛鐘滴答作響,在這寂靜的環境里顯得格外清晰。林曉雅的情緒漸漸從最初的激動和委屈沉澱下來,秦楓最後那句話——“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堅信項目的價值和安全性,又怎麼說服投資者?”——像一根細針,反復刺穿著她的思緒。
她並非不明事理。林曉雅天資聰穎,嗅覺敏銳,當初正是她力排眾議,從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市場報告中發現了這個“智能交互家居生態系統”項目的潛力。她看到了未來人們對個性化、智能化家居生活的巨大需求,也相信他們的技術團隊有能力打造出領先的產品。為此,她熬了無數個夜晚,帶領團隊做調研、畫原型、寫方案,幾乎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然而,秦楓的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她沉浸在藍圖中的狂熱。價值?她堅信不疑。但安全性呢?這個項目涉及到用戶的家居數據、生活習慣,甚至可能關聯到家庭安防。他們的加密技術真的無懈可擊嗎?用戶隱私保護協議真的足夠完善嗎?面對可能出現的黑客攻擊、數據泄露風險,他們的應急預案是否周全?
林曉雅不得不承認,在項目初期的高歌猛進中,這些問題確實被她有意無意地“優先級別後置”了。她太急于看到成果,太渴望證明自己的判斷,以至于忽略了那些隱藏在光鮮外表下的潛在風險。秦楓的“保守”,或許並非沒有道理。
“唉……”林曉雅長長地嘆了口氣,抬起頭,揉了揉有些發麻的臉頰。鏡子里映出一張略顯憔悴但依舊美麗的臉龐,只是那雙平日里總是閃爍著自信光芒的眼楮,此刻蒙上了一層失落和迷茫。
“面子心理……”她自嘲地笑了笑。秦楓說得對,這確實是她不願意立刻承認錯誤的原因之一。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尤其作為一名在男性主導的科技領域打拼的女性,她習慣了用強勢和成功來武裝自己,承認自己在戰略考量上的疏漏,似乎就意味著承認了失敗,承認了自己的“不夠格”。這種根深蒂固的好勝心和對“完美”形象的維護,讓她一時難以放下姿態。
“曉雅姐,您……沒事吧?要不要喝點水?”小陳終于鼓起勇氣,端著一杯溫水,躡手躡腳地走進來,聲音細若蚊蚋。
林曉雅接過水杯,指尖傳來溫熱的觸感,讓她冰冷的心情稍稍回暖了一些。“沒事,小陳,讓大家……先回去工作吧,項目暫停的事,我會跟大家解釋。”她的聲音有些沙啞,但已經恢復了平靜。
“嗯,好的。”小陳點點頭,又忍不住多問了一句,“秦總他……他也是為了項目好,您別太往心里去。”
林曉雅愣了一下,隨即苦笑“我知道。”
是啊,她知道。秦楓就是這樣一個人。
秦楓,她的大學學長,也是這家“創景科技”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如果說林曉雅是工作室的“掌舵人”,負責把握方向、開拓市場,那麼秦楓就是“壓艙石”,負責穩固技術根基、把控風險底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是業內公認的技術大牛,邏輯思維縝密到近乎苛刻,做事風格更是嚴謹得像一台精密運轉的機器。他很少說漂亮話,也從不輕易許諾,每一個決策都建立在大量的數據和嚴密的論證之上。他不喜歡冒險,尤其是在涉及核心技術和公司聲譽的問題上,他總是那個“唱反調”的人,用他那雙仿佛能洞察一切漏洞的眼楮,在所有人歡呼雀躍的時候,冷靜地指出潛藏的危機。
曾經,林曉雅對于秦楓這種“雞蛋里挑骨頭”的作風深感不適。她認為秦楓過于謹慎,使得他們錯失了許多“快速迭代、搶佔市場”的良機。由于工作理念的迥異,兩人之間的爭執可謂家常便飯。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林曉雅逐漸意識到,秦楓的嚴謹並非毫無道理。事實上,正是他這種對細節的苛求,一次又一次地幫助他們避開了那些可能致命的陷阱。
有好幾次,當團隊準備將產品推向市場時,秦楓卻堅持要在上線前進行反復的測試和漏洞修補。起初,林曉雅對此頗不以為然,覺得這樣會拖延時間,讓競爭對手搶佔先機。但最終的結果卻讓她大吃一驚——正是因為秦楓的堅持,他們成功地避免了幾起可能導致重大損失的技術事故和市場信任危機。
這些經歷讓林曉雅深刻認識到,秦楓的嚴謹並非是一種過度保守,而是一種對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他的“雞蛋里挑骨頭”實際上是在為整個團隊保駕護航,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
喜歡精英養成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精英養成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