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話,司馬敏並不是十分理解。
“如今季漢和西楚,打得你死我活,季漢主力,也被士頌一場大火燒得干干淨淨。”
“此刻,正是西楚久戰疲憊,季漢虛弱無力之時。我們趁機南下,擊破西楚,收回司隸,甚至雍涼,荊北之地,有何不可?”
“這種關鍵時刻,兄長這樣的謀主,就應該在陛下身邊,為陛下謀劃啊。”
听完司馬敏的爭辯,司馬懿哈哈大笑。
“哈哈哈。”
“我說你啊,看問題還是太簡單了!”
司馬懿笑過之後,臉色一沉,認真說道“你真當季漢那諸葛亮是擺設不成,你真當士頌,賈詡是如你一般的傻子不成?”
“好,好,好。且就依你之言,真能在這次南下,取得如此戰果,把西楚壓制于西南。但那樣又如何?”
“要轉頭過來對付季漢嗎?又讓季漢和西楚兩面夾擊我們嗎?還是放任季漢恢復實力,一起消滅西楚?”
“對面那是諸葛亮,別說今上和鄧王兄弟之間,心有隔閡,便是當年先帝魏武在世,只怕都未必能拿下的對手。現在諸葛亮更是佔據中原,一旦給他時間恢復,必然後患無窮。”
“真如諸葛亮所規劃那般三分天下,變數雖有,但所變的,不過是西楚得勝,或者季漢復興罷了,和我曹魏,沒有半分關系。”
司馬敏臉色變得很是很暗,試問道“那我們大魏國,就一點希望都沒有嗎?”
“大魏國,難。”
“但我們司馬家,還有一條活路。”
司馬敏想來尊崇自家兄長,連忙問道“兄長何意?”
司馬懿看向東北方向,低聲說道“也是公孫康一生鼠目寸光,臨了,卻給我指明了一條活路。大漢疆域,自然還是跟中原爭霸的勝利者。”
“我司馬家,則可自提一軍,向北拓土,滅高句麗,扶余國等,佔據東北。仿效西域都護府,建立安東都護府,且成為中原藩屬。”
“如此一來,不論西楚季漢,都會留我們一條生路。”
司馬敏默默點頭,忽然又想起了什麼,連忙說道“兄長,當日你和諸葛亮會面,可是指著黃河發誓,說一定不負盟約的啊。”
“那是黃河,又不是洛水。”
司馬懿顯然不把自己發的誓當真。
“再說了,如今季漢慘敗,我不是建議陛下出兵南下攻楚了嗎?也算是履行了諾言,只不過是我自己沒有投身其中罷了。”
司馬敏很想說,有你司馬懿的曹魏軍隊,和沒有你司馬懿的曹魏軍隊,會是一樣的嗎?
你許諾給諸葛亮的幫助,可是大家同心協力,對抗西楚。
現在你只是動動嘴皮子,並不親自率領軍隊南下,難道這也能算是履行了諾言?
似乎是看出了自家兄弟的疑惑,司馬懿有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
“我北上前去平定幽州亂局,擊退袁尚和公孫康的聯軍,也是為了我大魏國沒有後顧之憂,能全力以赴,把魏國的力量向南傾斜,這難道不是為抗擊楚國做出貢獻嗎?”
“再說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滾滾大勢如此,我為自己,為我們司馬家找一條生路,有何不可?”
“而且,若是真能擊退楚國,拿回司隸,雍涼,我若是再定了幽州,拓土東北,梁習擊退北楚部,安定塞外草原。那時候,我大魏國,或許才真有一線生機。”
說罷,也沒有再和司馬敏多言語什麼,而是招呼自家曲部和隱藏于曲部中的死士部隊,加快步伐,趕去幽州。
只是他不知道,同樣的對話,也在曹丕和曹沖兄弟之間發生了。
“你說仲達有私心?”
曹丕看著自己那個有“天才”之名的弟弟,淡然一笑。
“那又如何?”
“此番出兵南下,能有什麼結果,你我心知肚明,不過是為了求那萬分之一的機會罷了。”
“即便是真能拿回司隸,以我們魏國國力,多半也止步于此了。”
“後面三足鼎立,我魏國若是小心謀劃,或許還能拿回雍涼。”
“那時候,若是仲達安定了東北,梁習定了塞外,我曹魏雄踞于北方,向北疆和西域開拓地盤,收攏財貨人口。”
“那時候,才是我曹魏積蓄力量,反撲南下的機會。”
曹沖嘆了口氣,說道“陛下胸中錦繡,非臣弟可比。若是真能如此,我大魏國便有了轉機。”
曹丕心說,若是那種局面可以形成,自己眼前這個弟弟,還有被自己囚禁于鄴城的曹彰等兄弟,是否要留下,他還真有點拿不準。
自己的兒子曹�O 淙荒曇筒淮螅 ︵︿曇停 丫 忻 髦 恕 br />
只不過士頌散布的那些流言,確實可惡,讓國內不少人看曹�X難凵穸疾歡醞罰 鬧猩倭艘環葑鵓礎 br />
但其余的兒子,其才能和曹�_繞鵠矗 植盍誦磯唷 br />
而自己的身體,只怕也不是長壽之人,到時候這曹魏江山,難道交給眼前的庶出弟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看看孫權怎麼對待孫策的兒子吧,那我曹丕的後代,豈不是都要忍氣吞聲,低人一頭?
心里這麼糾結著,但是嘴巴上,曹丕依依舊聚焦于戰事。
“按道理來說,我們大軍進入並州,到西河郡,走龍門渡,直接渡黃河,進軍長安,奪回關中攻左馮翎等三輔之地,才有最大收益。”
“可倉舒,你卻為何偏偏建議要走黃河下游,攻孟津港,先取洛陽呢?”
“我這二十五萬大軍,是否可以分出一部分,去走龍門渡?”
“兄長。”
一般來說,曹沖這樣稱呼曹丕的時候,心里對曹丕就多是鄙夷,覺得曹丕的戰略眼光狹隘。
“這麼些年來,兄長看不出士頌和他手下的那個賈詡,都是不當人子之輩嗎?”
“如今楚國局面大好,季漢元氣大傷,唯一能給他士頌帶去威脅的也就只有我們曹魏了。”
“以賈詡那毒士的算計,一定會建議士頌放棄關中,直接帶著楚軍主力渡過黃河,直接攻取冀州腹地。”
曹丕的眼楮瞪得大大的,他在腦海中想象了一下那種畫面,若是真的出現這種情況,自己一定會放棄關中,而後退軍回來守住冀州。
只是他有些不甘心,試探著說道“既然倉舒已經預料到了士頌和賈詡的對策,我們在冀州這邊留下一部分人馬守住,是否可行?”
曹沖搖頭道“若是留下人馬,死守城池,或許真可以守住一段時間,讓我們可以從容拿下司隸。”
“但對面是賈詡和士頌,這兩個不要臉且毫無下限之人。”
“還記得當年魏延殺入兗州之後做的那些事嗎?若是楚軍就不打算佔據冀州,也不強行攻城,只是將冀州各主要城池周邊村鎮百姓全部擄走,又放火燒掉所有田地。讓冀州今天秋天沒有一點糧食收成,又當如何?”
“那他不也沒有糧草?”曹丕剛想要反駁,忽然明白過來曹沖的意思。
剛剛曹沖都說了,士頌的軍隊不在冀州佔地盤,就是來做破壞的。
燒了田地房屋,搗毀村鎮,擄走百姓。把整個冀州的治安體系搗毀,甚至很可能還會挖墳挖墓,也不求拿到什麼寶物,就是純破壞。
然後,如蝗蟲一般糟蹋掉冀州,然後大搖大擺的退過黃河,再集中兵力去攻司隸。
那時候,即便是自己想要守住司隸,也沒有多少後勤補給可以支持,只能和楚國比消耗,而楚國有荊州,益州,交州,揚州的支持,還有海外疆域。
雙方消耗下來,肯定是自己吃虧的。
曹丕握緊馬鞭,狠聲說道“可惡!所以我們只能攻孟津港,進而攻取洛陽,搶佔虎牢關,從側翼威脅士頌,讓他的大軍,不敢輕易渡黃河,否則便從側翼襲擊他。”
就這樣,曹丕親自掛帥,統領二十五萬曹軍出了冀州,進駐吉利縣。
河對岸,便是孟津港。
就在士頌渡過穎水,去“追擊”諸葛亮的時候,曹魏的大軍,也在黃河北岸,完成了最後的布置。
黃河南岸,孟津港楚軍水寨望樓上,一員戰將穿著兩層犀牛皮甲,正冷眼看著河水對岸的曹魏軍隊。
中心,則盤算著自己能在這岸邊頂上多久。
這人名叫陸超,但和江東陸家,卻沒有半點關系。
根子上來說,他是甘寧錦帆賊麾下得力副手,所以甘寧南下後,才會把黃河一線的兩萬水軍交給他來統領。
平日和對面的曹魏水軍交手,他也是佔盡優勢。
但今天情況不一樣,這次曹丕親自率領大軍來了,他一面給守在洛陽的郝昭報信,一面把兩萬水軍全部收攏回來,配合同樣數量的民夫和輔兵,準備堅守。
一個左眼上留著刀疤的副將,走到跟前,打破了沉悶。
“將軍,北岸那邊,似乎有曹魏的皇帝龍 ,莫非真是曹丕那小賊,親自率軍來了?”
“曹丕呀,終于來了。”
陸超的聲音中,似是解脫,似是渴求。
他當年跟著甘寧一起在長江上當水賊,那也是刀口舔血,快意恩仇,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直到那次跟著甘寧在荊南禍害了一家普通百姓,結果被士頌抓住後,又因為敬重甘寧的俠義,把甘寧和他一起放了。
多年後,他也打听明白了當時發生了什麼。
士頌想要收甘寧為己用,因為甘寧開口求了情,士頌便不顧自己的名譽,即便是頭上頂著迂腐仁義的名聲,也要把甘寧和他一起放了。
雖然不是真的有意給他施恩,但他的的確確被士頌寬恕了一條命。
這恩,不報不行。
後面他跟著甘寧一起,陪著士頌南征北戰,百騎劫營,穎水慘敗,赤壁復仇,再戰關中,都有他的身影。
這些年下來,他這種底層出身,因為士頌新法改變了命運的人,早就把楚國看成了自己的未來。
他甚至娶妻生子,讓家人都生活在曾經被他打劫過的荊南,求孩子能進武陵書院讀書。
想想,他自己都覺得諷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不論如何,他既然領命守黃河,在楚國整個體系做出反應前,他這個一線的大將,是至死都不會後撤半步。
他的這條命,早就和楚國綁在一起了。
何況,還有兒子在荊南呢?
“傳令下去,各炮位、弩位、拍桿!都給老子再查一遍!”
“郝昭大人當日帶著墨家工匠布置的這些東西,一個零件都不能松!誰敢在魏狗撲上來時掉鏈子,老子先把他扔進黃河喂王八!”
“喏!”
傳令兵嘶啞著應聲,轉身飛奔下望樓。
陸超的目光,順著傳令兵,投向腳下。
孟津港不大,但得益于郝昭經年累月的黃河沿線防御規劃,這里也被經營得如同鋼鐵刺蝟。
雖然是水寨,也用夯土壘砌了土牆,牆頭布滿了猙獰的齒垛。
牆後,數層交錯的平台,粗大炮臂的配重投石車,弩臂粗如兒臂的重型床弩。
面對黃河的一面,則是倚牆而立的巨大拍桿,經過墨家工匠的改良,這些拍桿末端,都瓖嵌了帶刺的鐵球。
看著這些防御器械,陸超的心里,又有了一些底氣。
“盡管來吧,你曹丕就是化身猛虎,我也要掰斷你兩顆門牙!”
曹魏軍隊休整數日後,就連試探都沒有,直接就發起了攻擊。
三十條曹魏大船一字排開,中間還插著百十艘快船和小舟,看樣子,曹丕是準備一鼓作氣,直接拿下孟津港。
“連勸降都不勸降一下嗎?”陸超安排好防御後,自己給自己開了個小玩笑。
只是手上的動作,一點都不慢,直接抽出了佩刀
他表情嚴肅,高舉的刀鋒在昏沉的天色下劃出一道冷厲的弧光,直指河心。
“所有炮車!都給我預備好!”
“所有人,都把盾牌舉起來!”
河水中,曹魏先鋒大將王雙,也在呼喊下令。
這次為了爭奪先鋒,曹軍中爭了半天,最終還是落到了他王雙身上。
不過,夏侯�